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经济热点问题:博弈论视角解读沙特俄罗斯石油战

2020-04-16 11:55 作者:郑炳经济学考研官方  | 我要投稿

昨天的讲座,炳哥提到:在准备复试时需要将基础知识和时事热点相结合,不能光追热点而丢了基础知识。并且以最近的石油战为例讲解了囚徒困境这一经济学知识,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并没有深入展开。事后,炳哥特地撰写《博弈论视角解读沙特俄罗斯石油战》一文深入阐释这个问题。



2020年初,以沙特为首的OPEC组织为了应对原油价格疲软(主要受美国页岩油产量增加的冲击)以及受新冠病毒影响导致销量下滑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方案:将现有的201万桶减产计划按比例实施。其中核心成员将每天削减100万桶,非欧佩克成员国预计每天削减50万桶。


该方案意在通过调整供求关系来达到维持石油价格的目的,方案执行的前提是要取得包括俄罗斯在内的非欧派克成员的支持。


不料遭到俄罗斯拒绝,谈判失败后,沙特宣布大幅调低油价并提高产量,引发国际油价3月9日创下自1991年海湾战争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在短短几天时间内,由每桶50美元跌至每桶30美元以下。


油价暴跌意味着沙特和俄罗斯的石油战正式开打,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在全球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间发动的一场油价战争似乎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愚蠢行为。然而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这却是双方必然发生的行为。


这里表格中的数字是对参与方减产与增产决策的打分。在这个囚徒困境中可以明显看出,最好的方案是沙特和俄罗斯都减产。双方都能获得80分的高分,是双赢的结局。


但最后双方的选择都是不减产,导致各自只获得了50分。




大家注意,第二个收益矩阵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博弈论支付矩阵,而是我们通过该收益矩阵来看双方决策会给他们带来实际收入如何,从而更好的验证囚徒困境结局中的各类支付的效果。我们在这里作出两个假设:


(一)表格中的数字是实际的油价收入。


(二)现在俄罗斯和欧佩克国家产油量都为10桶,油价为10元/桶,那么各自收入都为100元。再假设总产量每增加1桶,油价下跌1元,反之亦然。


理论上,两者都减产时,收获是最大的,各自收入108元;可要是一方偷奸耍滑,私下增产,那么减产的人就成了输家。


例如当沙特减产而俄罗斯不减产的话,俄罗斯能在现行价格下销量更大,也就是收获了超额收益。通俗来说就是沙特牺牲自己产量,把价格拉上去,实际上却是给俄罗斯拉价格,自己没得到利益,就呈现出了图上沙特收入为90,俄罗斯收入110的景象。俄罗斯减产而沙特增产也是同理。


于是,当双方互不信任时,理智的选择就是双方都不减产,都增加产量。结局就是,油价下跌,产量大战,拼谁成本低,陷入了双输结局。正好验证了第一个支付矩阵中各自获得50分的(增产、增产)结局,而且(增产、增产)是双方的占优均衡策略。




为什么双方都不选择“减产”





当然,上文分析的只是理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这次俄罗斯充分体现出了其“战斗民族”的性格,直接当面拒绝减产,不合作。相当于在“囚徒困境”里,隔离审讯才开始,两位“囚犯”主动对警察说:“不用单独审了,我们都坦白”。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双方都急于“坦白”



俄罗斯


俄罗斯主要是在打击报复美国。因为这次石油价格大跌之后,美国由于开采成本高以及中小石油商的债务多,所以定然无法长时间进行价格战,油价的持续下跌会导致美国经济受到冲击,同时油业也会受损。


第二,俄罗斯财政状况与石油出口相关性较高,通过争夺市场份额而选择增产,也是改善财政状况的手段。


俄罗斯一直是不太愿意进行减产的,但受制于和OPEC的合约一直进行减产,可是三年来看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如果常规减产他承受的损失比沙特要多,也就是说俄罗斯本来也不是特别愿意按照原来的协议合作。


最后,俄罗斯还有最后的底牌—中国。俄罗斯石油公司(Rosneft)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2013年签订了价值2700亿美元的石油供应协议。俄罗斯石油公司承诺将在25年内每天向中国供应30万桶原油。


相当于未来25年内,中国每年都以100美元一桶油的价格买1500万吨左右。有了中国这个大订单,所以俄罗斯事实上对未来油价下跌能承受的损失完全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



沙特


沙特为首的OPEC一直在推崇减产来维持原油价格,但是这次俄罗斯拒绝协议后,沙特的大规模增产调低了油价。


首先,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迫使俄罗斯重新谈判。事实上俄方也表示会在5-6月重新坐回谈判桌上。


其次,借此降价占领市场。前面说了,市场就那么大由各国瓜分。如果市场需求减少,各国利益就会受损。


但如果把一个国家踢出局,那么对于每个分市场的人来说相当于这个市场变大了,因为分的人少了。这个被踢出局的人有可能是那些靠石油输出的小型国家,或是美国(受到重创)。


所以大家看到了,这次石油大战本质上依然是囚徒困境,但跟以往情况不同的是,这次行为方不只是沙特和俄罗斯,还包括美国这个不在场的“囚犯”。


因为美国的存在,俄罗斯率先直接选择“坦白”,沙特当场也选择“坦白”。双方直接“坦白”的共同利益是阻碍了美国页岩气的发展,从长远来说如果美国被拖垮,沙特和俄罗斯都将受益,就看未来美国如何回应了。


经济热点问题:博弈论视角解读沙特俄罗斯石油战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