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多认为与精神

2022-06-01 11:32 作者:中医师张先生  | 我要投稿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多认为与精神因素、肥胖、高龄、高血脂、遗传等多种因素,引起大脑皮层、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功能失调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所引起,与心、脾、肝、肾四脏关系密切。

1.长期精神紧张。思虑过度,劳伤心神,情志不和,郁怒伤肝,郁久化火,耗损肝阴,致使肝阳上亢。

2.过食膏粱厚味。嗜食肥甘,饮酒过度,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阻塞经络,可发为本病。

3.虚损内伤。劳伤过度,年老体衰,肾水不足,水不涵木,肝失所养,可致肝阳偏亢。

4.疾病日久,阴损及阳,阳气虚衰致阴阳俱虚,则见心肾阳虚之证;若肝阳暴亢,肝风内动则见肢麻痹,手脚不灵,语言不利,口眼歪斜等症;若阳亢风动,血随气逆,夹痰横窜经络,扰动心神,蒙蔽清窍则中风昏厥之症。

辨证施治

本病临床所见,多为本虚标实,上实下虚,初起多实,日久多虚。必须按病的新久,体质虚实,证候的标本,逐一分清。常见类型有心肝阳盛、肝肾阴虚,肝风内动,阴阳俱虚,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1.心肝阳盛

主证:头晕头痛、目眩面赤、心悸、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口苦咽干,或安静时无症状,每因精神紧张或恼怒而使血压升高、舌质红、苔薄黄或薄白、脉弦有力或弦滑。

治法:平肝潜阳,养心安神。

选方:天麻钩藤饮(《杂病证治新义》)。

药物:天麻、钩藤、石决明、野菊花、黄芩、牛膝、杜仲、益母草、夜交藤、白芍、茯神。

2.肝肾阴虚(见于高血压第Ⅱ期)

主证:头晕头痛、视物模糊、心悸健忘、失眠多梦、腰酸腿软、手足心热、口燥咽干、烦躁易怒,甚至四肢麻木,肌肉跳动,或耳鸣遗精、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稍数。

治法:滋养肝肾,佐以镇潜。

选方:杞菊地黄丸(《医级》)加减。

药物:杞子、野菊花、生地、山萸肉、淮山、茯苓、丹皮、泽泻、石决明、钩藤、夏枯草。

加减:失眠多梦加酸枣仁、合欢皮;心悸加茯神、柏子仁。

3.肝风内动

主证:眩晕欲仆,耳鸣如蝉,肢麻震颤,心悸失眠,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治法:熄风潜阳,滋水平肝。

选方:镇肝熄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药物:生龙骨、生牡蛎、生赭石、怀牛膝、生龟板、白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

加减:失眠者加丹参、酸枣仁、夜交藤。

4.阴阳俱虚

主证:眩晕头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视物模糊,耳鸣,腰酸腿软,畏寒肢冷,肢体麻木,夜尿频数,遗精阳萎;重者头痛剧而持久,伴呕恶或水肿,喘息汗出,口干食减,舌质暗,苔少或无苔,脉沉弦或细数,尺脉弱。

治法:滋阴补阳。

选方:肾气丸(《金匮要略》)加减。

药物:生地、淮山、茯苓、丹皮、泽泻、萸肉、肉桂末(冲)、钩藤、杜仲、淫羊藿。

加减:心悸气短加五味子、磁石、党参、;浮肿加车前子、黄芪、白术;夜尿多加黄芪、覆盆子、金樱子;阴虚火旺去肉桂加知母、黄柏;肝风内动去肉桂加天麻、钩藤、川贝、槐花。

5.脾胃气虚清阳不升

主证:头目眩晕,疲乏无力,活动即汗出,不耐劳乏,食少,便溏或先干后溏,大便次数增多,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弦大无力。

治法:补气升阳。

选方: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药物:党参、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当归、炙甘草。


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高血压病发生的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但多认为与精神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