【忘羡ABO】圈宠(一)帝王湛X和亲美人羡
昭元三年,姑苏出兵伐魏,大败魏军于散临关。
姑苏大军席卷而下,连夺魏国十二城。魏国不敌,遣使求和。
姑苏答允止戈,却要魏国再割三城,偿大军军费。
魏国,朝堂。
前线战事吃紧,文武百官面上俱是凝重。
待魏帝身边的总管宣读完姑苏国书,众臣议论纷纷,不敢妄下定论。
两国开战以来,前线战败的奏报一封接着一封。是战是和,闹得魏帝不胜其扰。
右相年事已高,颤颤巍巍上前:“陛下,老臣以为,赔款之事尚可允,只是割地,是万万不能啊。”
左相知晓魏帝心意,亦素与右相不对付:“李老大人这话说得轻巧,如若不允,前线战事如何能止。旁的不提,眼下朝中谁能请缨?”
这是实情。
魏国富饶,若要继续开战,钱粮不缺,少得却是武将。
魏国自开国以来,太祖定下的规矩,便是崇文抑武。没有良将,兵马粮草再多,在战场上不过是白白奉与姑苏。
见朝中武将纷纷垂首,右相长叹一声,无可辩驳。
左相继续道:“李老大人,这朝中何人愿意割地?只是这前线战事不停,百姓永无宁日,实乃迫不得已,为苍生计尔。”
此言一出,朝中竟是附和者无数。
魏帝亦是颔首,他早有议和之意。只是割地一事,是要记入史册流传后世,实在是有辱帝王之名,愧对列祖列宗。传扬出去,亦损大魏国威。
魏国上下无意再战,议和是必定要议的,可这名声也要尽力保全。
朝中上下商议一番,倒是礼部侍郎,提了个折中的法子:“陛下,臣以为,不若用和亲之法。将这三城作为皇子妆奁,陪送给姑苏。”
他说的,便是魏帝的七皇子魏婴。
如今这世上,坤泽罕有。魏帝子嗣众多,除中宫嫡出之子外,不过对宠妃之子有几分照拂。七皇子魏婴生母早亡,母族亦微贱,素来不受重视。谁成想,十七岁分化之时,竟是位坤泽。皇后来回禀之时,魏帝自是高兴,亲自召见了魏婴。魏婴的模样肖似其母,需知当年的魏美人,就是凭着倾城之貌得幸于魏帝。见到这个儿子,魏帝大喜过望,下令由皇后亲自教养魏婴。这样一个宝贝坤泽,日后必定有大用场。皇后不敢怠慢,魏婴既是坤泽,不会威胁她嫡子的太子之位,嫁出去,还能巩固大魏山河。
如今,便正好是派上用场的时候。以和亲之法,便不算作是割地。况且,姑苏新帝年少登基,如今不过二十三岁。两国结为姻亲,魏帝又长了那小皇帝一辈,也能寻回些颜面。
如此一来,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
坤泽罕有,又有三城相赠,想来姑苏也不会拒绝。
而魏婴愿意与否,却无一人在意。
魏帝当即下旨,命左相拟国书送往姑苏。同时,诏命礼部,着手备办皇子出嫁之仪。
自然,魏国战败,不敢为皇子求姑苏帝后之位。
如魏国所料,姑苏并无异议。蓝湛下旨,册了魏国七皇子贵君的名位,定下吉日迎亲。
两国战事持续十月,至此暂得停息。魏国奉送三城,偿姑苏军费五十万两。两国约为姻亲,置边境二城通商。
昭元四年三月,魏国送亲使团入姑苏王都。
魏国富庶,皇子的嫁妆绵延数里,铺满了两条街。如此铺陈,魏国亦有宣扬国力之意。百姓竞相涌上街头,看着这些远道而来的异国使者。那海海漫漫的嫁妆,令人赞叹不已。
皇城,御书房。
谢允优哉游哉地饮了口茶,笑道:“皇兄当真要娶那魏国皇子?”
蓝湛手中御笔不停,淡淡道:“不过迎回来当个摆设罢了,魏国既答应割地,愿意如何遮掩,都是小事。”
谢允一副惋惜的模样:“我可听说,那七皇子是难得的美人,皇兄竟只娶回来做个摆设,当真是可惜。”
蓝湛抬眸,只那么一眼,谢允立时噤声。
他天不怕地不怕,素来最是畏惧蓝湛这位表兄。
谢允母亲乃姑苏长公主,下嫁宁国公。长公主与先帝一母同胞,谢允同蓝湛自幼一起长大,感情甚笃。
蓝湛换过一本奏折,淡淡问道:“皇祖母去五云山礼佛一事,安排得如何?”
蓝湛生母明德皇后早逝,先帝未再立后。如今宫中,太皇太后尚在。太皇太后苏氏出身名门,待人温厚,对小辈很是慈爱,得阖宫敬重。
谢允笑道:“都准备妥当了。原本三月初我便要陪皇祖母动身,只是她老人家得知皇兄婚事,便要留下来,等到皇兄成婚后再走。”
太皇太后到了这个年纪,最期盼的,莫过于子孙之福。虽则这一桩婚事,不过是两国权衡利弊的结果。她老人家却不在意这些,知道孙儿身边要多个人,欢喜极了。纵然只是纳一位贵君,太皇太后仍是再三叮嘱礼部,要好生备办。和亲之事,关乎两国大计,礼部亦不敢懈怠。
相比于皇祖母同朝廷对这婚事的看重,蓝湛倒是不以为意。既将人娶了回来,放在后宫好生养着便是。这位七皇子,若安分守己自然是好,如若有异心……寻个由头将人料理了也不难。
——————————————————
羡:诸位都给我做个见证,我是来当摆设的,不干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