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美]凯利·麦格尼格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03-11 17:11 作者:蔚蓝的⑤  | 我要投稿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

与其恐惧,不如拥抱。——库珀·埃登斯

*3

只有当你认为压力有害的时候,压力才有害。

*4

保持开放态度:第一,如何看待压力至关重要;第二,告诉人们“压力会杀死你”可能带来意外的后果。


*6

最新科学研究表明,压力会使你更聪明、更坚强、更成功。它帮助你学习和成长,甚至会激发你的勇气和慈悲心。

最近研究同样表明,改变对压力的看法,会使你更健康和幸福。


*8

这是一本帮你与压力共存的实用指南。拥抱压力会使你面对挑战时更主动,运用压力的能量,而不是被其耗得油尽灯枯。


*12

压力就是你在乎的东西发生危险时引起的反应。


*14

拥抱压力改变了你对自我的看法,以及知道你能作什么。

本书的目标:帮你发现自己的优势、勇气与慈悲。

选择看压力好的一面,将帮你更好地应对生活的挑战。


*18

如何看待某样东西,会转化它对你的影响。


*19

思维模式是塑造现实的信念,可以影响客观的生理反应,甚至长期的健康、幸福和成功。更重要的是,思维某事领域的最新研究表明,一个简单的信念干预,即改变对某事的看法,在未来的很多年,都能提升你的健康、幸福和成功。

从安慰剂效应,到自我实现预言,观念都产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1

当两种结果都有可能时——就像上述研究中,锻炼的好处或体力活儿的劳损——人们的期望会影响哪个结果更容易出现。即你期望的结果,就是得到的结果。


*26

思维模式是左右你思考、感受和行动的信念。如同滤镜一样,你透过它看到所有的一切。

能成为思维模式的信念超越了倾向、既成事实,或者智力观点。它们是反映你人生哲学的信条,通常建立在关于世界如何运行的理论之上。


*28

如何看待压力,同样也是能够影响你健康、幸福和成功的核心信念之一。


*32

压力思维模式很强大,是因为它们不仅影响你怎么想,并且影响你怎么行动。视压力为害,它就是需要规避的东西,感受到压力就变成了企图逃避或减压的信号。

秉持压力有害思维的人,更可能说他们是通过规避来应对压力的。

恰恰相反,认为压力有益的人更可能主动积极地应对压力。


*33

面对困难迎头而上,而不是企图逃避或否认,你就强化了应对压力的资源。你对处理生活挑战的能力更自信,你就建立了更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能管理的问题得到处理,而不是恶性循环失去控制,不能掌控的情境就变成了成长的机会。这样,如同其他思维模式一样,压力有益的信念成了自我实现预言。


*35

非常简单的干预,会对人们如何思考和体验压力产生长久改变。采取更积极的方式看待压力,可以减少我们通常认为和压力有关的问题,帮助人们在高压下奋起。


*39

一旦某个思想生了根,你就不用在这方面投入努力。它不是需要驾驭的意识层面策略,或者每天都得做的思想斗争。新思维引入后,就会接管局面,生长繁荣。

思维干预不是奇迹或魔术,它们是思想催化剂。改变思维引发了行动,随着时间、行动带来了持久的积极变化。


*41

思维模式的小转变,会激发一系列深入变化,甚至会挑战可能的极限。我们习惯性相信,需要先改变生活中的一切,才会幸福,或者健康,或者得到想体验的其他东西。思维科学表示,过程是相反的。改变思维是其他变化的催化剂。但首先,我们得让自己相信,这样的改变是可能的。


*43

告知人们思维干预是如何进行的,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记住新思维,这并不会降低它的效果。

为培养新思维,学习三步法,以便感到压力时锻炼新思维。

第一步是当你感觉到时,承认压力的存在。也就是允许自己感知到压力,包括它是如何影响身体的。

第二步是欢迎压力,意识到它是对你在意事物的反应。你能连结到压力背后的积极动机吗?什么有危险了,为什么你会在乎?

