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认同与团结的建立——《韩国工人》

2023-06-11 09:13 作者:想对你说94  | 我要投稿

韩国这个国家很特殊,它不像中国进行过彻底的革命,我们知道韩国在朝鲜战争后沦为美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韩国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被扑灭殆尽了,反共宣传铺天盖地,甚至阅读一些有关马列主义的书籍都会被抓,但在这种情况下,八九十年代韩国依然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这印证了教员的话“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这种反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着自身的发展过程。

在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时候,韩国是有滞后性的,书中概括性的归纳出了三点原因:文化、经济和国家政治。(东亚)

文化:儒家文化的重视等级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被普遍认为起到了鼓励工人服从和与管理者合作的作用,而且对工人的团结和集体行动起到劝阻作用。家族主义的思想常常被利用来确保工人服从并承诺实现公司目标。文革中破四旧其实就是对封建儒教的破坏,激起人民的斗争意识,对封建秩序的反对抵抗。如今社会上的保守主义抬头,宗族势力也是我们需要留意的。

经济:经济增长大大提高了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准。工作职位市场的情况得到了持续的改善,工资水平和其他报酬的水平也是如此。在经济处在上升期时,很少人会停下来思考,发生的一切是否合理,只有当历史陷入停滞,当更多人回头望走过的路,往往这个时期是革命由低潮转向高潮的转折点。

国家政权:统治阶级将经济增长确定为政权合法性的主要基础,并将自主的劳工组织视为不利于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国家从“祖国现代化”这一国家目标的意义上定义经济发展,将其定义为一项使国家富裕和强大的工程,以便保护自己不受敌对的共产主义北方和其他外国强权的威胁。

由于历史文化的原因,韩国建国之初是没有工人阶级的,零星的手工业是社会最底层,很多都是奴隶做的工作,同时工资微薄,最开始韩国工人阶级对自身身份都持有一种否定态度,他们思考的都是尽快摆脱受鄙视的工厂劳动者的地位,上下班要穿不同的衣服,在外不能表露自身工人的身份以免被别人瞧不起。这篇文章要讲清的一个问题:他们的身份认同又是如何逐步建立起来的呢?

韩国的新无产阶级是作为被原子化和被改变生活方式的工人而纳入到新工业制度当中的。同时学校的家族教育、服兵役军队的服从教育加深了个体化的特质,工会被严格限制,这和如今中国新一代的工人阶级不谋而合。那么另一个问题就是他们是如何团结起来的呢?

我们先讲一下团结,和大家料想的不太一样,韩国工人运动的初始点是从女性工人群体产生的,因为她们不仅受到经济上的剥削,而且受到文化和符号上的压迫。她们的悲愤感不是单纯从低工资和糟糕的工作条件当中产生,类似性骚扰,不能有长发,吃饭得去不同的窗口等。也像之前同志讲的那样,起义和暴动往往不是因为吃不起饭了,而是感觉到了不公正和屈辱。书中单独拎出一章讲述“恨”意识在斗争的重大意义。

在韩国工厂中,阶级剥削、性别压迫和屈从的地位一起产生作用,造成了工人强烈的挫折感和对专制管理者的愤恨,她们最迫切得到的是得到像人一样的待遇和公正,而不是提高工资或改善工作条件。

两种同质性使得她们实现了联结,首先是她们大部分出身农村背景,年纪青,单身,教育程度低,而且通常背负着支持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从技能和她们从事的工作类型也类似,再者,她们高度集中在少数轻型制造行业和地理区域。

1970年全泰壹自焚事件后,工人开始自发组建工会作为斗争的手段,同时用他们自己的人员取代当时的工会领导层取得了成功,这里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组织对这些女工形成阶级意识起到的作用,那就是教会组织,一些教士为布教作为劳动者在工厂工作,经过一段时期的实地经历后成为“工厂牧师”,劳动使得他们从个人精神修炼的空调性中走出来,开始帮助工人进行集体斗争改善条件。所以真的是劳动改造人,只有真正的做到融工,才能改造思想。

他们开办有关劳动法和工会组织的课程,赞助各种文化和社会活动,提高产业工人的社会意识。为的是造就一小批将领导基层强立工会运动的劳工活动分子,并组建劳工小组定期聚会,从事各种锻炼和文化活动,并讨论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这些团体大多数最终变成了工人获得更强烈阶级意识和认识工会重要性的场所。

