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另一种方法
如果给国民发钱呢? 市场上有1万块钱,慈禧1000块钱直接发到国民手里,市场上有1000个人,每个人持有10块钱。 当然,你看出来了,这是最简单的一种假设。 而真实的货币政策,则会尽量在保护富人的基础上让货币政策达到效果。你有10块钱,慈禧发1块钱。那么你手里的科技含量变成 11/1.1=10科技含量。你不会消费,因为你手里的科技含量根本不增不减慈禧发2000块钱,你发到2块钱。那么你手里的科技含量12/1.2=10,还是10科技含量这个模型中,只要慈禧公平的发钱,基本就是没有任何效果。假设慈禧发1万块钱,平均到你手里应该10块钱,但是到你手里的只有5块钱 ,15/2=7.5 你手里的科技含量贬值25%,等效为你的购买力贬值25%,你更不会消费了假设慈禧发1万块钱,平均到你手里应该10块钱,但是到你手里的有20块钱 ,30/2=15,你手里的科技含量升值50%,等效为你的购买力生值50%,你会消费5科技含量,也就是你从10块钱,变成30块钱,同时你会花10块钱,留下20块钱。到这里,关于如何控制货币超发,从而既能刺激经济,又能图利少部分权贵的经济学模型建立了。但是这和我探究慈禧建宫殿这个问题有点走远了。我有点焦点模糊,我有点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了。这个给国民发钱的货币超发模型能证明在促进消费、激活经济方面,比建宫殿高效的多。在顺着这个思路走不下去的时候,我突然灵光一现:慈禧根本不会给帝国国民发钱。因为钱就是科技,科技就是钱。给国民发钱就等于把帝国科技资源分给帝国国民,帝国以控制科技资源为基础才能存续,慈禧给国民发钱就是直接刨了中华帝国的根。帝国直接原地爆炸。所以慈禧只能自己购买产品,增加经济流动性。也就是通过建宫殿的方式,释放货币。现在思路又清晰起来,货币超发是帝国控制科技含量的一种手段。而这种手段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加帝国执政官手中的科技资源,从而在帝国执政官和帝国国民之间维持科技资源差。这样帝国才能存续。中华帝国是这样,欧洲科技帝国也必然是这样。因为和科技沾边,以科技立国的国家都是以科技资源为基础建国的。那么货币超发在科技传播型帝国和内生科技帝国之间有什么不同呢?中华帝国是科技传播型帝国,所以一旦进入科技资源枯竭期。是没有科技补充的。只能通过建宫殿的方式回收帝国内部科技资源。超发货币有三种方式:1、建宫殿 2、短期天量货币刺激 3、给国民发钱中华帝国只能用1和2两种方式,第3种就是自寻死路。建宫殿超发货币释放缓慢,但能给帝国续命;短期刺激虽然能当场让经济活蹦乱跳,但是长期必然被市场反制,属于速效救心丸。短期刺激要使用,必然要起到特殊作用才行。在特殊时间、特殊事件中刺激经济,利用短暂的刺激效果达成特殊的目的。通过短期刺激达到战略效果,激活帝国经济流动,在科技传播型帝国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只有在内生科技帝国,短期刺激给了内生科技帝国渡过科研难关的机会,然后利用科研成果补充市场上的科技含量稀释。这种短期货币刺激手段,只是创造一个机会,如果你没有魅力,你创造了10次和公主待在一起的机会,公主也不会喜欢你。清帝国明显魅力有限。所以科技传播型帝国更多使用建宫殿的货币超发策略,而内生科技帝国则频繁使用短期刺激手段。短期超额货币刺激,就像弓箭手,射的箭不仅多,还要准,抓住时机。要在内生科技帝国科技成果产出的关键时刻。这就需要对帝国的内生科技核心运转规律有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行。