第三步是运用压力给你的能量,而不是耗费它试图去管理压力。


*44

最有效的思维干预有三步,①学习新观点;②练习,鼓励自己采纳和应用新思维;③提供机会,和别人分享该观点。


*46

改变压力思维的第一步是在每天的生活中关注你现在的思维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通常看不到思维的影响,是因为我们太认同思维背后的信念了。思维不像我们做的一个选择,即使你完全知道自己是如何看待压力的,可能还意不到信念是怎样影响思想、情感和行动的。这叫做“思维盲区”。

解决办法是练习思维觉察——注意你现在的压力思维是如何在生活中运行的。


*48

最有帮助的压力思维该是灵活的,不是非黑即白;能看到正反两面,但选择看压力的好处;感觉到分神,但还是决定专注在你在乎的事情上。

感到压力时,做精心的思维转化,比自动的积极思维更有力量。


*49

看到压力的好处,不需要摒弃某些情况下压力是有害的意识。思维转换的关键在于允许你秉持更平衡的压力观念——少害怕它,相信自己能搞定它,以它为资源更投入地生活。


*52

很多时候,压力反应是身处困境时你最好的同盟——可以依靠的资源,而不是该消灭的敌人。


*53

有些情况下,压力反应有害,而有时我们应该表示感谢。你该学会驾驭它培养抗挫能力,而不是恐惧它。


*59

当压力和焦虑被视为有害的状况,我们可能会转向更具破坏性的行为,试图保护自己或庇护我们在乎的东西。


*60

压力最坏的一种:无法预测,不能掌控,完全没有意义。我们自己生活的压力,很少符合以上描述。即使在最痛苦的情境下,人类依然有找到希望、做出选择和创造意义的天生能力。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压力导致的结果通常包括勇气、成长和坚强。


*62

压力能激发许多生理系统,每一个压力支持不同的应对策略。你的压力反应不仅仅能帮你逃离着火的大厦,而且会助你处理挑战,联结社会支持系统,从经历中学习。


*65

许多人在压力中都有类似经历:他们不知道怎么找到了行动的力量和勇气。但性命悠关时,身体给了他们能量,以做必须做到的事情。

来自压力的能量,不仅仅帮你身体行动,它也能点燃大脑。肾上腺素唤醒感觉,你瞳孔放大接受更多的光,听力更加敏锐。大脑会更快分析感知到的事物,不再分心,不重要的事项不予考虑。压力能够集中你的注意力,以获取周遭更多的信息。

压力反应的这一面,是有人喜欢压力的原因之一——给你上瘾的感觉。提升了你的自信和力量,它们使你更乐于追求目标,这就是压力“兴奋和光明”的一面。


*67

压力反应不止给你力量。很多时候,它还鼓励你与人联结。


*70

一旦你认同经受压力会让你更擅长处理它这样的观点,你就更容易面对新挑战。实际上,研究表明,期待从压力中学习的想法,能转变你身体对压力的反应,以支持压力接种。

视压力情境为提升技能、知识或能力的机会,会让你更可能产生挑战反应,而不是或战或逃反应。这相应地提高了你从体验中学习的机会。


*71

压力反应帮你应对挑战、与人联结、学习和成长


应对挑战

  • 集中注意力

  • 强化感觉

  • 提高动力

  • 激发能量

你注意到心脏砰砰跳动、身体出汗或者呼吸加快。你的头脑聚焦在压力源上,感到兴奋、冲动、不安、焦躁或者准备好要行动。


与人联结

  • 启动亲社会本能

  • 鼓励社会交往

  • 强化社会认知

  • 抑制恐惧、提升勇气

你想与朋友或家人更亲近。你注意到自己更关注他们,或者对他们的情绪更敏感。你有保护、支持或庇护别人、组织或在意的价值的愿望


学习和成长

  • 恢复神经系统平衡

  • 回放与整合吸收过往经历

  • 帮助大脑学习和成长

即使身体已经平静下来,你依然感觉大脑充满了电。你在脑海里回放或分析过往的体验,或者想跟别人倾诉。呈现的情绪往往较复杂,而且想从发生的事情身上找到意义。


*74

压力是帮你从经验中学习的生理阶段,这意味着你的压力反应很容易被刻意练习影响。无论压力过程中你采取了什么行动,你都在同步地教授身体和大脑。如果面对压力你想有不一样的反应——自信地面对挑战,为自己的利益努力争取,寻求社会支持而不是逃避,从痛苦中寻找意义——那没有比练习新的反应模式更好的方式来改变习惯了。压力的每个瞬间都是你转化压力本能的机会。


*77

压力反应不是简单的生存本能。它植根于我们,关乎人们怎么运作,怎么相处,怎么在世界上自我定位。理解了这个,压力反应就不再是可怕的东西。它应该被感激、被善用、被信任。


