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浅论观人之道》作者:行德学派创始人·李向东

2022-03-21 01:33 作者:行德学派创始人李向东  | 我要投稿


          老子在《道德经》第33章讲:“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是说,智者的标准是建立在知人的基础之上。如《论语·学而》篇有云: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这里的意思是:孔子说:“我们不必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我们只需要担心自己是不是了解别人?”

         人具有社会的属性,既然是社会属性就会有社会性的组织,就有加入团队的需求,当然这种需求包括了物质和情感的需求。在现实中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和成功都离不开正式组织或非正式组织、正式团队或非正式团队的协作和帮助。而对于组织或团队的选择,从小的方面来讲关系到我们局部事情的成败,从大的方面来讲关系到我们一生事业的成败,所以识人之重真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那么应该怎样去识人呢?老子说过“自知者明。”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正确的认识人必须先有正确的认识自己,只有达到了自知自明的能力,才能做到兵法上的“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我们试想一个人如果对自己都不能客观真实作出评判,那又如何能正确的去评判他人呢?自知者明的“明”绝非“聪明、精明”之意,而是“高明,英明”之意。而“高明、英明”之明,是谓心明之意。通常来说我们都是用眼看人,而不是用心看人,而眼睛往往会欺骗人。例如《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因为身体不适白天躺下休息,孔子叫颜回去讨些米回来食用,米讨回来后,颜回就立刻煮饭,饭快要熟时。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待饭完全熟后,颜回欲侍奉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用手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身的时候对颜回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立刻明白孔子的意思,回答道:“之前因炭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道:“(按说)应该相信自己眼睛看见的事物,但是眼睛也并不一定可信。”

         凡是欲用心看人的人,必须先行修身之道,在儒家的《礼记-大学》篇有讲:“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所谓格物就是穷究事物的真理,但是我们拥有辨别事物的头脑却没有辨别事物的知识,这样又如何是好呢?《中庸》第二十章告诉了我们的答案,答案是我们需要按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这套修身以明心的方法论去照做。

        具体的识人方法例如:在《庄子-列御寇》篇有云:庄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君子用九征:1. 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2.近使之而观其敬。3.繁使之而观其能。4.卒然问焉而观其智。5.急与之期而观其信。6.委之以财而观其仁。7.告之以危而观其节。8.醉之以酒而观其则。9.杂之以处而观其色。

九征意思分别是:

一、故意疏远:考察人的忠诚;二、有意亲近:考察人的恭敬;三、复杂事项:考察人的能力;四、突然察问:考察人的智谋;五、紧急事务:考察人的信用;六、接触财物:考察人的仁义;七、危险困难:考察人的操行;八、人情酒场:考察人的仪态准则;九、男女交往:考察人的本色。

        又例如在《史记-魏世家》李克向魏文侯提出的“识人五法”:“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再例如孔子的识人法在《论语·为政篇》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意思是:孔子说:“(要了解一个人),应看他言行的动机,观察他为达到目的所采取的手段,考察他安心干什么?如此这般,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这个人怎样能隐藏得了呢。”

        所以孔子云:“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对于识人来说,我们只需勤务修身之道,定会达至心明自然眼亮之境界,届时贤与不肖则泾渭分明。


《浅论观人之道》作者:行德学派创始人·李向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