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季度记录:以后的路还很远

2021-07-21 11:59 作者:離羽汐  | 我要投稿


  • 2021/7/20  散文形式

  • 不知不觉,从最初与师父相识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四个多月。这人呢,若不停下来看看自己过去的模样,就无法知道现今的成长。

  • 当自己再回头看到过去的自己时,才发现自己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

  • 我还记得以前的自己在特殊的环境下做了一些让自己感觉到遗憾的事情:

  • “我是不得已而为之。”(以前的自己)

  • “不得已而为之,只是自己能力不够的一种借口而已。”(师父影响我的一句话)

  • “无论怎样,这就是我自己的选择,该承担的,我担了!”(现在的自己)

  • ......

  • 也记得曾经的自己在学生组织里取得一定的地位,有一些追随者时所展现出的反应:

  • “我该怎么去牢牢的控制这些人,让他们能够一直为我们的目标贡献出他们的力量。”(以前的自己)

  • “在你取得成功的时候有多少人为你喝彩,那你一定就为多少人操过心、付出过。”(师父影响我的一句话)

  • “我该怎么去引导周围这些人,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我们该做什么。”(现在的自己)

  • ......

  • 也记得看到一些向我求助的陌生人:

  • “这个人想要我怎么样,他能为我带来什么?”(以前的自己)

  • “永远不要想着周围的人能为你带来什么,而要想着你能为周围的人做什么!”(师父影响我的一句话)

  • “这个在我面前的人,我可以做些什么?”(现在的自己)

  • ......

  • 还记得曾经有人在背后中伤我:

  • “这个人,为什么和我一定过不去,等什么时候我得把他按下去,不能让他传播负面影响。”(以前的自己)

  • “这世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师父影响我的一句话)

  •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我一定是哪里有失德之处了,这算是给我的一个提醒了,我得知道,我自己是哪里出了问题。”(现在的自己)

  • ......

  • “资俊,现在再和过去的自己对话,你会有何感想?”(师父)

  • “我不敢相信曾经的自己原来那样的极端。”

  • “不要否认自己的过去,如果你没有自己的那段经历,你的成长可能就远远达不到今天了!”(师父)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或许很多人认为,以人为镜,那一定会是他人看自己,却不知道自己也可以成为自己的镜子,因为自己也是这句话中的人。

  • 看着自己曾经对其他人强权威压,才知道当初的自己外强中干,是因为渴望着保护自己。

  • 看着自己曾经努力的维系着关系,才知道当初的自己孤家寡人,是因为渴望着得到友情。

  • 看着自己曾经在迷茫中痛苦不已,才知道当初的自己难以平静,是因为渴望着得到救赎。

  • ......

  • 诸此种种,让我在自己最初的目标上渐行渐远,心里有着忠君报国的想法,可结果却往往是背道而驰。

  • “人生和练功一样,越想得到的东西,往往得不到,那是心中有欲望,而有了太多的杂念。只管走好自己的路,练好自己的功,该来的终究会来。永远不要觉得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应该是好好的享受这其中的过程。”(师父)

  • “可当今社会看到的却是结果。”

  • “那这人吃饭,吃了七个饼都没有吃饱,在最后半个的时候怎么都没有再能吃下去,但这人能说,我是最后半个饼吃饱的,就说我能只吃这最后半个饼吗?”(师父)

  • 师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微笑着往自己的房间走去,引来的却是我更深的思考,也不知道是过了多久,才稍微的开始理解为什么过程是用来享受的了。

  • “不能为了练功而练功,不要想着去得到什么,记住存无守有。”(师父,在我心情浮躁时)

  • “不要想着去找感觉!你本来就一无所有,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呢?”(师父,在我始终找不到正确的感觉时)

  • “功夫从来没有白练的,只要练了,就一定会受益。而坚持就是一种胜利。”(师父)

  • “功候到日方许就,始悟真言信可传。”(本门字辈的最后两句话,也是师父最长提醒的两句话)

