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海边的“愚公”——陈光权

2023-08-13 22:50 作者:_屁屁鲨  | 我要投稿



在涠洲岛,客家人祖辈流传着“轻霜打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木林”的格言,世代遵循着“同船合条命”的精神。没有人能想象,当地一位广西老汉历经三十年艰辛,在涠洲岛徒手建起一座避风港。

老人名叫陈光权,原本只是涠洲岛一名普通岛民。一九八六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打破了以往的平静,一百多艘捕鱼的小船来不及赶到避风港,被巨浪掀翻,众多的渔民在海浪中不见了踪影,还有的受难者遗体被无情的海水拍回了岸边。当时只有33岁的陈光权决定,要为渔民建立一个港口避风。那个时候离陈光权最近的港口都有几十公里,大家把船开到那个地方需要两三个小时。

 

涠洲岛东边的位置有一个小沟岔,过去有许多人都想过在这里建港,但因为此处正对着风暴方向,风急浪高,施工困难,所以都打了退堂鼓。而年轻的陈光权却说干就干。父亲问他,“你有能力做吗?”陈光权认真地回答父亲,“我试试”。一头牛,一根铁杵,一副手套,他开始了自己三十年的建港奋斗。

陈光权没有石料,就到处找石头来填海。海边的石头用完了,陈光权就把岛上的石料废料一趟一趟全拉了过来。

 


“一头牛能拉多少斤?”

 “拉一千多斤,两千斤最重了。有时候一块就有两千斤。”

 刚开始,随着大海的潮起潮落,安放在沙滩上的石块一块块滑入大海,被海水淹没。忙活了一个月,留下的石头不过十几块,但倔强的陈光权没有退缩。靠着双肩扛,牛车拉,小小的港口终于有了雏形。谁曾想,一九八九年的一场台风,把陈光权建的堤坝全部冲垮。在面对台风的岛屿建港口,难度正好比愚公移太行王屋。

三十年来,这个倔强的客家汉子,凭借着为乡亲们造福,为渔民们保命的信念,默默地忙碌着。由于劳累过度,当年精壮的汉子如今也早已两鬓斑白,伤痕累累。他的身上布满了紫青龙鱼痕,他的右手无名指,第一个指关节在一次搬运石头时被压断,已经完全废掉。做工作的时候,由于石块太重,陈光权要用慢慢撬他们,用力的时候必须咬牙。久而久之,牙根就承受不住了,牙齿一块一块的往下掉。海水经常吻到他的脖子,甚至盖过他的头顶,他把自己所有有精力都用在了这件事儿上。每次来到杳无人烟的地方搬运石块,身边只有一头老黄牛,陪着他装上了石块,他们又一起晃晃悠悠的往回走。寂静的道路上只听到车轮转动了沙漠。如果你去看他走过的地方,还能看到一片湿透的脚印,甚至带着点点血迹。三十年如一日,每天超负荷的劳动,几千斤重量来来回回拖余老黄牛已经累死了二十多头。他手中那根铁杵跟随了他四十年,也早已锈迹斑斑,而陈光权也不在年少。


“做海边的工作不是什么时候都可以做的,等潮水退了才可以做,还要抓紧时间做。你同海水斗,是绝对斗不赢的。我建的石头每一块都是相连的,互相起支撑作用,海浪才不容易打翻它们。”

“他说想不建,舍不得。他的性格我也懂,谁说他都不听的。他要做,就要坚持做下去。人家过年买鞭炮来放,我们家从来没有钱买这些。尤其是我孩子读书的时候,确实很凄凉。我一讲起这个事情,如果不是真的凄凉,我眼泪不会流下来。”陈光权妻子在讲述家庭过往的时候,眼中一直闪烁着三十年岁月的泪花,“人家团团圆圆在家过年,他就回家吃一顿年夜饭,年初一吃一顿早饭,就去港口干活了。”

