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说一下鸣梁海战

自从那时候看了那部电影之后,我就一直在想这是不是全是真的,因为其中有些地方过于扯犊子。
在1592年李舜臣领导朝鲜水军在闲山岛取得大捷后,日本海军是主力受挫。特别是丢掉制海权后无法从海上正常运输补给,日军的陆上攻势因为缺乏补给而被迫减弱,在占领平壤后,日军停止了攻势。后于1593年开始议和。李舜臣也因为闲山岛等一系列战功,被朝鲜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夫、三道水军统制使。据说,“三道水军统制使”是朝鲜专为他而第一次设置的官职。
但是好景不长,日本为了拔去这颗眼中钉,使用反间计诬李舜臣居功自傲,阴谋篡权。1597年1月,小西行长用丰臣秀吉的计策,利用朝鲜的党派之争,派人在汉城散布谣言,陷害朝鲜名将李舜臣,朝鲜国王李昖中计将李舜臣打下狱,幸亏一些将领出面,李舜臣才得以免一死,但是也被贬为一个士兵,白衣从军。在得知反间计成功后,丰臣秀吉于2月21日再度从全国调动14万陆军和2万水军入侵朝鲜,从动员到集结共花费5个月时间,在7月时间集结完毕。
1597年3月,日本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率领14万陆军、万余海军以及战船数百艘,再次大举侵朝。此次丰臣秀吉的日军是从水陆两路进犯朝鲜,7月7日,日本水军统帅九鬼嘉隆决定一雪前耻,他率领舰队,偷袭了停泊在漆川岛的朝鲜水军。他考虑到日本安宅船不是朝鲜龟船的对手,所以此次日本海军专门针对朝鲜海军的龟甲船做了改进,把原有的安宅船及大关船都临时包上铁壳,变成了一种巨型铁甲船。开战时,朝鲜海军以为日本的舰队是路过的运输舰队,没有料到日本舰队突然发起进攻,由于当时还在谈判期间,所以朝鲜海军没有丝毫戒备,在这次战斗中朝鲜战船大部分被日本海军击沉击毁,就连海军指挥官三道水军都统制元均也被火炮击中当场身亡,朝鲜水军因此受了重创。战后日本水军配合陆军水陆夹击漆川岛的朝鲜水军,朝鲜水军几乎全军覆没,日海军完全控制了制海权。日本陆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登陆后采取的是钳形攻势,两路军分别向南原和全州前进,根据计划,这两路军应在朝鲜王京汉城会师。8月1日,14000余日本左路军进攻全罗道,正赶上明军进驻全罗、忠清两道。明军杨元率3000人守卫南原,经奋勇战斗后因寡不敌众,明军两千七百余人战死,南原失守。驻守全州的明将陈愚忠因南原失陷立即撤退,这样日本右路军便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全州。
攻下两地后,日军又分别攻陷黄石山、金州、公州等地,王京汉城已经无险可守。8 月19日,明军除守卫稷山外全线退至汉城,日军已经占领了全罗道全部地区。大敌当前,朝鲜举国上下一致强烈要求重新启用李舜臣。朝鲜王迫于形势,不得不顺应民心,重新任命李舜臣为三道水军统制使。而此时,当年扬威海上的威武水师,现在只剩下可怜的12艘军舰。(这个威武仅限于在朝鲜附近,别拿他跟明朝比,你拿它跟明朝比你是想弄死他呀。)
李舜臣在官复原职之后决定在鸣梁海峡与日军决一死战。鸣梁海峡是珍岛与大陆之间的狭窄海峡,水流湍急。每隔3个小时鸣梁海峡内的海流方向会发生逆转。海峡仅宽约294米,狭窄到可以在两岸拉钢索,方便李发挥龟船、板屋船质量胜于日军船的优势而不让日军的数量优势得以发挥,之后李又动员百艘民船拉上军旗在后以壮声威。10月26日的清晨,一切准备就绪后,李舜臣派出一艘军舰引诱敌军进入事先设好的圈套。在日舰驶入鸣梁海峡时,李舜臣早已在对面准备好了。等日舰靠近时,隐蔽在山脚的李舜臣海军对日舰发起猛烈的炮轰。由于日军的舰船是尖底的,在湍急的海流中摇晃不定,加之李舜臣海军有山体的遮掩,日军的炮火无法打中目标。

而朝鲜海军使用的是平底船,船身平稳因此炮火命中率高。另外李舜臣在海峡内事先已经拉起了钢索,日军在里面被钢索拦住,还因为过于狭窄所有的战船全部挤到了一块。入侵的日军被打得措手不及,日军将领来岛通总被不知道从哪飞过来的一支箭直接给射中,当场毙命。(在那部电影里却是李舜臣把来岛通总的头给砍下来了???然而整场战斗里,李舜臣根来岛通总他俩都没碰面,并且在整场海战里根本就没有发生接弦战)很快鸣梁海峡的海流开始逆转,日舰开始相互磕磕碰碰,一片混乱。李舜臣趁乱率领朝鲜海军对日军展开猛烈攻势。大量的日舰拥挤在狭窄的鸣梁海峡内,成了极其被动的攻击目标。朝鲜水师利用火炮和其他火器困在向海峡内的日军舰队发动攻击。
虽然李舜臣只有12只军舰,但是凭借着日军舰队被困在海峡内再加上日本的那些船上根本就没有火炮,凭着自己的远程优势击沉了倭寇31艘军舰另有大约92日舰被损毁到丧失战斗力。汹涌的海水也使得跳下船的日军因无法游到岸上而被淹死。此次海战朝鲜方宣称日军有8000多人阵亡,而朝鲜阵亡人数只有34人。但是根据统计,当时日方参战的藤堂高虎(2,800)、加藤嘉明(2,400)、胁坂安治(1,200)、来岛通総(600)、菅平右卫门达长(200),他们全加起来也没有到八千,要是真按朝鲜方面说的有8000多人那日方的岂不是全军覆没吗?
我想吐槽一下的,在那部电影里。他们两方还发生了接舷战,并且在接舷战中,李舜臣的座舰被四艘关船围着,而且他船上的人好像没死一个人,居然还打了那么长时间,还打到最后胜利。如果历史中真要是四艘船围着他,恐怕就成了一场大惨败了。其中他们把所有的炮管全部扔到船舱底下然后开了一炮,然后顺利脱逃。这一幕惊得我说不出话。然后在电影中那个画面所有炮都被堆在了一起,有些炮还压在了底下,我想知道他是如何点的火。还有他是如何办到让那些火炮在同一时间开火的。
如果说让导演和编剧疯狂发挥的话,可能他们最后会写出来这么一个剧本,李舜臣父子穿着三级头,三级甲背着三级包,左手拿一个狗杂,右手拿一个大盘鸡,开着飞天和自瞄一路杀到日本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