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真 · 考得好不如报的好!329 分上岸专硕,这篇择校经验必须码起来!

2021-05-24 16:05 作者:青医说医考  | 我要投稿

各位学弟学妹们好,我是以329分的分数上岸成都中医药大学骨伤专业的学长,看了那么多大神的帖子,想必不少人都打了退堂鼓:这分数也太高了吧!我能行吗?


今天我就以一个亲民的分数,讲述一下老四所的“底线”,同时,也是为处于辛苦实习中,忙里偷闲准备考研深感时间不足以及基础不太好,浪子回头的研友们讲述我自己的故事。


目标确立


我的经验分享,主要想从目标的选择信息收集和分析方面来做。


选择成中医,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一是由于她是非常好的中医院校,同时我也很喜欢成都。凭我当时中综模拟150左右的成绩,真的是壮举,而我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就做了决定,我必须传授给大家一条至关重要的经验:选择,有时候比努力更重要。


我考研的这年,不仅是历史上考研人数最多的一年,更是往届生报考人数超过应届生的第二年,如此大的竞争压力下,信息战是我们研友往往会忽视的关键战场。


诸如大小年、各种关于院校的正面和负面信息、附院待遇,历年分数线纵向对比以及相似院校的优劣势对比等等,都会作用在当年考生的报考意愿上,考前的信息搜集工作,可不止找出来导师的联系方式而已。


(对于提前联系导师,学长个人持保留意见,我是到复试结束,拟录取通知发出才联系的导师,最后还是被第一志愿导师录取,我个人感觉只要你能力和表现出色,你中意的导师自然也会中意你,提前联系老师只能是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前提要建立在你的能力水平上,否则可能还会产生反作用。)


关于院校选择的重要性这点,可以向身边今年考研失利的学长学姐证明,或者对比同一学校专业一志愿录取最低分与调剂录取最低分的即可,失利不一定是因为不够努力,而是方向错了。


所以,关于考研“信息战”,我想给大家讲述几条关键经验。


1. 认真阅读招生简章


看清楚招生代码以及相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跟以往的简章纵向对比,大致分析出诸如扩招人数对分数线的影响幅度等信息,做到对招生简章句句熟悉,是打赢信息战的第一步。


2. 是否保护一志愿


之所以把这点放在开头,因为据我所知,仍然有许多22年考研的研友不明白保护一志愿是什么意思。


保护一志愿即一志愿报名本校的学生优先录取,如果一志愿录取未满,再开放一轮校内调剂,只针对一志愿报名本校但未录取的考生,如果校内调剂后仍有缺额,则开放二轮调剂即非一志愿学生可以报名。


成中医则是历年都保护一志愿,且中医药类院校普遍是有契约精神的,不过还是要说说考研整体的情况:今年调剂可以说是惨无人道的战场了,大把340左右的被拒,320-330的志愿投不出去,很多海王学校为了招收985,211学校刷下来的优质生源,疯狂拉第一志愿分数,甚至等额复试都大幅拉低考生复试分数至及格线附近的无下限操作。


顺便科普一下等额复试与差额复试差额复试即按照一定比率(成都为1:1.2以上)来公告进入复试的人数,比如拟招收20人,按照1:1.2的比例通知24人进入复试,这是所有院校大多数情况下的复试规则。


等额复试即过校线的本专业人数小于等于本专业拟招收人数,而这种情况就跟中彩票没区别,因为只要是讲武德的学校(所有中医药院校都很讲武德),复试不是一问三不知,没有跟主考老师发生冲突上岸就是稳稳的。


我今年复试就是这种状态,专业拟招收22人,实际过线进入复试的只有23人。顺便提一下,每年在复试结束时,你所报考的专业都可能有小幅度的扩招(跟学校整体政策性扩招无关,与各位导师以及二级学院的需求相关,后面在直系学长信息我会展开讲),具体可以求证拟录取名单,扩招程度就在2-4个人不等,今年虽然我报考的专业没有扩招,可是往年都有最多5人的扩招。


今年唯一落榜的同学分数不是倒数,排名16左右,明明可以被录取,就因为态度不端正,准备不到位被刷下,实在可惜。所以高分不能放松警惕,低分更不能就此放弃,不要输给自己。


另外,今年成都的招生简章明确删除了校内调剂相关的条款,据说南京也是如此,一志愿没录取,直接跟全国非一志愿考生一起调剂,22考研情况如何还要等今年的简章。这是一条关键的信息点,拿来给大家做择校参考,大家来判断对今年报考成都或者南京的意愿的作用如何。