*80

令研究人员惊诧的是,压力指数越高,国民幸福度越高。

较高的压力指数同样反映出更高的幸福度和生活满意度。


*81

当涉及总体幸福感时,调查显示,最幸福的人不是没有压力的人。相反,他们是那些压力很大,但不消沉的人。这些人,更容易认为自己的生活接近完美。

压力悖论:高压既伴有痛苦,也带来幸福。重要的是,幸福生活不是没有压力,没压力的生活也无法保证幸福。虽然大多数人视压力有害,高压看起来却与我们想要的东西并肩而行:爱、健康以及生活满意度。

理解压力悖论的最好方式,就是看看压力与意义的关系。研究表明,有意义的人生,也是有压力的人生。


*82

为何压力与意义连接如此紧密?一个原因是,压力看起来是真正投入角色、追求满足感的目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结果。


*83

感到有压力是生活出状况的信号,更是反映你多么投入在某些活动和深入在有意义的私人关系中的晴雨表。

研究同样表明,低压生活并不会让人们如想象般幸福。虽然多数人预测如果不那么忙会更幸福,但事实恰恰相反。人们越忙越幸福,即使被迫接受更多的任务。

人们生活中最普遍的压力源和最大的意义来源往往重合,很明显,压力甚至会带来幸福。

压力可能是追求困难但是是重要目标的自然副产品,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压力瞬间都富有意义。然而,即使我们正承受的压力本身看起来没有意义,它也能激发寻找意义的渴望——如果不是现在,就是在生命长河的更广泛时间段。毫不夸张,寻找意义的能力,驱动了我们在困境中不抛弃不放弃。人类具备先天的本能,赋予承受的痛苦以意义。这个本能甚至是生理压力反应的一部分,如反思、精神探求和灵魂探索等体验。压力情境唤醒了内在的过程。这是压力生活常常是有意义生活的另一个原因:压力挑战我们,让我们找到生命的意义。


*87

写下你的价值观,是曾经研究过的最有效的心理学干预之一。短期来说,写下个人价值观,让人感觉更有力量,有掌控感、自豪和强大。同时让人感受到更多的爱、与他人的联结和同理心。它提升痛苦承受力,增强自我掌控,减少压力体验后的无益反思。

长期来讲,写出价值观会提升学业成绩,减少看医生,改善心理健康,有助于所有事情,从减肥到戒烟,到解决酗酒问题。它帮助人们在面对歧视时执着坚定,减少无力感。很多时候,一次思维干预,就可以带来这些益处。花10分钟写下价值观的人,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会受益。

书写价值观的魔力在于它转变了你对压力体验的思考,以及应对它们的能力。当人们与自己的价值观联结,他们更倾向认为能够通过自身努力和他人支持来改善处境。他们也倾向认为正在经历的困难是暂时的,问题不是不能改变,也不会因此搞砸自己的人生。


*90

有时候,身处压力环境中,你得转换思维。研究表明,在压力时刻反思你的价值观能帮你更好的应对它。


*91

牢记价值观能转换压力,将其从违背你意愿、超出你掌控的东西,变成邀请你敬畏、唤起你注意的信号。


*95

不是试图减少压力,而是拥抱它。当压力是带来意义的事物的一部分,那抵制它并不会消除压力。相反,花时间全情投入,从压力中找到意义,则能够将其转化。它不再耗竭你,而是带来滋养。


*97

花时间对话十分重要。我们如何谈论压力,也很关键。


*99

你和在乎的人如何讨论压力,至关重要。我们了解自己能够做什么的方式之一,就是通过别人的眼睛去看。你可以帮别人看到他们自身的优势,提醒他们困难的意义。

当审视日常生活,我们可能会想到某个压力巨大的日子,然后说:“哇,我可不喜欢那一天。”而身处其中时,你或许会期望压力小一些就好了。但如果你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命,剥离掉每个有压力的日子,你发现剩下的并不是理想的生活。

企图逃避压力,会极大降低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快乐。逃避压力还会带来孤独。


*100

压力繁殖是企图逃避压力的讽刺性后果:耗费掉应该支持你的资源的同时,你创造了更多压力源。当压力不断累积,你渐渐无力招架、离群索居,因此更容易依赖逃避型策略,比如企图扫清压力情境,或者以自毁行为转移注意力。越坚定地逃避压力,越容易陷进向下的螺旋。


*102

如果你忘记了压力背后展现的意义,很容易觉得自己是它的受害者。


*103

企图逃避压力的最大问题是,它改变了我们看待生命和自我的观点。任何导致压力的事情,都被视为问题。

选择看到压力和意义的联系,能够将你从生活出问题了或者你没能力应付挑战这样的抱怨思维中解放出来。即使并不是每个令人沮丧的时刻都有目的,从生命更广阔的层面来看,压力和意义形影不离。秉持这样的观点,压力不会变小,但会变得更有意义。


