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十三讲 姜夔

2021-09-18 21:07 作者:人间窥视_  | 我要投稿

【特点】


(一)


“清空骚雅”

“野云孤飞,去留无踪”(张炎《词源》)

“清劲知音,亦未免有生硬处”(沈义父《乐府指迷》)


清空:摄取事物的神理而遗其外貌

——过于追求出奇制胜,反而有损直接的感发生命



(二)

两种感情:

1.悲慨国事

2.怀念爱情(更强烈)



例:【悲慨国事】


扬州慢·淮左名都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例:【怀念爱情】


[合肥女子,灯节前后分别]

(按时间顺序)


(1)正月十一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2)正月十五


鹧鸪天•元夕不出


忆昨天街预赏时。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欢游夕,却怕春寒自掩扉。      帘寂寂,月低低。旧情惟有绛都词。芙蓉影暗三更后,卧听邻娃笑语归。


(3)正月十五日晚


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4)正月十六


鹧鸪天•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僛。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



[分别在正月梅花盛开时]


*自创曲调、词牌名,如《江梅引》、《鬲溪梅令》、《暗香》、《疏影》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工妓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香》、《疏影》。


——暗香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疏影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旁敲侧击,从旁边想一些有关的事典来写


1.“梅边吹笛”


2.“何逊”:写过《早梅》诗


3.“竹外疏花”:梅花


4.“叹寄与路遥”:驿寄梅花


5.“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


一解:故国之思

宋徽宗被俘途中听《落梅花》之曲作《眼儿媚》:“春梦绕胡沙。家山何处,忍听羌笛,吹彻梅花。”


二解:怀念情人

唐朝王建《塞上咏梅》:“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殁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


+“环佩空归月夜魂”(杜甫《咏怀古迹》)


6.“ 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南北朝寿阳公主午睡时前额留下梅花印。


7.“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笛曲《落梅花》。




【读书笔记】《唐宋词十七讲》 叶嘉莹/著——第十三讲 姜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