3. 大小年状况


学长负责任的告诉你,这点可不是什么迷信行为。这是一条大家都知道,但是都避免不了的惯性:今年分高明年不敢报,导致明年分数线下降。


考研分数线自然不是按最高分划的,每年都有高分,所以最低分才是学校参考的标准:定高了进入复试人不够,定低了复试工作太繁重。


不要逆势而为,是学长给大家的经验。不要抱着“明年是大年,大家都想着这是大年就不敢报了,我反而要冲一冲”的想法去蛮干。


说到这里可能有点消极了,学长的本意是让大家明白这条规律的真实性和意义,并没有让大家知难而退,相反,战胜敌人第一步就是要了解敌人,如果都不知道自己面临了什么,何谈取胜?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小聪明和计策都是螳臂当车,并不代表计策和思考不重要,不然又要走上前辈们考研结束长吁短叹“选择大于努力”的老路了。


4. 近五年实际录取分数


最低录取分数是你的保心丹,录取中位数是你的及格线。


研究这条数据,一是为大小年做数据分析和预测,二是为自己确定目标以及自我的反思总结,找差距。


近五年进入复试分数线的波动以及分析:除了国家线和校线以外,还有一条隐藏的分数线:专业线。


稍微冷门的中医骨伤对比中内、妇科等热门专业,虽然都在一个学校,共用一条分数线,可是最后进入复试的最低分数可能有很大差距。在选择院校、专业时,这也是必须考量的点。


如果你的心态只是求稳,只要能上这个学校,那么你要考虑的可能会更多,就涉及到细分专业的大小年了:每年你报考的学校就那么几个专业最低录取分卡着校线,仔细分析大概能推出趋势,可是学长建议还是要有梦想,不要老是求稳,万一实现了呢?



5. 直系学长学姐信息的搜集


有关于科室的信息,老师的喜好,复试的方向及参考书目实在不好去麻烦导师,毕竟都还是八字没一撇的准研究生(

),这时候师兄师姐的作用就体现了,有很多师兄师姐都是乐于助人的,他们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诉你去帮助你,所以你问,你们就有故事。


诸如今年成都分流程度大幅缩减啦(去年被诟病最多的地方);科室毕业的多了,缺人手啦;奖学金覆盖率提高啦(成都的研究生补贴少的一言难尽)…等等,都是从师兄师姐处听到的,这对他们可能没什么,对研友来说都是宝贵的信息。导师是要用实力去证明给他,相反师兄师姐才应该是提前打交道的。


6. 院校相关信息的搜集


院校的招生偏好,正面和负面消息,是否有毕业院校歧视,研究生待遇,住宿条件等都会作用在报考意向上。


比如生源地可以查看官网的录取通知书邮寄信息,可以大概看出来报考该院校的主要都是哪里人。如果有大面积的同一区域你可能就要注意该学校有没有地域和本校保护了。


据我所知,中医类院校真的是宝藏,保护一志愿尚且不谈,很多恶心人甚至耽误考生一辈子的操作也闻所未闻。研究生考试这么一件神圣的事被有些居心叵测的学校整的乌烟瘴气,痛心之余我们还是要提高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不过还是要告诫各位学弟学妹,有梦就去追,我们都还年轻,能喊出大不了重来的年纪,恐怕只有我们的二十几岁了,这点我会在文末展开讲讲我的经历,想必我曲折的经历会给学弟学妹们很大的激励和信心。


学习规划


以我的水平来说,不一定能指导学弟学妹们考高分,但我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体系,特别适用于跟我一样基础不太牢固或时间紧任务重的同学,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整体感知:各位时间还长,六本专业课本我认为至少要过三遍,不是那种流水似的阅读,而是要细化的看,不必背诵,重在理解。当你专业课看完三遍的时候,拿中基举例,脏腑生理病理关系、阴阳概念等等就大概有了印象。虽然不一定能完整的背出来,但是书的框架体系已经形成。


看书的意义就是在没有背诵的情况下,按你的理解把目录复述出来,提到什么内容你都觉着熟悉,甚至能说上两句。这是所有科目的基本功,对课本熟悉了才能融会贯通。


先看中基,再看中诊,中药,方剂,中內,针灸。个人建议九月份之前至少看三遍,在日后背诵考纲内容时,也可以辅助翻看教材,以我的速度看第四遍书比看第一遍书快了五六倍不止,所以不会占用很多时间,同时每次都有新感悟。


前期可能光想记住点什么可是看啥都感觉记不住,没关系,大家都一样,我看完一遍以后也觉着啥也没记住,虽然倍受打击,但是还能继续看下去。其实看到的东西印象再不深刻,也都在的潜意识里,只要你能坚持反复看书这个枯燥的修行,结果一定是好的。


分科经验


九月份开始,复习方向全部以考纲为准,我用的傲视宝典和红研知己,傲视宝典考纲覆盖面好,不拘束于考纲,会有很多发散性知识点;红颜知己对考纲的精炼很独到,我后期背诵都只看他一本书。