至于第3种给国民发钱,属于内生科技帝国专属的,短期刺激手段中的一种。既然帝国的目的是获得科技资源差,那么除了超发货币,还有什么千金妙方呢?超发货币的本质就是帝国通过欺骗手段回收国民手中的科技含量,增加自己的科技含量。这点在科技传播型帝国和内生科技帝国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科技传播型帝国不会补充市场中的科技含量。而内生科技帝国如果产出新科技,会补充市场中的科技含量;如果没有产出新科技,则和科技传播型帝国一样。既然说到欺骗,那么新手段不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通过传销、保健品骗局、劣等玉石、炒高郁金香、炒大蒜、炒股票、炒古玩字画、集资诈骗、庞氏骗局、电信诈骗等手段,就可以削减帝国国民手中的科技含量。这些诈骗手段除了电信诈骗中华帝国没有以外,可能其它手段在明清帝国中大范围存在。除了这些方法呢?前面说到诈骗,那么诈骗的本质是延期兑付。由于还可以衍生出一个特别隐蔽的方法:摧毁经济活动:帝国的货币超发不是为了激活经济吗? 摧毁经济不是和帝国为敌吗?恰恰相反,帝国激活经济的目的是获得科技资源差。如果破坏经济能够让帝国获得科技资源差,那么为什么不破坏经济呢!这个效果和诈骗效果一样,只不过是拖慢帝国国民的货币兑付进度,从而为帝国发现超额货币争取时间。中华帝国一旦陷入科技资源枯竭,则会一边建宫殿提高经济流动,一边破坏帝国国民间的经济活动。原因很简单,这两种活动都有一个目的,形成帝国内部科技资源差。一个是提高帝国执政官们手中的科技资源,一个是给帝国发行的假货币提供出手机会。一旦帝国国民间的经济活跃,帝国国民都会趁着帝国发行假货币之前,将手中的具有科技含量的真货币兑现。而摧毁帝国民间经济活动则能推迟帝国国民真货币的兑换时间。从而为帝国执政官们将手中的假货币散发出去争取时间。有了低俗的招式,必然伴随高雅的招式:石崇斗富的历史故事想必很多中国人都知道,讲究的就是奢华。为什么如此奢华、铺张浪费呢?和建宫殿的原因一样,通过大量昂贵的奢侈品进行货币超发。也就是说斗富的这帮人,花的都是科技含量为0的假钱。靠近货币超发源头的人,也就是靠近帝国执政官群体的人会获得帝国财政大量的超发货币。这既是帝国的恩赐,也是帝国的任务,必须把超发货币花出去,以完成帝国回笼科技资源的目的。因此这些帝国的核心人群就会大量购买奢侈品,通过奢侈品散发帝国科技含量为0的假币。这其中最关键的核心不是奢侈品店,而是典当行、二手回收店。通过典当行,可以将买来的奢侈品进行折价处理。简单说就是洗钱,通过购买奢侈品。然后典当的方式,将科技含量为0的帝国假币变为科技含量不为0的帝国国民手里的真币。为了维持这条货币超发渠道,帝国会极力推崇这种奢华的风气。奢侈品价格高是因为它有独一无二的设计,有货币发行权。但是这种货币发行权的含量很低,所以在欧美等国奢侈品卖不上高价钱去。为什么在中国奢侈品价格那么高?奢侈品价格越高越买是因为买奢侈品的人花的都是帝国科技含量为0的假币,与其提心吊胆的多次散发超额货币,不如一次花完。奢侈品集团还是不够大胆,10个亿的包、20个亿的手表为什么不推出?保守了。还有一个高雅的招式,就是垄断某些商品。将某些正常的商品奢侈品化,这些商品本身具有奢侈品的某些等价特征,比如稀有、稀缺、独特。通过进一步垄断、炒作,将这种商品的科技含量从A级变成远超A级的B级。这种垄断商品奢侈品化比真正的奢侈品更好。因为奢侈品缺少统一的实用功能标准。而这种垄断商品能提供稳定、统一的功能价值。中华帝国超发货币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系统大体就是这样一个思路。下面我会整理一下,然后得出一个直观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