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正式停止RA3对战圈内Rank鉴定的通告

2023-04-02 08:00 作者:R-Xanadu  | 我要投稿

正如很多人感觉或料想的一样,Rank鉴定在这几个月处在一个渐渐停摆的状态。


一个广泛被采用的水平认证体系正在逐渐走向终结,与之相关的,水平的界定、某些比赛的推行、某些群的维护,会受到影响吗?

那是肯定的。

这个影响是灾难性的吗?

不,是革命性的。我们正处在一个从“小农手工”跨向“工业机器大生产”的时代。如果说蒸汽机给当时的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动力和可能性,那么现在,RC等玩家自建的战网则为现在的玩家带来了全新的效率和可能性。短时间内兴许会出现一些不适,但长远来说这绝对是在玩家社会中革命性的进步!


这篇专栏将包含以下内容

一、正式停运Rank鉴定服务,推荐采用战网匹配分作为水平参照

二、战网匹配分相比于旧体系在哪

三、新手群和新手赛何去何从




一、正式停运Rank鉴定服务,推荐采用战网匹配分作为水平参照

就此通告发出之时,Rank鉴定将彻底不再运行,相关的问题不再处理,鉴定群、鉴定录像、信息表格将被封存。


如Rank对NSS没有明确的对算一般,匹配分与Rank也没有明确的对算,标准和运行模式的差别导致各参考体系间都只能有一个模糊的对位,而非精准的转换,故不必纠结具体多少分可以算Rank IV,多少分又可以被称为Rank II。


视匹配分为水平参照后,我们该如何了解一个玩家的水平呢

①直接看这个账号显示的分数,最简单,最直接

②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账号的记录,观察其分数的变化以及对阵的对手,如果需要甚至还可以下载匹配的录像进行更为细致的分析,比如我们观察Dankal的战绩界面

应该说情况是比较一目了然的


③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还可以通过查看统计数据来分析自己这段时间的表现


此外,如果在战网网页端操作的话,我们还可以复制链接来实现信息的传递

如在1V1天梯榜https://ra3battle.net/ladder/ra3/1v1找到想调查的玩家ID进入界面后就可以获得网址,如沙皇的内测战绩界面曾经是是https://ra3battle.net/persona/619


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一个账号的最高分、最低分、中位数大概在多少,以及其分数获取的过程(对手和录像),那么我们以后在指代一个玩家水平的时候,就可以从之前的“他RK4”到“那个人最高打到过1400,肯定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从“我AVE可以,能有RK3,但其他的就不行了”到“我平均好像才1000分,就那样吧,打AVE能上点分,其他就比较悲剧了”;从“感觉打得像RK2”到“700分对局是吧”……

这种思转型倒不会像制度一样可以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18年末前,甚至根本不存在Rank这一个概念,但20、21年的时候已经几乎是入圈人尽皆知的了。这样的转型需要多久是不清楚的,不过我相信24年的时候我们描述一种水平的时候就会换套说法了


如果说什么遗憾的话,就是战网目前的2V2和3V3天梯榜完全不具备水平参考的作用,特别是那些对圈内生态本就不太清楚的玩家来说,尤其需要警惕,这里的分数水分极大。

只需要人数符合就会算分,玩家组成、队伍分配、地图及其特殊机制、是否要将录像上传都是自定义的,这就导致了可能1500分未见得比900分的能打,而自建房内地图、玩家混杂又导致追溯记录无法成为一个有效的手段。所以无论简单的看一下的分数还是细致的分析一下对局都是无法稳定做到的。


但1V1榜目前认为是可胜任水平参考的作用的,并且总体来说比Rank更为合适,原因将在第二部分叙述


二、战网匹配分相比于旧体系优势在哪

①广泛性

战网可以将所有参与天梯匹配的人都记录下来,而目前随着浩方和游侠的作死,我们基本可以认为战网是国内唯一通用的RA3联机平台了,那么玩家群体的广泛性就得到了绝对的保证。任何参与天梯的人都会自动被纳入这个体系中去。

而Rank虽然也面向全体玩家,但即便你再怎么喜欢11,不混圈等情况下,就很难纳入到体系中去,而匹配,除了极个别一些不接受匹配特点,如除了无限岛其他图是真的一点都不愿意打的那种类型,其他的会选择打11的玩家都几乎必须接触匹配。