“做了三四十年得出这个成绩,辛辛苦苦做了三四十年,也只有三哥这样的人才做得到。”涠洲岛的岛民都对陈三哥有着很高的敬仰。

 陈光权的行动大家看在眼里,心生感动,纷纷向他伸出援手。镇上的学校为陈光权的孩子免去了学费,周围的乡亲们也经常带着带来的鱼虾送给陈三哥,空闲时,大家也来帮陈光权搬石头。

让百艘渔船有了避风休憩的地方。四十多米宽的航道,延绵三百多米的港口,每一块石头都染着陈光权的汗水,每一块石头都刻着陈光权的影子。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做好这个港之后呢,下一代人出海就有了一个安全的避风港。遇到台风的时候就把船停进去,永远不会出事。”


“我父亲以前跟我讲过,‘做人要讲口齿(要讲信用)。你没有信用就做不了事情’。我现在可以对我父亲讲,我答应你的事情,我已经做到了。”

 

陈光权的故事说是大,也大,是他个人精神意志的伟大。但若说是小,也只是中华民族万千伟大奉献者中的其中之一。造就其理想与信念的,正是流淌在中华大地的软文化语境。

 

流浪地球2的一段演讲深得我心:“主席先生,各位代表,全世界的朋友们,这是一块15000年前的化石,一根断裂后又愈合的人类股骨,它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志。在15000年前,大腿骨折是致命的,因为你无法避险和觅食,只能等在原地被野兽吃掉。但这跟股骨愈合了,这就意味着,他受伤以后有人为他处理伤口,有人为他提供水和食物,有人保护他不受野兽的攻击。正是这种互助、团结,我们才活下来,延续着文明的活着。”

 

我再引用复旦大学教授王德峰的一段精彩的演讲,令我感慨万千,“我儿子,我发现他还是中国人,是什么时候你知道吗?是在去年,我升级了,我变爷爷了。他生出他的女儿来,我有了我的孙女。我儿子有了他女儿的那一刻,他后来跟我讲,‘我心里最柔软的东西被触动了,我知道我以后该干什么了’。他马上作为一个中国人他领会到了,叫那份父女之情呐,不得了的大。他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他再也不说‘我要自我实现’。我们这个民族因此而了不起。下一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命根子,真正的中国人都为下一代奋斗的。我家里一个钟点工,五十多岁了,我说你在上海混了几年?她说大概十九年了。你也挣了不少钱了吧,你回去房子罩得起吧?她说罩得起。那我说你回去啦,还在这里干嘛?你应该去享享清闲的福吧。她说不行,我有两个儿子。第一个儿子,结婚生子了。第二个孩子现在还在读大学,还需要帮助他们。想到了孙子,想到了第二个儿子,她继续每天干五家,那时我真知道这是个了不起的民族。什么叫为下一代,下一代就是未来,我们这个民族是为未来而奋斗的民族。哪怕这辈子吃了再多的苦,只要下一代超过我们的生活就好啦,为下一代开辟光明幸福的人生道路,我吃再多的苦都可以。世界上还有另一个民族是这样的吗?没有。就我们中华子孙。”

 我们现在这一代国人,因为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的经济水平随着城市化进程也变高了,家长更加宠溺孩子,导致了很多孩子即便成年依然是巨婴,不知责任,并没有做到三十而立。再加之西方个人主义文化渲染,新青年也逐渐笑谈父辈的辛劳,自己不再效仿。然而人心不古并不能掩盖中华子孙过去的辉煌的历史。中国古有愚公移山的美妙神话,近代更是有仁人烈士枪杆子和鲜血之中打出了中国人的人权与尊严。我们现在的很多资源、科技,也是过去黄土之上的劳动人民不辞辛劳、怀揣着信仰所生产出来的无价之宝。

 这一份份钢铁般的意志与奉献精神,总是在最危难的时候爆发,而现在和平太久,人的心性也软了下来,也依然有着像陈光权一样的民族英雄在为下一代的安全与幸福奋斗着。但愿陈光权这样的好人在社会上更多更广,小小的我们也可以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一起建立起属于自己的“马拉港”。


海边的“愚公”——陈光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