  • 这时候,心里不由得又有了多的一层想法,身体的变化也好、知识的增长也好,能够回想起来的,既不是身体变好的那一瞬间,也不是获得知识的那一瞬间。而是让身体变好的那个过程,学习知识的那个过程。

  • 由此可知,律师也好、医生也好、道士也好,真正的快乐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而是去追求结果的那个过程。

  • 就律师而言,最让人开心的并不是合同完成的那一瞬间,而是在于用自己所学去寻求司法公正、追求正义的过程。

  • 就医生而言,最让人开心的也不是治疗过后那一瞬间,而是在于用自己所学去赢得信任、守护生命的过程。

  • 就道士而言,最让人开心的也不是得道飞升的那一瞬间,而是在于此生慕道、学道、证道、得道的过程。

  • 其他各行各业好像也正是这个道理,都是在过程中找到了快乐,金钱只应该是在这过程中的附属产物。

  • 所以一味的去追求结果,这就会让我想到生与死的问题,既然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生命的倒计时,那从结果来说,为何不直接求死呢?

  • 虽然结论滑稽,但却是事实,生与死中间的这个过程才是人生!正如孔老先生所言“未知生,焉知死?”(译文:还不知道活着的道理,怎么能知道死呢?)

  •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想法,我才慢慢的从心理上放下了担子,在练功时不再想着去把拳打好了,让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感到快乐就好了!

  • 抛开了一小些心理上的包袱之后,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周围就出现了“你进步很快”的声音。

  • “师父教给你们的不是所谓的功夫,而是心性!你们学的也不是功夫,而是心性!”(师父)

  • 我还记得曾经有一次,曾经有些交情的大学同学跑来找我,问及我现在在做什么工作的时候,我回答说还没有,仍然在学习,结果却有了这样一段对话:

  • “你怎么这么傻,放着选调生的名额你为什么不去?预备干部啊,那么好的条件和前途。”(同学)

  • “我觉得那样生活恐怕会有些难受。”

  • “那个时候都在争着去的西部计划呢?待遇那么好。”(同学)

  • “我也感觉自己不太适合。”

  • “在学校,你不是对当官挺感兴趣的吗?咋现在像变了个人似的?”(同学)

  • “因为真正接触了一下以后,发现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 “这样下去你是在自毁前途啊,兄弟。”(同学)

  • ......

  • 最后只是随便的聊了聊,那个同学在走的时候,我站在路口看着他离开,心里也是稍微有些感慨。我和他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恐怕很难在人生中会有对方的影子了。

  • 并不是我不爱权、不爱钱、自视清高,也并非是我不在乎自己以后的发展,而是我不想成为孤家寡人,不想过这种在未来的发展路上只能选择自己的生活。

  • 当然也还有个最重要的原因,我觉得再给自己一段时间,在以后一定能走得更高更远。

  • 在曾经许多对我看好的同学、“朋友”、长辈眼里,我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另类,因为他们看到的只是此时的我,而没有看到以后的我,和我一直放在内心深处的志向。

  • “你要学会习惯孤独,人生路往前,能走下去的,只有你自己一个人。”(师父)

  • 想要走出什么样的路,想要什么样的未来,对于很多人来说,都是一个很难得到答案的问题,对于我也是一样。

  • 这本就是一个没有固定答案、有着太多干扰因素的实践性问题,只能靠自己的脚走过来以后再指着走过的路告诉发问的人,这就是答案。

  • 就算知道别人走出什么样的路又有什么用呢?因为别人的剧本不属于我们,他们走的路并不是我们走的路,不具有借鉴价值,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力把自己的剧本给演好。

  • “人与人的生活环境不同,走过的路差别很大。彼此之间是没有可比性的,这世上最难的事情不是战胜什么人,而是战胜自己。”(师父)

  • 在这段时间里,我也能注意到自己性格里还留着不少可能为自己带来潜在风险的隐患。

  •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师父的提醒)

