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型53%:hook上瘾模型(我们为什么会上瘾)

让人上瘾是有一套模型的
hook上瘾模型是由尼尔艾雅尔和瑞安护夫提出的,包括触发、行动、奖励、投入四个要素。
处罚是引诱人采取行动,行动是驱使人获得奖励,奖励使人持续保持行动的热情,投入是因持续行动消耗了大量金钱和精力,让人难以自拔。
模型本意是在营销领域设计一套连续循环的行为,让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对产品上瘾,成为忠实用户。在营销之外,人的各种瘾也可以在这个模型中找到成因。
但这个模型乍一听似乎很普通,你会怀疑它是否真的让人上瘾,你怀疑的对对模型的平铺直去并不能挖掘出他背后的玄机。hook商业模型之所以能成为hook,是因为四要素背后都有一个钩子,触发的钩子是欲望,行动的钩子是简单,奖励的钩子是运气,投入的钩子是财富。
首先触发,它触发的是什么?是人的欲望,不管是内部出发还是外部出发,只要不是被胁迫,能把人带进瘾的大门的都是他自己。
引起人的共鸣,广告戳中人的痛点,都会让人自发行动。点赞、下单,是你提醒了他他自己想要什么。
其次,行动。如果一个行为难度太大,周期太长,一定会成为人们上瘾的门槛,因为简单才能实现动作上的无脑重复,而重复才是上演的基础。
接着奖励,如果做一件事情全凭技术而没有运气,他将毫无惊喜,如果奖励非常稳定或可以被预计,它将乏味至极。
平淡和乏味不可能带来瘾,瘾的关键在于运气,是运气让奖励变得随机,它能让奖励有高有低变得不确定,而不确定才能让人对每一个下一次充满期待。
嗑瓜子上瘾是因为瓜子有大有小,下一粒啥样不确定,但你会期待,然后吃个不停。所以鲜贝会设计的一头味儿重,一头味儿轻,让人感觉有的好吃,有的一般,你就吃个不停。
打牌上是因为运气有好有坏,下一局手气如何不确定,但你会期待,然后玩个不停,所以游戏上会刻意设计算法匹配,对战抽奖,让你时而郁闷时而爽,你就玩个不停。
刺激不论高低,只要稳定,都会趋于平淡,奉献不论多少,只要稳定,都会变得理所当然,这种随机的不确定能让人心生波澜,对下一次充满期待,瘾就成了。
最后投入,让我们难以自拔的不是精力和金钱,而是用他们换来的财富。你抽中的极品装备,达成的荣誉排名,经营的社交网络,都是你的财富,是他们让你难以割舍,无法自拔。不是金钱,大哥天天648,没什么成不成本嘛,没意思,说退就退,但你组织的公会里有小弟被人欺负了不行,大哥得上线诶,还有回归奖励和新玩法我看看看看触发环节的钩子又对大哥起效了。
欲望 简单 运气 财富就是上瘾模型的钩子那更深的追问,凭什么就他们会成为钩子?因为这里的每一个钩子都能勾出一个原罪,欲望多了能勾出人的妄想。
如果你总能准确的告诉我,我想要什么,该要什么,我就会越想要,越要越多,直至脱离实际。简单多了,能勾出人的懒惰,我只要张张嘴,动动手,就能得到前所未有的满足,谁还愿意走所谓的弯路?密集多了,能勾出人的攀来,我只要再来一次,再来一次就可以,下一次一定可以。
财富多了,能勾住人的痴迷,我相信虚幻的快乐,它也是快递,守住虚幻的快乐就能掩盖现实的窘迫。
妄想、懒惰、贪婪、痴迷,就像人类精神世界的天启四骑士,一旦出现,就会把人拽入你的深渊。妄想是带你入门的犀利,懒惰是无脑重复的惯例,贪婪是再来一次的引力,痴迷是回头上岸的阻力。
四个力锁得人动弹不得,一旦陷入,想挣脱哪那么容易?总有人问我是否有对付瘾的方法,我思考很久都没有答案。后来我发现没有答案,似乎就是答案。如果有办法能够轻松对付它,那瘾就不配叫瘾了。
所以对付瘾最好的地方不在瘾中,而在瘾前,在未来。当你发现一件事情具备上瘾模型的条件,而且都有钩子,那就趁瘾未成,不要继续,不要继续,不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