*108

坚持的韧性、与人联结的本能、困境中找寻希望和意义的本领,这些都是人类基本的能力。它们会在困境中体现,无论你是谁,或者在何处。


*109

擅长压力的人,允许自己被压力体验改变,对自己保持基本的信任,与比自己更大的社群联结。他们还寻找方式,让痛苦变得有意义。擅长压力不是逃避它,而是在压力转化为你的过程中,扮演更积极的角色。


*121

如果你想帮着别人应对焦虑,一个更有用的策略,或许就是简单地告诉他说,你觉得他能搞定。


*122

每种能想到的焦虑,从恐惧、慌乱、社交障碍到创伤后精神紧张,都适用。逃避紧张的期望,超过了其他目标。更糟的情况是,人们规范自己的生活力图逃避所有引发焦虑的事物。他们希望这样会更安全,但实际适得其反。逃避令其紧张的东西,只会强化害怕,提高对未来焦虑的担心。


*123

理想的压力反应需要给我们能量,帮我们聚焦,鼓励我们行动。那就是挑战反应,它驱动我们迎难而上,调动精神与生理资源获得成功。


*124

当人们或战或逃时,心理学家管这叫恐惧反应。恐惧不是过激反应——它是完全不同的压力反应模式,使你更自我防御,而不是取得成功。


*125

压力反应同时也影响压力下的表现。恐惧反应期间,你的情绪可能包括害怕、生气、自我怀疑或者羞愧。因为首要目标是自我保护,你对事情变化的信号更机警。这创造了一个恶性循环,越关注错误,你越害怕和自我怀疑。相反,挑战反应期间,你感觉有些紧张,但也感觉兴奋、热情、有力和自信。首要目标不是逃避伤害,而是追寻想要的东西。你保持注意力开放,与环境互动,准备利用所有资源去工作。


*126

心理学家发现,决定压力反应的最重要因素,是你如何看待自己处理压力的能力。在很多情境下,你都会评估环境和资源。当你评估环境的要求和拥有的资源时,就是在迅速评估自己应对的能力。

这个评估,是决定反应方式的关键。如果你认为环境的要求超过资源,你就会有恐惧反应。但如果你相信有资源取得成功,就会有挑战反应。


*127

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专注在资源上,人们更容易有挑战反应。最有效的策略包括了解自己的优势,思考你过去是如何准备某个挑战的,回忆过去战胜类似挑战的经历,想象来自亲友的支持,祈祷或者知道别人在为你祈祷。这些都是可以迅速将恐惧转为挑战的思维转换,下次面临压力想有所表现时,你可以尝试一下这类好方法。


*133

转化压力:变恐惧为挑战

视压力反应为资源,能把恐惧转化为勇气,帮你在压力下做出最好表现。即使在那种感觉不到压力有帮助的时候——比如焦虑情况——欢迎它,也能将其转化为有助的事情:更多能量,更多自信,更大采取行动的意愿。

你可以在生活中任何注意到压力迹象的场合运用该策略。当感受到心砰砰跳或者呼吸急促,就要意识到这是身体试图为你提供能量。如果注意到身体紧绷,就提醒自己说压力反应让你接受能量。手心出汗?记住这就跟初次约会一样——要接近渴望的东西,手心才会出汗。如果胃部痉挛,要知道那是意义的信号。你的消化神经束连着数以亿计对想法和情绪产生反应的细胞。痉挛是你的直觉在说:“这很重要。”让你记住为何这个时刻如此特殊。

无论压力是什么感觉,别再焦急地试图赶走它,而是聚焦在可以用压力给你的能量、动力来做些什么。你的身体正在提供资源,帮你应对挑战。不是做次深呼吸平静下来,而是深吸一口气,感觉可以吸收到的能量。然后运用它,问问自己:“我可以怎么行动,或者做何选择,能够与当下的目标保持一致?”