这期间把有高度相关性的专业放在一起复习,两天作为一个复习节点,将所有科目分为三组:中基和中诊、中药和方剂、中内和针灸。半天的时间完成一组的任务,第二天的下午快速过一遍三组的任务。

中基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能把这本书揉碎了塞到肚子里是最好的。正如其名,这是对中医的认识、整体观念以及认识和处理疾病的基本的方法论。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全部懂,全部会,不能只看考纲,而要掌握整本书,通过不断地阅读加深理解,最终对知识点达到信手拈来的程度。


中诊

这复习过程中第二难的,因为知识点太细碎。如望诊中对鼻端颜色的病变分析,鼻端色赤表肺脾蕴热,鼻头枯槁则变为代表脾胃虚寒,胃气失荣。这种细碎,甚至有点违背直觉的知识点在中诊当中数不胜数,解决方法就是勤看课本,努力推出思辨关系,推不出来的,直接参照红研知己死记硬背,毕竟不是所有问题都有轻松的解决办法。


人文

很简单,可以考前简单看看红研知己的总结或者直接做题培养感觉。

 

中药方剂

按照考纲来有重点的看,算是脉路最清晰的科目了,背多少就有多少分。我认为就把考纲规定的关于中药和方剂的掌握内容背了就行,自己编一些方歌和趣味记忆,基本上百分之八九十的分数就到手了。


针灸

我是结合专业的学生,当时针灸课也没有太用心,后面复习重心都在针灸病例题上以及主穴配穴选取上,可是最后针灸整体正确率还是只有百分之五十多。所以看课本非常重要,体系的形成不仅仅使你背书事半功倍,更可以让你形成对整个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做题的直觉。


中内

这个是最好得分的。我当时是看的视频课,后来没耐心,直接把红研知己的内容背下来了,当时就粗略的背了背,中内正确率在考研时有百分之八十多点。要是仔仔细细的背,再联系方剂中药的知识进去,拿满分不成问题,中内分数占比大家也知道,拿下中内就拿下了高分。


政治

肖四肖八背了,1000题刷三四遍就能70分+。所以前期不用分太多精力,十月份开始就不晚,我是十一月份才准备,效果也挺好…最后政治66分,得到的教训就是大题一定要分点!我选择题39分,大题全部背过还考了这个分,真是狠狠吃了这个亏。


英语

一切所谓的英语技巧在词汇量贫乏时用起来跟你瞎蒙没有区别!英语就是提升词汇量,背单词开始的一定要早,易混词太多,词义又很多,一定要早开始,多积累。词汇上去了阅读就跟看中文一样,最后选一些作文框架套进你背的单词,英语不会低!


如果屏幕前的你还在忐忑的话,那我就来讲讲我的故事。我的本科毕业于一个不知名,但说了大家肯定知道的全国唯一一个中医学院,本科学习可以用不堪入目来形容,综测考过很多次倒数,本科期间没有拿过奖学金、没有参加过大创一类的高大上的活动,每天听课但不知道自己记了多少,突击不到一周应付期末考试还挂了不少科,过着自以为很充实的大学生活。


老实讲,混日子是我大学的主基调。我相信,仍然有许多学弟学妹处于跟我相似的境遇中,所以我想告诉大家,问题不在于你犯了什么样的错,而在于你日后以什么状态和方法去面对和解决问题。


我觉着我这20年没有拼命做过什么,所以我想尝试。


就这么简单的契机,我就开始了我的改命计划。很可惜,我比你们大多数的境遇要差的多,因为当时醒悟过来的时候,离考研只有三个月。


我在知乎中麻木的搜寻“考研三个月准备来得及吗”、“中综如何突击”,得到的结果只有,“暂无相关内容”。


既然没有路,那我就来做第一个引路者。我在这22年来,第一次拼命做了一件事。每天学习至少12个小时,午休时间不确定,在感觉自己要不行的时候休息30分钟;喝水少点为了少去厕所;跟女朋友每天打电话学习,最长的通话时间是29个小时,因为互相提问时睡着了…个中滋味,现在谈起已洗脱苦味,拿到成绩单的时候,虽然比我平常模拟分数低十几分,不过对我来说,也是最好的答复了。真的要感谢我的女朋友,好朋友们和家人的支持,身后有人就是我努力的最大动力。


我这么说,并不是要让学弟学妹们学习我,只是想告诉大家,我这样的处境我都可以,你们一定行,相信自己!


最后附上我的导师回信,祝愿大家都能一战成硕,一研为定!

【研研想说:努力才是正经事,人家有女朋友鼓励是人家命好,不要想着先找对象再考研!酸死我了...我也想要女朋友】


文源:青医说考研公众号


真 · 考得好不如报的好!329 分上岸专硕,这篇择校经验必须码起来!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