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制性内切酶国产化,安诺伦生物推出多种限制酶产品
限制性内切酶(Restriction Enzymes,简称限制酶或内切酶)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它们能够识别并切割特定的DNA序列,被称为DNA的“分子剪刀”。利用限制酶,人类可以对基因进行各种编辑操作。没有限制酶,就没有基因工程。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限制酶的发现历史、商业化进程和国产化进展。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有些噬菌体(寄生在细菌内的病毒)在感染某些特定细菌时,噬菌体在细胞内的增殖会受到“限制”。1962年起,瑞士遗传学家Werner Arber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提出了细菌中存在一种“限制-修饰”系统:一种酶能够降解入侵的噬菌体DNA,从而限制噬菌体在细菌内的繁殖;同时细菌中还有一种修饰酶,能够保护细菌自身的DNA不被破坏。1968年,在Arber的启发下,美国科学家Matthew Meselson和Robert Yuan从大肠杆菌菌株中分离得到了限制酶EcoKI和EcoBI,证实了Arber的假设。
限制性内切酶的国产化
在中国,以前一直使用的都是进口限制酶,价格高,且供应不稳定。在大多数分子生物学常用酶都出现国产替代的时候,限制酶的国产化迟迟未能实现,隐隐成为阻碍我国生物技术发展浪潮中的一座大山。如今安诺伦团队推出了国产快切酶产品。
截至目前,安诺伦已推出63种限制酶产品,其中包含56种LightNing系列快切酶,覆盖了90%以上的限制酶应用场景。未来安诺伦将继续不断守正创新,为中国生物医学行业提供更多优质、经济、使用方便的工具酶产品,助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限制性内切酶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它们的发现历史、商业化进程和国产化进展都是非常有趣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