同时开始逐渐组织罢工,在防止工会领导人被官方指定的工贼替换时,女性工人甚至联合脱光上衣面对防爆警察,她们采取广泛宣传的策略,邀请向大众媒介和民间组织进行宣传。随着斗争的发展,逐步从一个工厂到一个地区不同企业工人之间的团结斗争。一次次将斗争推向高潮。

女性工人的团结

1970年全泰壹自焚事件还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影响,在劳工斗争与学生争取民主的政治斗争之间建立了一个至关重要的联系环节。全泰壹时常说的广为人知的一句话是:“我多么希望有一位大学生朋友啊!”全泰壹之死让学生猛醒。他们发现了韩国社会在经济发展的荣光后面掩盖的工人阶级的血泪,他们逐渐开始融工,在过程中视角也从把劳工视为需要给予人道主义关注的对象转变为社会改造潜在的最强大力量。


全泰壹自焚事件

融工之初,学生内部工联主义和革命主义的分歧就已经出现了,他们采取不同的劳动参与方法,一个是企业内部的基础工作,另一个是区域层面的组织联合。虽然斗争策略和方向不太一样,但实践手段都很类似,都是“扎根运动”,而后者是在进行融工工作之前就有了学生组织,他们将自己分配到区域内不同的工厂,并各自发展小组,然后实现区域内的联合。

先锋队的重要性:

参与过斗争的工人说:“教会领袖和知识分子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我们的斗争并不是真正自发的或由我们自己做的。没有他们的帮助,被压制蹂躏的工人不会自己加入劳工运动。正是由于他们给予我们深深的人道关怀给了我们勇气,我们才这样做。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出路”

以上粗浅的回答了韩国工人是如何团结起来的,还有一个问题是他们的身份认同是如何建立的?

“打工妹,打工仔”,“雇员”再到“劳动者”自我口号的变迁,韩国工人在70,80年代是自我身份的认同加强的过程。如今中国内部“劳动者”、“工人"、"打工人"背后是对自身身份的否定和解构,越来越原子化,除了家庭外,国内工人阶级很难再找到一份身份认同。

这种身份认同,有一些文化上的影响,韩国的民众运动中有一些由平民所实践的本土文化形式如面具舞,农乐舞。这些表演一般没有舞台,演员和观众不分开,结束后也会共同起舞。

一般表演总是含有两个对立的阶级:统治阶级和平民,典型的情节含有对统治阶级行为不端和伪善的嘲笑。通过利用幽默、讽刺和机敏的比喻,批判人们都生活于其中并因此而受苦受难的腐败、不公正制度。因此,面具舞是揭露制度的不公正和提高人们的批判意识的极好手段。

我们要创作出符合当下普通人喜欢的文化产品,类似B站卦者灵风的《范进中举》、《金银》说唱、工人诗歌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进行观点输出和表达。但更重要的是在我们融入群众的过程中发现工人们的兴趣和爱好,并以此为媒介可以建立起更广泛的连接。

当时一位劳工领袖注意到,“农乐舞的震天巨响就相当于千万工人的呐喊,挂起来的巨型条幅好似千万人的签名,用沙哑的嗓音唱起同情的劳动歌,比任何演说家的雄辩演说都更能高扬集体精神和人们的情绪”。

农乐舞

只有当工人意识到他们想向上流动的欲望毫无用处,只有当他们得到合适的语言,锻造出肯定他们在产业和社会中的地位层面的积极意识,才能形成强有力的工人认同。

书中后边就是工人运动的逐渐爆发了,这篇文章就不展开了。

然后讲一下韩国工人运动式微的过程。有内外部因素,包括国家压制的恢复,资本家的进攻,工会运动内部在领导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中间阶级的背叛”其实就是被逐渐分化的过程,概括的说就是统一战线的瓦解,经济、政治和社会种种因素一起作用,将韩国劳工运动塑造成了经济工会主义而不是革命工会主义。

包括法国毛主义运动的最主要教训也是没有坚持群众路线,愚公移山的信念。"扎根"是向着泥土底层去深入。一点点拓展根系,吸取养分,等待时机破土而出,甚至开花结果。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要有这样的认识,我们所做的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很可能都看不到成果,而且往往是枯燥且不为人知的工作,马克思恩格斯甚至到死都没有看到革命的高潮来临。

同时我们的工作伴随着危险,教员曾经说革命者要有五不怕,一不怕撤职,二不怕开除党籍,三不怕老婆离婚,四不怕坐牢,五不怕杀头。我们要对自己要做的事有深刻的认知,革命是伴随着流血牺牲的。

但我们选了这条路,就像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讲到的那样,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与同志们共勉。


认同与团结的建立——《韩国工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