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啥UP老是咕咕?兴趣类UP的自我剖析

2022-06-01 11:32 作者:命运の乐章  | 我要投稿

最近咕咕咕越发变本加厉,遭到各路观众诘问(bushi),也不乏较为严厉的言辞。虽然已经习惯,但觉得可能单纯对UP这个职业不太了解,所以一时兴起写了这篇专栏。

首先要明确的是,动力够一定是能更新的,是能无视掉任何客观阻力,没有条件也能创造条件。动力有很多方面,比如极高的兴趣,充裕的时间,或者他给的实在太多了之类……简单聊下为自己的UP历程,也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理解UP主是怎么运行的。

纯兴趣期(2019年前)早期做更新是纯兴趣驱动的:

  1. 我觉得自己游戏理解好,那一定要发布出来让大伙看看!大家都赞同我的观点,好爽!

  2. 我实在太喜欢这游戏了,但是xxx怎么能没有呢?不行,我要为了你xxx!

兴趣类UP其实没有高尚目的,动力来源就和沉迷打游戏打到熬夜差不多。因为所有工作自己包完,工作量自然小不了的。除了简单录屏直接上传,给大家简单科普下内容制作的工作量:

  • 简单剪辑视频大概数分钟~半小时

  • 带字幕和一定过场通常半天起步,字幕是比较费事的东西

  • 认真制作要写稿配音的,比如剧情解说,直接投入制作的纯工作时间通常都是100小时起步(主要花在写稿改稿上)

  • 评测类专栏,一篇产出需要2~6小时,主要花在排版、配图,部分麻烦的还有相当长时间的理论计算和讨论。当然没有计算专栏背后的工具制作时间,少前工具站手敲20万行有效代码和debug不太好估计具体时间,姑且按1分钟10行,算作300小时,平均到每篇评测大约+1h。

  • 基石类专栏,一篇通常需要20小时,主要是改稿和作图。

需要再次强调,这些单纯是你情我愿的自我满足过程,并不高尚,仅作工作量科普。

这段时间并没有任何收入,但因为上学时间相对充裕,而且兴趣浓厚动力极强,所以维持每日2~4小时视频制作是没问题的。

兴趣+激励期(2019~2020年前半年)多了一条因素:

  1. 创作激励给学生时期的我带来不错的收入

创作激励是B站自带机制,并不涉及恰饭(敏感肌也能用之类的推广、广告),原创内容可以带来收入,主要与播放量和三连数量有关。早期创作激励常态化更新每个月大概能有2000~4000税前收入,且不需要消费粉丝。巅峰是2020年疫情期间在家连更了一个月的专栏,税前大约9000,当然是30天全勤每天4小时换的,按8小时工作制月薪大概1w。

作为对比,同期我在上海交大读研二,没记错的话每月收入只有3000(学校500+实验室1500+奖学金1000),创作激励对于在校学生确实是不小的动力,毕竟你给家里要生活费,是不太好意思氪金的。

创作激励视为劳务报酬,税率16%。

工作期(至今)时代变了,主要变化

  1. 空余时间大幅缩水,而且回家也比较累不想码字做视频

  2. 热情投入工作,视频创作热情大幅下降(我个人选择的是自己的兴趣行业)

  3. 创作激励几乎起不到实质性激励作用(这个和我本人无关,各位可以百度上海平均工资)

所以现在靠我个人创作是比较困难的,后续我也主要是合作制。这也涉及很重要的问题,由于不是职业UP主,我没有组建稳定创作团队,合作伙伴咕咕了,你也得一起咕咕。

总结一下

相比于职业类UP,兴趣类UP大体的运作逻辑:

  • 产出主要取决于时间和兴趣

  • 做UP主确实没什么收入

当然UP类型每个人不同,主要还是个人选择有关。人与人之间区别并不大,代入思考也能理解UP脑子里在想啥。

不仅是UP主,其实谁都不想被教做事,更不喜欢其它人抱着奇奇怪怪的主观预期要求自己(尤其是利益不相关)。

关于我个人,后续可能较长一段时间也是随机不稳定更新状态,可能会在少前2或者逆向坍塌出来时因兴趣爆更一波。

谢谢各位长久以来的支持!

为啥UP老是咕咕?兴趣类UP的自我剖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