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长戟大兜属(Dynastes)种与亚种简介

2020-10-09 19:44 作者:广door叁叉  | 我要投稿

Dynastes属可以说是新大陆地区代表性的一类兜虫,这一属的雄性成虫外形结构大致都是长有可以上下对夹的胸角(大多数种类胸角上还会长有两个对称的刺突)与头角,适合打斗,其中作为兜虫中战斗力巅峰同时也是世界最长兜虫的长戟大兜更是颇具人气的明星物种

Dynastes属在最初时仅有7个种,而现在已经增加到了十多个种类,分为Dynastes亚属Theogenes亚属Dynastes亚属下又大致可以不严谨的分为长戟大兜系白兜系,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该属到底包含了哪些我们熟悉又陌生的物种吧

首先是Dynastes亚属

海格力斯长戟大兜 Dynastes hercules

up以前的一只136mm的个体

体长45-180mm+,是世界上最长的甲虫之一,种加词为希腊神话中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或也译为海格力斯),也算是犀金龟科中知名度最高的种类之一了,曾经的长戟大兜包含了多达12个亚种,但在新的分类中已将其中的9个亚种给提升为了独立种,也就是说其实现在“长戟大兜”这个名字已经可以泛指十个种了…

先来看下海格力斯长戟还剩下的亚种

原名亚种 Dynastes hercules hercules

简称DHH也就是市面上最常见的那种长戟,作为最正统意义上的长戟大兜这个亚种却并不是产于美洲大陆的,而是分布于加勒比海上的瓜德罗普岛以及多米尼加岛(话说瓜德罗普是法国的海外省…也就是说其实有一部分DHH可以说是产于法国的……),是所有长戟大兜中体型上限最大的,日本的河野大佬有着184mm的超大饲养纪录

胸角较粗,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头角中段至少都有2-3个角突,少数个体甚至会有排列成锯齿状的角突,头角尖端不会回钩,鞘翅呈暗黄色并有网状花纹

.

高桑氏亚种 Dynastes hercules takakuwai

产于巴西西部,极限体长142.1mm

头角无角突个体

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4的位置,头角仅在靠近角尖的位置有一个角突,有些个体甚至压根就没有头角突,头角尖端不会回钩

.

杜克斯拉斯亚种 Dynastes hercules tuxtlaensis

发现于墨西哥南部维拉克鲁斯州的洛斯杜克斯拉斯及圣塔玛塔山区,是长戟大兜中体型最小也是最神秘的一个亚种,具体体型不详不过看图估计也就8厘米前后那样?

这张图不完全确定是不是该种啊...

目前仅发现几只小个体的公虫,不知是否还会有更大的个体存在?

其实除原名亚种以外的两个亚种据说也是因为找不到样本做鉴定所以才继续作为亚种保留在Dynastes hercules下的...以后说不定也会被提升为独立种

然后是那些分家了的独立种们

布鲁森氏长戟大兜 Dynastes bleuzeni 

产于委内瑞拉东部,极限体长151mm(也有的资料上是写155mm)

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头角中段有2-3个角突,头角尖端不回钩,角型特征与DHH非常相似,但鞘翅的颜色与斑纹不太一样

.

厄瓜多尔长戟大兜 Dynastes ecuatorianus 

分布于厄瓜多尔东部、哥伦比亚南部、秘鲁北部以及巴西西南部,极限体长162.6mm(也有的资料上是写165mm)

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5的位置,头角与DHH非常相似,中段有2-3个甚至更多的角突,头角尖端不回钩,鞘翅呈亮黄色,一些个体有少量斑点

.

利奇氏长戟大兜 Dynastes lichyi 

分布于委内瑞拉西北部至西南部、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的中央山脉、秘鲁中部以及玻利维亚的北部中部地区,主要栖息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区,极限体长170mm+,原先是仅次于DHH的第二大亚种,现在独立后成为排在DH之后的第二大长戟

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头角中段有1-2个角突,靠近角尖的位置会有一个片状的角突,头角尖端有回钩

.

森岛氏长戟大兜 Dynastes morishimai 

产于玻利维亚中西部,极限体长140mm

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3-1/4的位置,头角中段有1-3个甚至更多的角突,头角尖端不回钩,鞘翅呈亮黄色

.

西方长戟大兜 Dynastes occidentalis 

分布于巴拿马南部、哥伦比亚西部以及厄瓜多尔西北部,极限体长164.2mm

胸角突位于胸角基部位置,头角特征与利奇氏长戟基本一致,中段有1-2个角突,靠近角尖处有一个片状角突,头角尖回钩

另外不知是不是因为早期这个视频的原因啊,好像曾经有些人会以为西方长戟的鞘翅都是黑色的...实际上所有长戟大兜的鞘翅都是可以变黑的,在湿度较大的环境中或者年老了以后鞘翅就很容易会变成黑色

.