②准确性

匹配分及其波动区间是基于特定公式计算出来的,以及匹配的环境下,地图和对抗都体现了一个随机性,非常考验玩家的综合实力——你不能像以前那样挑对手,挑阵营或者挑地图。并且如果有必要进行针对性的水平分析的话,战网有大把大把的录像可以下载

而Rank采用的可以说是纯人工的方式了,是人工就会误差,而且这个误差会非常抽象,字面意思的抽象,而非一些具象的内容可以一目了然。而在针对录像时,录像的来源,有可能是对方精挑细选的,也可能是比赛打出来的,其来源的数量和质量可能在一定程度也会对结果起着抽象的影响

③时效性

战网的匹配分,我们都知道是即时计算的,你能多快借助外力定义你的水准,这取决于你打得多勤。并且一直打,情况就会一直更新。这些过程都是后台自动计算的。

而Rank,我相信不少人都体会过录像发了但是等好几天的情况,以及在完成一次鉴定后,之后的鉴定多半也都依赖于玩家推荐或者主动鉴定——Rank更新都很受人的意志制约,如果一直缺乏这种跟进,或者缺乏需要的信息,那么这一行Rank II、Rank III就很难言说是否仍是可堪使用的。这变相对准确性造成了不小的消极影响。

④效率

我想这点应该是最容易理解的,人是跑不过机器的工作效率的,战网的程序,它自己会跑。

而Rank,曾经有那一段时间甚至是完全是我在单跑。即便后面有一个小团队了,需要付出的人力成本依然是很大的,这本就是不可持续性的东西。


总得来说,会参与到战网匹配分体系中的玩家会更多,产出结果更快更省力,更新也更频繁,并且在进行针对性分析时也可以获取更多的材料



三、新手群和新手赛何去何从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想说在你看来,什么样的水平算是新手,其实本质来说很简单,当体系更换的时候,规则跟着适配一下就好了。


比如我这里根据内测结束前的情况大概构思一段,放在公测环境下,应该还是会需要些修改


①完成定级赛后分数低于初始分1000

②匹配分数相对稳定后(可能会需要比定级赛更多一些的场数),上限大致为800分

③提供匹配记录页面链接及统计数据截图

范围为原版、日冕1V1皆可,取两者中较高者。分数较接近的上限,可能会需要抽查匹配录像。③的重要性>①②


首先我们确定范围是原版和日冕的1V1天梯都可以,看哪个打得比较高

先完成10场定级赛,根据之前的观察,没有哪个新手水平的玩家可以在匹配几盘之后还保住初始的1000分的,因而产生要求①

而10场匹配,可以起到可见一斑的作用,但即便10盘全输,也未必能从1000掉到800,所以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匹配对局,待分数大致比较稳定后得到统计数据,因而产生要求②

视情况,我们可能需要分数以外的详细对局情况,特别是排位环境还没有那么成熟(尤其是日冕)。在分数不是很能表明你是个新手的情况下,这些对手信息和录像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你究竟算不算一个新手水平的人。


不如说现在有了分数之后,这方面的处理会更加灵活了。

比起之前只能定不大于rk2为基准来设计门槛,现在我们围绕着诸如<900,<700,900-1100,>1400等更加多样的基准来设计我们的比赛或群门槛。不过在最后的决断上还是会需要添加一些人工来规避机制中的漏洞。

包括我以前也在说类似这样意思的话,所谓标准,如rk2理应只是一个参考意见,而非门票,门票最后是由各自的主办来决定发不发给你的

对现在的红警依然并非至善至美的环境来说,无论人力得到了多大的解放,一些人力的投入我认为依然是必须的。不仅是在最后的决定方面,也是根据自己的想法以及当前的匹配环境制定标准时。


总之,希望阅过此文的玩家能帮助完成这项社会转型,并且更多地关注匹配环境的发展,最好能够踊跃加入其中,更快促进一个成熟的匹配环境养成,一个不管你水平如何,都能在匹配找到一些11体验的环境。



关于正式停止RA3对战圈内Rank鉴定的通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