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树立茶行业的中国式品牌观、审评观、审美观,判茶观和判茶方法

2023-01-31 18:04 作者:六堡茶四味居士  | 我要投稿

树立茶行业的中国式品牌观、中国式产业观、中国式发展观,以及中国式审评观和中国式审美观;树立中国式判茶观和判茶方法。

茶行业有品类无品牌,标准化工业化程度低,太杂乱弱小!......类似这种对茶行业茶产业的相关评说不知道已经有多少年了......

什么是品牌?什么叫弱小?一间门脸,一个小档口,口碑斐然,永续稳定经营,就不是品牌?就杂乱?就弱小?品牌就是大吗?品牌就是规模化吗?品牌就是工业化吗?再说,到底要多大叫大?大还能恒大吗?

标准化、工业化、规模化的视角看待和要求中国茶,是西方式的思维偏见和对中国式产品、中国式产业、中国式品牌的不清晰、不深入、不自信的卑微和卑微之下的偏执与傲慢,是一种局限视野观,是“拘于虚也”、 “笃于时也” 、“束于教也”。

中国茶,中国餐饮,骨子里本就是个性闪耀的小而美而非星光大道呆板傻气的麦当劳和立顿。中国的菜谱里“少许”“适量”极具操作价值又深有中国式哲学智慧,例如,一家人有的人身体需要醋的“酸收”有的人需要芳香甜润醒脾,这是中国餐饮的中国式审美与中国式智慧。

因此“适量”“少许”才是真“科学”,几克几毫升的量化指标既没有操作价值更没有思辨智慧。

食材药材,有性气味三元。茶叶是食品,有茶性,茶气,茶味三元。从性气味三元出发认知中国茶,是中国式视野,中国式审美,也是中国式智慧。茶的性气味与茶的工艺正相关,工艺细节之异同,犹如中国餐饮菜谱的“少许”“适量”,也就造就出千姿百态、五彩斑斓、万水千山的中国之美的中国茶。大家静下来想想,中国茶真的能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吗?真的应该规模化、工业化、标准化吗?如果那样了,还是中国茶吗?还有中国式的美吗?中国人还会喝吗?......

茶的性气味,是人体对茶的合象,人不同象有别。犹如有人爱辣有人爱酸有人爱甜一样,茶的审评,茶的审美,也不应该是标准化、呆板化的,而应该是基于性气味的个性审美。当然,我这里说的不是茶叶竞技评比的审评与审美,而是说日常生活中茶的审评与审美。

茶的性气味与六大茶类、产地、树种、传承人、所谓品牌等都不是正相关,和工艺才是正相关。茶的性气味,是人体对茶的合象,判断茶的性气味,唯有和身体聊聊茶。这也是基于中国传统思维的、中国传统智慧的、人本的,最中国的判茶观和判茶方法。

二十大明确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是要在国际舞台上在塑造“中国模式”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说:相信中国模式,建立中国自信,迎难而上捍卫中国话语权......。

2023年了,刚刚过去这3年,相信有很多人有痛彻心扉的经历和思考。让我们一起放下西方式思维,好好正视中国茶,正视这个中国传统的和中国式的产业吧。中国茶行业应该提倡中国式品牌观、树立中国式品牌观,那就是小而美,是个性闪耀,是稳定稳健永续长久;而非一味强调工业化,标准化,规模化的呆板与短命。极具个性的“中国式”的个性闪耀、稳定稳健、规模小内质美的小而美与小而美的叠加,就是大行业和大产业。一家或几家独大不是茶行业的中国式品牌化,也不是“中国式现代化”,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中国茶产业不是乱,也不是弱小,更不是没有竞争力,而是恰恰相反。

2023,是时候树立茶行业的中国式品牌观、中国式产业观、中国式发展观,中国式审评观,中国式审美观,和中国式判茶观与判茶方法啦!


树立茶行业的中国式品牌观、审评观、审美观,判茶观和判茶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