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俄军又一司令被害,遭乌军偷袭战死沙场,其中3个细节值得注意

2022-06-07 08:41 作者:力波观察  | 我要投稿

据俄战地记者斯拉特科夫报道,俄第五集团军司令库图佐夫在波帕斯纳亚牺牲,据了解,当时库图佐夫司令正带领俄军在前线痛击乌军,随后不小心中了乌军的埋伏,在乌军密集的火力下不幸身亡。


而库图佐夫司令牺牲的消息震惊了俄军,也不得不让人重视起乌军,而在这次事件中,我们有三个细节需要注意。

第一个细节就是俄军并未透露司令牺牲的战场情况,我们无法得知他是被无人机还是导弹亦或者是火炮袭击身亡。

这一点是值得关注的,俄军并未公布库图佐夫司令的牺牲的具体战报,只是说中了乌军的埋伏,这不禁让人猜疑,司令到底是受到了什么攻击而牺牲的。作为集团军司令,他不太可能在战场的第一线,虽然俄军向来是有这个身先士卒的传统,但司令在前线的可能性并不大。

那么像一些近距离进攻的武器就不太可能够得着司令,像无人机和小型的单兵武器估计是碰不到司令,而排除下来就剩下火炮和导弹,这就涉及到北约国家了。


因为这些杀伤武器大部分都是从北约国家援助过来的,如果库图佐夫司令是被北约国家援助的武器袭击遇害的,那很明显将成为扩大战争的导火索,不过这个武器究竟是什么也没法证实,就算俄罗斯谴责北约,北约国家叫起委屈,又可以在道德制高点轰俄罗斯几下,所以俄方也不便透露过多的细节,司令的牺牲的具体情况也就暂时没有报道。;

第二个细节就是算上这次牺牲的库图佐夫司令,这已经是第四位牺牲的俄军高级将领了,前面三位几乎都是指挥员的级别,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乌军为什么专门瞄着俄军的高级将领开火?

其实俄罗斯军队从沙俄时代开始,就一直暴露出一个问题,高级军官严重不足,早在十九世纪中叶的克里米亚战争和二十世纪初期的日俄战争中,俄军一直都存在着指挥混乱,有经验的军官不足的情况。

而到了苏联时期,一直到二战前期,也暴露出苏军缺乏有经验的军官这件事,导致在苏芬战争中,苏军把军队人数提高到100万才惨胜于芬兰,甚至在苏德战争前期一路败退,缺乏有经验的军官问题,在现代的俄罗斯一直都存在,这几乎成了一个通病。

但这并不是说明俄军缺乏军官,而是缺乏有经验的军官,自从俄罗斯军改后,俄军官的数量也是一个正常值的,但俄军的毛病从沙俄时期一直到现在都是存在的,主要原因在于俄罗斯的特殊环境。


俄罗斯广袤的领土多为平原,几乎没有地势可以依靠,比如西班牙拥有比利牛斯山脉。而英国则被大海包围,俄罗斯几乎是无险可守,在这种情况下,俄军不得不保持强大的陆军才能维持正常的防务,而由于广袤的领土原因,俄陆军的人数也必然非常庞大,这就导致了俄罗斯比其他国家更加需要有经验的军官来组织起这些庞大的军队。

俄罗斯军改的主要方向也是使得俄陆军变得更加容易指挥,出现的营级战斗群仿佛一个个战斗模块,可以很轻易的指挥,提高了俄陆军的组织力,但过于扁平的营级战斗群导致俄军的后勤和情报能力不足,这也导致了非常考验高级军官的统筹规划能力,对于军官素质的要求则更高,在这种情况下,优秀军官仍然是十分稀缺的。

而俄军的优秀军官基本上都是在当初的车臣战争和后期的叙利亚战争培养起来的,这些是俄军的军官骨干,一旦他们出现了问题,那么俄军本身进攻效率都会影响。这些军官的重要程度甚至堪比几个营的俄军。

显然乌军也看到了这一情况,因此乌军开始频繁的对俄军开展斩首行动,专门瞄准这些有作战经验的优秀军官,消灭掉一个优秀军官,在降低俄军士气的同时,还能有效降低俄军的进攻效率,甚至可能造成俄军的混乱。

第三个细节就是每一次乌军针对俄军官的“斩首行动”,背后都必然有北约国家的参与。

以乌克兰的情报能力和作战效率,是不可能对俄军有任何威胁的,因俄罗斯高级将领的行踪几乎是一个机密,飘忽不定,很难被锁定,而乌军却每次都能使用各种武器精确袭击,这不得不说明一些问题。


早在当初马里乌波尔战事结束后,就有乌军战俘坦言,他们利用美国的卫星对俄军进行坐标校正,而还有乌军声称利用北约国家的无人机进行情报搜集和获得坐标,但其实仅仅是这些还不足以每次都精确的袭击到的俄军的高级将领,这背后还有更加先进的电子战技术。

据了解,美国已经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俄军方的人脸识别数据,对所有俄高级将领都做了标记,而美军甚至可能通过俄指挥部频繁发出的无线电波确定其坐标,再利用导弹或者火炮袭击,美军为了不打草惊蛇,甚至会通过实时卫星摄像传输回的画面和俄军的无线电频率做对比,只要确定俄军将领离开了指挥所或到达了可打击的地区,就会立刻指示乌军行动。


总得来说,俄军还是要注意防御乌军的偷袭,前线的高级将领也不要发挥“身先士卒”的传统带着士兵冲锋陷阵,或者经常到前线视察,毕竟在北约国家的支持下,乌军可以说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袭击俄高级军官的事情上,还是小心为好。

【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俄军又一司令被害,遭乌军偷袭战死沙场,其中3个细节值得注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