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遗尿症,家长了解真的太少了
家长们总是会遇到孩子岁数大了尿床的情况,让很多家长疑惑的是,儿童尿床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吗?今天就来一起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小儿遗尿?
小儿遗尿是指小孩子睡梦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得病症。多见于3岁~10岁小儿。小儿3岁以内,由于神经发育尚未健全,排尿习惯未养成而尿床不作病论,若发生于3岁以上,则作病论。本病表现为入夜不自主排尿,遇疲劳、阴雨天加重,轻者数夜1次,重者一夜数次。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可伴见面色萎黄,精神不振,头晕腰酸,四肢不温,年龄大的患儿有怕羞、紧张感等。极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脊柱裂等器质性病所致,大多数是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而引起。长期夜间遗尿易使患儿产生心理障碍、学习障碍,导致患儿内心自卑,同时也严重影响患儿的家庭生活。
遗尿会给孩子带来的危害有
一、爱得病
遗尿症的孩子免疫力普遍较差,他们比其他孩子免疫力低下更易感冒发烧,易患各种传染病,直接危害机体。
二、心理疾病多
遗尿症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影响。尿床使97%的孩子心理压力增大;89.7%的儿童与其他小朋友相处困难;90%以上的孩子智力、身高、心理等发育受影响。且尿床史越长,情况就越严重。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性格和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不论是数据显示还是家长从生活中都可以看到:遗尿的孩子,缺乏自信心、处世能力差、内向孤僻、胆小恐惧、好发脾气等。
三、营养差
患有遗尿症的孩子大多营养较差,因为这些孩子常出现挑食、不思饮食或厌食、面黄肌瘦、乏困无力、饭前腹痛或受凉腹疼、晕车、大便溏泄或干燥等,常直接影响机体的营养供应及吸收。
四、智力低
遗尿症不治疗会影响孩子的智商。调查数据显示:长期尿床的孩子智商比同龄儿童低17-23%。睡眠昏沉、难以叫醒为遗尿病的突出表现特点。
也有多梦咬牙、睡觉乱蹬乱翻、注意力不集中、好动或不能久坐、精神萎靡或发呆走神、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反应慢等现象,直接影响大脑神经系统功能及其发育,影响孩子的读书学习及身体发育。调查显示:尿床的孩子智商比正常儿童低17-23%。
五、长不高
矮小症是家长们不愿看到的,却不知道遗尿症不治疗也会影响孩子身高。这是因为3.5-10岁是人一生中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发展的阶段,长期遗尿的孩子体内的营养物质缓慢流失,并影响生长激素的分泌及钙的吸收和合成酶的生成,孩子脏器发育迟缓并出现个子矮小、瘦弱、虚胖、腿短等等严重危及生长发育。
有医学报告资料显示:长期遗尿的孩子普遍身材偏矮,偏瘦或者虚胖,身高比正常儿童低2-5厘米,遗尿成了危害孩子长个的一个重大诱因。
六、遗尿的孩子容易出现健康问题
尿床孩子成人后问题多。尿床影响性激素的分泌。30%--50%的尿床孩子成年后出现生殖问题,男性易出现少精、早泄、阳痿等症状,女性则可能引起排卵障碍、月经不调、闭经等症,并可影响生育机型功能,还将遗传累及后代。
遗尿症如何治疗?
专家解释,儿童遗尿症现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果是原发性的遗尿症,现在诊治的方法主要是生活饮食指导、行为心理治疗、觉醒治疗(遗尿报警器)和药物等综合治疗方法。
在制定治疗方案的时候,家长、孩子和医生共同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才能找到最可行、最合适的方法。父母和患儿对治疗的配合程度、家庭环境和氛围、家长的受教育水平、经济状况直接影响治疗结果。

遗尿报警器是觉醒治疗的主要手段,在内裤上安上一个灵敏的装置,芯片对潮湿敏感,只要感受到1~2滴的尿液,便可通过振动和蜂鸣声音报警使患儿醒来排尿,让孩子从睡梦中醒来。长期坚持,让孩子形成条件反射,如有尿意可自行醒来。优点是不易复发,但缺点是起效时间较长,因而退出治疗的比例约为10%~30%。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于遗尿症的药物治疗,也有了突破性进展,有多种药物可根据不同的病情进行选择。药物的治疗起效较快,对马上要出游或夏令营的孩子来说很实用,有的药物对原发性遗尿症的长期缓解效果明显,而且副作用很小,但需要遵医嘱,家长不可自己盲目选用。
社会心理上的治疗需要家长的配合,希望家长耐心地对待孩子尿床的习惯,不能打骂、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给孩子树立信心,告诉他怎么客观地认识这个疾病,帮助孩子慢慢克服自卑心理。学会奖励孩子,让孩子重拾信心。
同时也要让孩子改变生活习惯,如调整饮水的时间,下午5点之后尽量少喝水,晚饭之后尽量不喝水、也不要吃利尿的水果等。
总之,儿童遗尿症的规范化治疗还要就诊于儿科专业医师。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