*138

当涉及思维干预的时候,最初你越抗拒心思想,它对转化你的压力体验越有力量。

*142

重新思考压力的思维干预非常适用,一个人拥有的一个资源,就是自己。一个人有勇气、坚毅和自身的动力。视压力为失控的信号,一个人就会分崩离析,阻止其认识自身的优势。

*143

选择视加速跳动的心脏为资源,不仅仅是将生理压力反应由恐惧转为挑战的思维伎俩,而且能改变你对自身,以及自身能力的看法。

*144

视压力为资源管理,是因为它令你相信“我能做到”。这个信念对一般压力重要,对那些极端压力,甚至更重要。知道你足以面对生活的挑战,意味着希望与绝望、坚持与溃败的区别。

拥抱压力是自我信赖的根本:觉得自己可以,并视身体为资源。你不必等着害怕、压力或者焦虑消失,只要做最重要的事情。压力不是停止和放弃的信号。

*148

照顾与友善反应,是减少恐惧和提升希望的生理状态。

*149

照顾与友善反应令你主动社交、拥有勇敢和智慧。在需要驱使自我有所行动时,它既提供勇气与希望,也提高聪明行动的意识。

*151

无论你被自己的压力吞噬,还是受到别人痛苦的影响,找到希望的路径都是联结,而不是逃跑。

*153

转化压力:变无助为希望

当你感觉无助时,找个方式为别人做点儿超出你日常责任的事。大脑可能会告诉你说没时间或能量,但这正是你该那样做的原因。你还可以把这当成日常行为——设定一个找机会支持他人的目标。这样的话,你引导身体与头脑采取积极行动,能够体验到勇气、希望和联结。

两种策略能强化这种做法的益处。首先,做新的,或者未曾期望的事情,比每天做同样的事更能强化大脑的奖励系统。其次,小的行动和大的动作一样有力,所以找机会从小事做起,而不是等到完美时刻出现才一鸣惊人。我鼓励学生有创造性地与人为善。你可以给予他人赞美,或只是全情关注。像我们看到的其他思维重量,比如牢记价值观或者重新看待急速的心跳一样,它是一个小选择,但对你如何体验压力,有超出期望的巨大影响。

*158

转化压力:变自我关注为更宏大目标

当在工作或人生任何重要领域感到压力,就问问自己:“我更宏大的目标是什么?”、“这是个为之服务的机会吗?”

如果你很挣扎,不知道如何寻找宏大目标,花点儿时间思考一下以下问题:

  • 你想给周围的人带来什么积极影响?

  • 生活或工作上,什么使命更激励你?

  • 你想为这个世界贡献什么?

  • 你想创造什么改变?

*159

感到和他人有联系,可以降低职业倦怠,提高敬业度——这是助人带来的最大福利。

*172

助人的本能,是我们生而为人的一部分。慈悲不是轻松生活的人的奢侈专属品,也不仅仅是圣人和殉道者的职责。关爱能创造韧性,提供希望,甚至是在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173

痛苦中的孤独感,是转化压力的最大障碍之一。当你感到孤立、缺乏联结,更难去采取行动,或者看到情境中的任何好处。它也阻止我们向别人伸手,获取帮助或者得到助人的益处。

*175

在压力下感受孤独的人,更容易抑郁,依赖逃避性应对策略,包括否定、放弃目标,及试图逃避压力体验。他们更不愿意将压力和痛苦告诉别人,也就更少的到需要的支持。这使其更坚信,在困境中他们是孤独的。

相反,将痛苦理解为人生一部分的人更幸福、更有韧性,对生活更满意。他们更愿意公开自己的挣扎,更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他们也善于在痛苦中找到意义,较少有职业倦怠。然而,尽管意识到基本人性有益处,人们通常会低估别人的压力,高估别人的幸福。这不仅适用于陌生人,对邻居、同事,有时甚至是熟悉的朋友和家人也是这样。

*176

想在压力下减少孤独感,可以做两件事:一是提高对他人痛苦的认识,而是对自己更加开放。

*177

人生对谁都不易,如果你觉得能够拥有其他人的生活就好了的念头,这很荒谬——你对他的生活一无所知。事实上,其他人承受着你无法相信的痛苦。每个人都有头疼之处,都被自己的苦难折磨,都被生活的需求淹没,再也承受不了另外的打击,否则就会崩溃。

*179

转化压力:化孤立为基本人性

当你在痛苦中感觉孤立或孤独时,试着和基本人性进行连接。

最初,想到自己的状况时,允许自己感受任何想法和情绪。承认背后的所有痛苦:焦虑、生理疼痛、生气、失望、自我怀疑或悲伤。

然后思考这些痛苦是基本人性一部分的可能性。像你一样,无数的人都知道痛苦、遗憾、悲伤、不公、生气或者害怕的滋味。这有助于你想到一些例子——那些和你的不同,但包括同类痛苦或压力的情况。允许自己对这些人抱持同理心——理解他们身处其中的感受。

