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wheels】Wild Ones (Ⅱ)
Sweet 16.
对更多人而言,这是风火轮首批16辆小车"Original 16"的昵称;不这么为人所知的是,在那之后,它也成为了两代原创小车的名字。
对这款小车而言,"16"代表着V16引擎。出于和在豪华车上平稳运行,保障贵人们以40mph悠然巡航截然不同的目标,火轮想让它完全发挥出强劲动力。令这辆16缸车上的乘员兴奋的不会是真皮座椅和名贵时钟,而是难以置信的速度。

一代目Sweet 16在1973年由Paul Tam设计完成,即使在那时,它的原型也可谓古典。
98年重新上市后的模具本体没有明显改动,本期拍摄的是2000年普卡版。

垂直挺立的中网规整且严肃,在看到两侧翼子板上的火焰拉花之前,它还是很有威慑力的。

中网身后,就是同一块合金刻画出的V16引擎及侧排。不得不说,素色合金不止赢在重量,它对机械部件的质感表现就是镀铬塑料无法比较的,现在火轮在Mod Rod等车上搞"Charcoal Chrome(接近灰绿或钢蓝的镀铬色)"不过是亡羊补牢之举。

来到侧面,会发现这台暴力的V16引擎同样强硬地占据着整车一半可用空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如下情况↓

前后夹击让乘员舱基本不适合人类进入,人未坐进先挤压座椅,这操作Christine都没眼看。


来自底盘的保险杠在它被追尾时保障这流畅顺滑的车尾不受损伤,但向上看去,一大块凸起成为了不和谐因素。

如此明显的备胎室对这台“超跑”来说似乎有些尴尬,但当它发挥实际作用时,这点顾虑随即变得不足为道。

在分内外轮的年代,这个后备箱能刚好容纳并固定住一个前轮的外壳部分。

底盘的刻画表现符合它诞生的年代,合金材质同理。

一代目Sweet 16最大的问题不是牺牲乘员舱,而是整车过宽和过高。
火轮的标准胎宽在这辆车上完全行不通,间接致使翼子板夺了中网的主,排气管如肋骨般架在两侧,依然无法避免二人下车时失去小腿的惨案(如果他们此前还能坐进去);1973年的它可能还有悬挂,而无悬挂后它还保持这样的高度,侧面一眼看完如此底盘厚度的小车实属罕见。
理想中的改进需要切掉这套轮至少一半的宽度,翼子板同理,打磨上卡位降低高度,也许还得缩小一号轮毂。认真地说,这款LW(Lace Wheel)至今也是火轮最接近老爷车辐条轮的普卡轮,将它另做窄一号的版本无疑是这些车的福音,刷色Cadillac V16也就不用再装配Copo车的窄5SP了。

在这些问题之外,一代目Sweet 16对车名的表现淋漓尽致,分量十足,还有意料之外的可动,倒也不失为一个优秀的小车玩具。

同在1998年,Mark Jones设计的Sweet 16Ⅱ作为二代目首次亮相普卡。

首先,二代目以相当简单且高效的方式规避了一代目的主要问题:不设翼子板,主车体极致收窄且设计得完全不像正常车。
而就在车头,此车机械方面最离奇的设定也直接展现。

在获取确凿证据之前,前轴中间这部分只能让和我讨论的人想到差速器。如果这一看法成立,那二代目Sweet 16所标(xu)定(gou)的862匹马力将直接作用于前轮。

新款V16引擎的精巧近乎理想,修长车鼻让它不再完全暴露,排气管也不再伸向驾驶室。

车体一气呵成,完整自然,结合紫色漆面,优雅而内心躁动。
在二代目,你可以拥有专属且足以容纳自己的驾驶舱。拉开左侧车门,把持中舵时视线绕开同在正中的加强柱,感受反向方程式赛车的体验。


灵动的车尾仿佛要让驾驶舱漂浮起来,随心设计外观的代价恐怕就是它反物理的驱动方式。

合金底盘得到延续,二代目还应用了那段时间火轮很爱搞的独立(于底盘件的)油底壳设计。

除了缸数,引擎与驾驶室的位置外,Sweet 16Ⅱ的一切都与Sweet 16不同。

我相当喜欢这种新鲜感,也喜欢设计师将比例不太适配的车体与车轮分离开的改变,喜欢它与普通小车无异的重量。
对它本身,我却很难说喜欢,大概是因为超出我可接受范围的激进外观罢。


说到这里,Sweet 16Ⅱ的外观让我再次想起了Rocket Oil Special,尤其是“减重”后版本。

同样极窄车鼻,侧露16缸引擎,Phil Riehlman以二三十年代的速度记录车为蓝本,但就这样的成果倒推,他在其中与Mark Jones通风交流的可能也不小。


Sweet 16Ⅱ在火轮板卡上的唯一高光是作为2002年Originals Series的封面车↓(该系列也是我认为原创车排面最大的一次)

而猜猜哪个原创车没能出现在下面的塑壳中?
Sweet 16Ⅱ.


两代Sweet 16,一代敬过去,一代致未来。
不论个人喜欢与否,这两款小车的表现在当时都可谓出色。

两车都已很久不再出现,如今塑料化大行其道,四轮电瓶车横行的环境不适宜生存,让时间尘封就是它们最好的结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