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员模拟战争27—第三帝国的自救
一:邓尼茨改革
1943年,由于第一任元首的死亡,第二任元首邓尼茨上任。由数年的战争中邓尼茨感受到了德意志第三帝国机制的不可靠与不完善,掀起了一次对国家倾向的改革。
第一次是对种族问题的大规模改革。邓尼茨宣布新的调查与研究表明雅利安人并不是最优越的种族,甚至前任元首公布的种族优劣论完全不具可信度。以此为契机,在1944年6月邓尼茨废除了一切有关于种族清洗的决策并宣布在三个月内必须拆除所有集中营并释放被关押人员。但值得一提的是,邓尼茨改革并没有完全停止对非执政党的迫害,但上百万名斯拉夫人与犹太人被释放,并听候调用赶往非洲新工业区谋生。
第二次是对战争模式的改革,由于邓尼茨此前的多个海军计划因元首阻挠而未被实现,所以他对于元首干预战争这一权力产生了极大不满。在1945年的第二次改革中,邓尼茨裁撤了近4000名老旧官员并全面提拔接受新兴教育的新人上任,并设立了专门的战争机构以撤销元首的军权:
第三次是经济模式的改革。先前由战争掠夺带来的经济增长已经在与新同盟国的战争中逐渐停滞,邓尼茨非常需要一套完备的经济体制。于是他照搬了新经济政策中的大量内容,试图发展公有经济以与国内财阀与旧贵族抗衡。但最终邓尼茨于1954年被资本家招募的私人武装枪杀。
二:赫斯特改革
1954年2月,新的德意志第三帝国元首上任。赫斯特在此前深受前任元首的熏陶,又保持了强烈的警惕心理,所以直到改革开始所有的守旧势力仍然认为他是旧利益的维护者。他的改革主要针对国内的垄断财团以保证自己j决策不受任何干预。但他遇到了问题:应该怎样做?
过激的手段很有可能激起旧势力的反扑,而此时正好有一个天赐良机:苏联。苏联的军队开始以地中海为基地向德国的高度发达地区前进。赫斯特特意布置较少的军队只做被动防御,直到苏军进入这些地区将该地区的资本家全部共产。然后赫斯特再发起救援夺回城市,建立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工业体系,等到1956年东欧反攻时,大型垄断企业破产了97%,剩余的全部被赫斯特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而赫斯特的改革仍然没有取消对其他党派人士的迫害,在他的改革中种族平等主义被奉行的更加深刻,直接影响了后来事件中的民心问题。

有bug,删了重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