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吴敬梓 著)_梗概 之 第十七回 匡秀才重游旧地 赵医生高踞诗坛
匡太公自从儿子上府去考,尿屎仍旧在床上,一连二十多天,真是度日如年。这日正哭呢,忽听门外一片声打的响,一个凶神的人说他大儿子在集上占了他摆摊子的窝子,匡大又不服气,两人打斗起来。还得靠潘保正作和,事故得以消解。这头刚刚消停,县里来两个门斗给匡超人报喜,潘保正赶紧主持各项事务,总算打发走门斗。
直到四五日后,匡超人回家来,择个日子贺学,宰猪鸡鸭答谢乡邻。匡超人不磨豆腐了,把这剩下来的十几吊钱给他哥租两间房子做小杂货店。过几日匡超人又进城去谢知县,拜知县做老师。事毕回家,学里那两个门斗又下来替学里老爷要进见之礼。潘老爹见多识广,出主意让给每位封两钱银子。
太公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匡超人没奈何,只得替太公备后事,那日,太公自知时日不多,叫两个儿子都到跟前吩咐匡超人,但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是要紧的。不要忘记初心,万不可贪图富贵,攀高结贵。还要敬重哥哥。
那一日,潘保正来向匡超人传达消息,说恩人县里老爷坏事了。匡超人进城去慰问,那晓得百姓要留这官,鸣锣罢市,入不得城。省里急了,要拿为首的人。衙门里有两个没良心的差人,顺带诬陷匡超人,匡超人慌作一团,还是潘保正给出主意让跑到杭州去,并且让他去找在杭州的兄弟潘三爷。
匡超人去杭州的路上,住宿时遇见景兰江,这人黄瘦面皮,稀稀的几根胡子,还是个近视眼,彼此认识。经过深入交谈,得知景客人是个头巾店老板,生意之余主功诗词,同匡超人老师还有些渊源。更是同杨执中先生、权勿用先生、嘉兴蘧太守公孙駪夫、还有娄中堂两位公子三先生、四先生等人都联诗对句,谈笑风生。至于匡超人推崇的马二先生,景兰江只说是做时文的,甚是蔑视,匡超人被震得一愣一愣的。
船到断河头正要靠岸,景兰江遇见医生朋友赵雪斋,三人同作了揖。赵先生给景兰江讲近期的诗会情况。吃过了茶,赵先生先别,匡超人且到文瀚楼暂住,三人分别。
匡超人寻马二先生不见,找潘三爷不遇,再到豆腐桥大街景家方巾店找景兰江,景兰江正和支剑峰先生、浦墨卿先生游玩,四人同去酒店小酌一杯。浦墨卿在酒桌上说了一件八卦事:宁波府郭县知县黄爷通过好朋友杨执中先生认识赵雪斋,这黄公与赵爷生的同年、同月、同日、同时。不仅如此,赵爷三十九岁,两个儿子,四个孙子,老两个夫妻齐眉,只却是个布衣;黄公中了一个进士,做任知县,却是三十岁上就断了弦,夫人没了。而今儿花女花也无。浦墨卿提出了跨越时空的问题:像黄公同赵爷这样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一个中了进士,却是孤身一人;一个却是子孙满堂,不中进士。这两个人,哪一个好?我们愿做哪一个?三位不曾言语。匡超人先发言认为,二者不可得兼的情况下做赵先生比较好。其余三个没中的人一齐拍手称是。浦墨卿继续发言,中进士毕竟是读书的小目标,赵爷各样都好,到底差一个进士,就是赵爷他自己心里也留有遗憾。支剑峰认为赵爷虽说没中,他儿子中了,也算当自己进过了。景兰江将问题深入一步,问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兰江说赵爷虽不曾中进士,但是在诗选上留名,只怕比进士名声更响亮。众人都一齐称是。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
最后,景兰江布置了作业题:拈‘楼’字为韵,回去都做了诗,写在一个纸上,送往匡先生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