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红色帝国的截击卫士(四)-三倍音速的传说 米格-25

2020-05-07 11:17 作者:黑狐12138  | 我要投稿

米格-25战斗机,是苏联米高扬-格列维奇飞机设计局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的一种双发高空高速战斗机(北约代号:Foxbat,即狐幅),该型机是世界上率先闯过“热障”的两种实用飞机之一,也是军事航空史上少数几种达到双三标准(最大飞行速度3马赫,最大升限30000米)的实用战机。

研发制造

20世纪50年代后期,苏联情报部门获悉美国正在秘密研究双三飞机,包括截击机、侦察机和轰炸机,即后来的F-108、A12/SR-71和XB-70计划。迫于压力,米高扬设计局于1958年主动开展高空高速截击机的研究工作。

1961年3月10日Ye-155计划启动。该计划包括两个部分:国土防空军的截击机Ye-155P和空军的侦察机Ye-155R。原本的设计总师布鲁诺夫很清楚的认识到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想要让截击机达到三马赫几乎不可能,故拒绝受命。最后只好由老将格列维奇亲自出马,1964年格列维奇74岁退休后,马丘克继任了总师职务。

新飞机研制遇到的首个问题便是突破三马赫需要克服严重的气动加热问题。由于航空铝合金的耐热极限大概在155度,超过了机体结构就要软化,严重影响飞行安全。然而,根据风洞实验数据,当飞机达到2.2马赫时,机头、前机身和进气口表面温度已经达到152度,机身其他部分表面温度也有约130度。等到了3马赫时,飞机的机头、前机身和进气口表面温度直接飙升到了316度,机身其他部分的表面温度也将达到到238度左右。

土豪美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机身制造上大量使用耐热性能较好且轻便的钛合金,然而这也直接导致了飞机制造成本变为了天文数字,结果截击机的F-108和轰炸机的XB-70直接下马,唯一量产的SR-71高超音速侦察机也只制造了三十几架。

SR-71黑鸟高超音速侦察机

而米高扬的解决方法则是将坚固、便宜、耐热、热胀冷缩相对较小的镍合金钢作主要机体材料,虽然这会造成飞机空重飙升,但毛熊也信奉“只要推力大,板砖飞上天”。两台改进型R-15B-300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6.24 千,加力推力:109.76 千牛。气动布局与之前的米格式飞机也有很大差别,采用了中等后掠上单翼、两侧进气、双发、双垂尾布局型式。

1963年12月,第一架侦查型原型机E-155R-1组装,并于1964年3月6日完成首飞;同年9月9日,第一架截击型原型机E-155P-1首飞成功;之后又经历了长达五年的试飞和改进,侦察型和截击型分别于1969年和1970年先后通过国家验收获准量产,并被正式赋予米格-25R(侦察型)米格-25P(截击型)的生产型号;1972年12月,两种型号的米格-25正式交付苏联空军和国土防空军;至1984年停产时,共有1190架狐幅飞上天空,在这之中约有40%为国土防空军特供版截击型米格-25,其余的为空军及出口型的侦察型或侦察轰炸型。

机体数据

乘员:1人

机体尺寸:22.3m×14.1m×5.7m

动力:两台R-15B-300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最大推力:86.24 千,加力推力:109.76 千牛

空重:29000kg

最大起飞重量:41000kg

最大平飞速度:3920km/h

最大航程:2575km

实用升限:22500m

武备:4个外挂点可搭载4枚R-40(北约代号AA-6)空空导弹

服役历史

当米格-25在1967年的多莫达多沃航展上初次亮相时,该机直接震撼了西方航空界。虽然米格-25的机动性并不怎么好,但其双垂尾和并不太大的后掠角给人以高机动性的假象,一时间米格-25恐慌在西方世界蔓延开来。

1971年秋,苏联派了4架米格-25R到埃及,在严格保密和埃及人员不得靠近的情况下,对以色列进行空中侦察。对于这些在西奈上空呼啸而过连麻雀导弹都追不上的狐幅,以色列空军的F-4“鬼怪”只能徒唤奈何。

早期的米格-25处于严格保密中,西方世界虽然对其兴趣十足,但是面对苏联空军、国土防空军以及克格勃的的多重防护下,只能远远的观望。

直到1976年9月6日,隶属苏联远东国土防空军的飞行员维克多别连科中尉驾驶了一架全新的米格-25P叛逃日本,他在穿越了日本北方的雷达屏障,超低空甩脱紧急起飞拦截的日本战斗机后,降落在了北海道的函馆民用机场。这架天上掉下来的飞机立刻引来了嗅觉灵敏的CIA,很快这家米格-25P就被C-5A巨型运输机运到北海道的千岁基地,然后被拆了个底朝天。

米格-25的座舱

美国专家在检查了这架米格-25P截击机后发现,虽然该机高空高速性能确实卓越,但许多技术应用并不先进这些相对落后的技术叠加到一起,产生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这让人不得不佩服前苏联航空专家的智慧。67天之后,这架已经被大卸八块的飞机才归还了苏联,自从米格-25的神秘面纱被揭下。已无秘密可言的该机也被允许出口了。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引进了一些米格-25用于侦察和骚扰性轰炸。在战争中,伊朗声称用F-14的“不死鸟”导弹击落了11架米格-25,另有3架伊拉克米格-25被其他伊朗战斗机击落。伊拉克则声称伊拉克米格-25击落过伊朗F-4战斗机和EC-130电子战飞机各一架。

海湾战争时,在曾有两架米格-25受到两架F-15的追杀,在逃跑过程中,又有两架F-15加入追杀。4架F-15共发射了10枚“麻雀”导弹,但没有一发追上开了加力的目标。

之后,2003年伊拉克战争,萨达姆残存的米格-25不是在地面被摧毁,就是被埋进沙漠中并在战后被美军挖出来,其中一架现在被送到代顿的美国空军博物馆。

对于航空材料技术和电子系统相对落后的前苏联来说,米格-25截击机的成功研制无疑是一个奇迹,该型机在20世纪70年代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截击机,没有之一。

在前苏联的解体后,俄罗斯空军接收了部分米格-25截击机,如今已全部退出现役。但在外国仍有少量米格-25在坚持续写着“狐蝠”的传奇。


红色帝国的截击卫士(四)-三倍音速的传说 米格-25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