帕斯可长戟大兜 Dynastes paschoali 

产于巴西东南部,极限体长148.4mm(也有的资料上是写150mm)

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头角仅在前端靠近角尖处有一个角突,头角尖有轻微回钩

.

瑞德氏长戟大兜 Dynastes reidi 

分布于加勒比海上的圣卢西亚岛和马丁尼克岛,极限体长112.6mm的小型种长戟

角比较短,比例看着像只白兜...头角有1-2个角突或者无角突,过去在还没有被提升为独立之前曾经将有头角突的个体分为“巴德里氏亚种 Dynastes hercules baudri ”,但后来发现其实是该种的同物异名

.

北方长戟大兜 Dynastes septentrionalis 

分布于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以及巴拿马北部,极限体长153.3mm

角型特征与西方长戟类似,胸角突位于胸角基部,头角中段有一个方形的角突,头角尖回钩

.

特立尼达长戟大兜(千里达长戟) Dynastes trinidadensis 

分布于委内瑞拉东北部以及千里达岛和托贝哥岛,极限体长154.4mm

该种与布鲁森氏长戟极其相似,几乎只能靠原产地区分(有些学者甚至认为这俩其实是同物异名)...胸角突位于离胸角基部大概1/3的位置,头角中段有2-3个角突,头角尖不回钩

长戟大兜系结束了,接下来看看白兜系

美东白兜 Dynastes tityus

产于美国东部,体长30-72mm,是Dynastes属里体型最小的种类,头角几乎没有角突,体色呈米黄色

.

美西白兜 Dynastes granti

产于美国西部,体长30-90mm

鞘翅几乎无斑点个体

是体色最白的白兜,种加词源自美国古代的一位将军,故此又名“将军白兜”

.

墨西哥白兜 Dynastes hyllus

产于墨西哥南部,体长40-98mm,体色为较深的暗黄色

.

墨龙白兜 Dynasties moroni

产于墨西哥-韦拉克鲁斯州 Santa Martha山脉,体长体长40-105mm,是体型最大的白兜(不过体色上说是白兜其实还更像是只小长戟...) 

墨龙白兜最初时被认为是墨西哥白兜的亚种,后提升为独立种,经过遗传分析的研究后发现该种其实跟墨西哥白兜亲缘关系并不接近,而是跟下面的玛雅白兜近缘

.

玛雅白兜 Dynastes maya

长戟色型

分布于墨西哥的恰帕斯州、洪都拉斯以及危地马拉,是唯一栖息在中美洲雨林里的白兜,体长35-104mm

白兜色型

虽然在市面上比较罕见但可以说是辨识度最高的白兜了,头角上斧头状的角突是该种的标志性特征

.

宫下氏白兜 Dynastes miyasitai

产于墨西哥的普埃布拉州,体长40-95mm,2004年发表的物种,但之后经过地理分布及遗传学鉴定现已作为无效种合并到了墨西哥白兜里

最后是Theogenes亚属

其实就只有两个种...

海神大兜 Dynastes neptunus

种加词取自罗马神话中的海神-尼普顿(同时也对应希腊神话中的波塞冬),原本Dynastes属兜虫胸角上的两个刺突被它特化成了两个小胸角,分布于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秘鲁,栖息于1800-2300米高海拔山区的热带雨林里,体长45-165mm,在长戟那一堆亚种独立之前是仅次于长戟大兜的世界第二长兜虫,虽然也拥有傲人的体型但由于过于长和上弯的头角搭配上较短的跗节这种纠结的组合使其的战斗力在巨型兜虫中基本排垫底......

分为两个亚种:

Dynastes neptunus neptunus

Dynastes neptunus rouchei(产于委内瑞拉西北部,体型稍小于原名亚种)

.

撒旦大兜 Dynastes satanas

种加词取自西方神话传说中掌管地狱的恶魔-撒旦,产于玻利维亚境内的山脉,栖息于海拔1000-2500米的热带雨林中,体长40-115mm,数量稀少,现已被列为CITES附录II物种

个人感觉是最不像Dynastes属的Dynastes属兜虫了...头角胸角都弯曲成圆弧状,而且还没有胸角突(另外这样的结构也不太适用于打斗)

这些分类还是一如既往的混乱和说变就变啊...

如有遗漏或错误欢迎在评论区指正或补充

END

长戟大兜属(Dynastes)种与亚种简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