  • 有一些看起来是为了别人怎么样,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想法的,而不经意间出口的谎言,虽然看起来无关紧要、没有恶意,但却会让自己身上多出一份虚伪,它导向的位置是失去诚信。

  • “有些话不知道该怎么说可以不说,但一定不要选择用谎言,即便它是善意的,却也会让人的身上多一份虚伪!”(师父的警醒)

  • 有一种会在不经意间于心头涌现的自傲,虽然是时刻在被注意,但我自己深刻的知道,它会让自己的学习能力急剧降低,也会伤到周围原本就在努力突破自己的人,自傲导向的位置是自以为是。

  • “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就是自以为是,什么样的人师父都可以教,但自以为是的人是无法听进忠言的,那时即便是师父也没办法了。”(师父曾经感慨)

  • 有一种会突然蹦出来的过度感性,这虽然一方面让我自己知道自己依然有着热血,却也让我清楚的认识到,没有理性指引的感性,会让自己失去自己原本应有的智慧,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过度感性导向最终的位置是失去智慧。

  • “这人,太感性会陷入自己的世界,既会伤到别人,也会让自己痛苦。”(师父的感慨)

  • 有一份不成熟的定力,有时候会在不经意间,自己的思维跟着别人走,会受到环境太多的影响,不经意间而忘记自己该做什么,虽然现在自己如此的次数已经越来越少,但我希望,以后都不要再出现。定力不足导向的位置是成为工具人。

  • “是定海神针就不要随波逐流。”(师父的提醒)

  • 还不够敏锐的洞察力,有时候会忽略到别人话语中的关键细节,和别人的举动,而失去洞察别人生活状态、真实为人的根据。这世间有太多的东西都是一闪而过,人也好,事也好。能不能做好,往往就是看那一瞬间能不能抓住。洞察力不足导向的位置是离真相更远。

  • “这做人做事应该雨露均沾,不要忽略了什么人、什么事。要学会在一个环境里找事情去做。”(师父的教导)

  • ......

  • 四个多月的时间,很奇妙。最初的自己感觉师父高高在上,有种莫名的距离感。那时的自己怎么都没有想到,四个多月后的今天会和师父亲如父子,那位高高在上的师父,此刻已经在我的身边抓着我的手和他一起往前走去。

  • 在这其中的我,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感觉有着些许的不真实,我回想起师父说过的话。

  • “规矩是为所有人而立的,并非为你一个人。”(师父)

  • “我与你们所有人都是萍水相逢,所有人在我这里都是一样的。”(师父)

  • ......

  • 既然如此,一向坚守原则的师父,怎么可能会自己走到我旁边来?这时我却突然想起了师父的另外一段文字。

  • “传道是一场暗恋,你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结果却只感动了自己;

  • 传道是一场苦恋,费心爱的那一群人,总会离你而去;

  • 传道是一场单恋,弟子虐我千百遍,我待学子如初恋。

  • 传道是一桩群体恋,通过你的牵线搭桥,友谊成片,师父在原地不曾改变......”(出自师父的传道叹)

  • 现在再去看,就会发现,我一直以为是师父离自己更近了,并不是因为师父他走近了我,而是我自己改变了!

  • 师父他做的,从头至尾都未曾改变过,只是站在原地,向我伸出了手。而我只是运气很好,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抓住他手的机会,而这同时,也终于给了师父一个能够教我的机会。

  • “每个学生、徒弟,都像是一株珍贵的花一样,师父能做的,就是默默的守在旁边,该浇水的时候浇水,该施肥的时候施肥。”(师父)

  • 我有时想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到底有没有得到提高,想知道自己以后怎么样。师父他只是指向了我身后的路“这就是你的成长。”然后又指向了远方的光“这就是你的未来。”

  • 以前的自己在太多的选择上畏首畏尾了,而在这时我不会再去想那么多,只管往前走就对了!对于整个人生而言,我以后的路还很远。


季度记录:以后的路还很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