我想用一句话概括共同经历的话结束这个反思。我最喜欢的是“愿每个人人都找到勇气”。我学生喜欢的句子包括“愿我们找到平和”、“愿我们相互支持共渡难关”、“我们并不孤单”。这样,你会经由感觉到联结,带进一些希望和勇气。

*187

了解痛苦中的自己并不孤单,你能帮助他人。

*188

压力的社会本质,不是需要害怕的东西。就像我们看到的,关怀创造韧性,无论利他行为是从痛苦中自我拯救,或仅仅是对他人痛苦的自然反应。对别人的苦难采取更富同情心的反应,能激发同理心,驱动助人行为,反过来也能提升自己的幸福。更进一步,我们不必担心让外人看到我们正在挣扎的事实——尤其是需要他们支持的时候。很多时候,我们的透明是一份礼物,让别人感觉并不孤单,给他们机会体验照顾与友善的益处。


*190

压力悖论:虽然想过压力更少的生活,但恰恰是艰难的时刻,激发我们成长。

即使最不受欢迎的经历,也能带来积极改变。痛苦能创造韧性,创伤往往激发个人成长。

重要的是,选择看到压力的这一面,能够帮助你学习和成长。


*191

痛苦经历的好处,并非来自压力或创伤事件本身:它来自你——来自困境唤醒的力量,来自化艰难为意义的人类自然本能。拥抱压力的一部分,就是要相信这个能力,即使痛苦正当下,未来尚模糊。


*195

灾难思维——不仅让苦难体验更难受,而且会使人更容易放弃。灾难思维解释了一个人过去的苦难与他忍受疼痛能力的关系。经受过一些困难,会让你较少产生灾难思维,给你更多的力量。


*199

每当我们处于成长边缘,追求任何目标,或者超出现有能力的改变时,该思维模式就会悄悄侵入。经常性地,我们把失败看作停止的信号——要么是自己有问题,要么是目标有问题。这会引发自我怀疑和放弃的恶性循环。

建立成长思维——视挫折为不可避免的东西,遇到困难意味着这是利用资源的机会。


*207

创伤后的痛苦与成长不是分离和孤立的现象。相反,痛苦是成长的引擎,它驱动了引发积极改变的心理程序。


*208

创伤后成长的科学,不是说苦难本身有好处,也不是说每个创伤事件都能带来成长。苦难里有好处,成长的源泉是你自己——你的优势,你的价值观,以及你选择如何应对困难。它不属于创伤本身。


*210

并不是说最有效的思维就是盲目乐观,把所有坏事变成好事。确切地说,它是在应对困难时,注意到好处的能力。实际上,能同时看到好坏两面比单纯注意好处,会带来更好的长期结果。


*214

当一个压力事件对你影响很深的时候,发现好处才最有力量。尤其当你面对无法掌控、改变或逃离的局面时,它尤其有帮助。虽然最初的时候,你感觉很难看到益处,但它们恰恰是,凭借寻找成长和正面改变的意愿,最有可能被转化的经历。

当你首次寻找压力体验下的好处时,你会发现挺有挑战性的。因为任何思维模式的改变,接受新的想法,有挣扎是很自然的。


*218

新的研究表明,人们可以从他人的创伤体验中会找到意义,获得个人成长。心理学家把这称为“替代韧性”和“替代成长”。


*219

替代韧性最大的障碍之一就是怜悯。如果你怜悯他们,就会为其痛苦感到难过,看不到他们的优势,也在他们的故事中看不到自己。很多时候,相比真实的同理心,怜悯是更安全的情感。它保护你不和别人的痛苦靠得太近,你能保持自己绝不会受此苦难的幻想。然而,在将对方降格为怜悯对象的同时,它也封存了你体验替代成长的能力。从他人痛苦中学习和成长的过程,看起来需要先被那种痛苦影响。它不是消极的目睹别人的反弹,而是允许自己被他们的痛苦和力量打动。


*220

当你发现自己面临着别人的痛苦时,试着既关注对方的悲伤,也关注他们的资源。让你被他们的经历打动,也敬畏他们的毅力。


*223

学会用不同方式看待你的挣扎是可能的。研究表明,人们以更接纳的态度看待过去的苦难,会变得更快乐,更有毅力,更少怜悯。

选择在最痛苦的经历中看到好处,是改变我们与压力的关系的一部分。接受过去的苦难,是找到勇气,在当下挣扎中成长的一部分。很多时候,允许我们拥抱和转化压力的,是态度。


自控力:和压力做朋友-[美]凯利·麦格尼格尔-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