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PCR会强调卡练度
(之前设置错了 重投了一下)
最近日服刚调整受击TP的结算,显然是想改变卡练度的现状,不巧的是国服在传春黑卡0专。所以就聊聊卡练度这档事吧。

对于一款角色养成游戏,玩家的养成是被鼓励的,练度提高当然是有利无弊的。大多数游戏里,卡练度仅仅是因为养成资源不够。
但对于PCR,养成资源严重溢出,大多数玩家几乎体验不到什么养成感(追进度党,厨力党除外)。对JJC玩家,抽到角色就一键拉满,对公会战玩家,抽到角色可能需要原封不动等结论再开封,无论哪边,养成元素都是非常薄弱的。
这导致了两个结果:一是玩家分化,同一账号不能兼顾两个核心玩法;二是氪金收益极低。
扯远了。
养成元素薄弱让玩家关注养成之外的因素,另一方面,公会战对卡练度的需求可以是很频繁的。
元凶之一当然是受击TP机制,这个机制决定了,血量和防御都会是负收益,衍生出卡星级卡rank卡等级卡好感卡专武的说法。在简中服,我们会对加血量防御的装备慎之又慎。后来日服实装了RB,强制玩家升rank,姑且不谈RB后rank升上去是不是一定是正提升(RB加的TP上不一定有价值),但至少卡等级更加广泛了。即使是很多boss不提供受击TP的日服今天,自循环打木桩模式一定程度取代了敌我循环的模式,但卡练度的情况依然存在。
还有很多无关受击TP的情况,比如卡抽蓝等级调轴,卡召唤物等级控制死亡时机,卡攻击控制指向性技能目标,以及不开专武 (猫剑、春黑、魔驴,专武升级S1内鬼效果,并且可能改变动作帧数)。更不提打魅惑只因有一万种卡练度的理由 (511S1卡1级,水电卡攻击,金充电宝)。这些是关于其它机制的。
另一个元凶,我认为是PCR玩法的低自由度高可调控性。
高练度导致负收益不仅仅是存在于PCR的,例如舟游里也有升技能导致回转会慢的情况,原神也有卡命座的说法,甚至很牵强地说,DOTA里隐刺学大招会导致被粉撒到后减速掉血,而不学大招就没负面效果。
但很少有PCR这样大规模集体卡练度的行为。一个解释是,PCR自由度很低,刀手全程只有5个按键可以操作,全部的操作无非是第x帧开N号位ub,这会让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对应关系很简单,只要一个excel,输入一个5*N的数组,就可以算出来精确的伤害。为了提高伤害,一条路是优化操作,另一条路就是调练度。而操作自由度小就意味着,练度调控的自由度更重要了。
通常来说,优化操作能覆盖练度带来的不协调。在操作自由度很大的游戏中,一般不会存在卡练度的说法,当出现问题时,玩家会优先考虑改变操作而不是卡练度,只要可操作的可能性足够多(比如moba游戏里的基本功、刷钱路线、走位、切入、技能施放),总能找到正确答案。
其实PCR早期里也有这样的例子:9-5狼
我们知道,9-5狼因为低肉度高TP上而存在了很久,但后来紫rank时代就都慢慢升上去了。我认为,9-5狼并不是因为自身伤害差距被淘汰的,而是那时候,摸轴人意识到,破甲频率不等于破甲覆盖,在掌握高rank狼的操作手法后,其破甲覆盖可能不比9-5狼差。也就是说,在部分轴里,操作的优化覆盖了高rank狼的回转劣势。
但PCR里这样的情况很少,很多时候,练度的劣势不能靠操作来弥补,甚至练度会影响成刀逻辑,练度对不上导致轴的思路不成立。
特别是NNK时停刀问世后,卡练度的收益远远超过了操作精度的收益。NNK给国服带来的卡练度震撼有多大呢。S18肥宅座,常规春田时停大概是700-800w,而最优解的3x圣母的刀伤接近1500w,对前排,每打两刀春田时停,相当于掉了一刀。很多公会都是不得不找一个工具小号来提供卡中卡的特种圣母。
同时,NNK也带来一个效应,以前摸轴人都倾向于基于玩家练度来规划轴练度,而NNK后,很多时候都是基于轴练度来定制玩家练度。这就很抽象了。
会战玩家稍微保留下练度是普遍的,例如春吃卡个R18,春黑卡几级,这都是常规的,但如果要求你金露娜,r12nnk,未开封圣千,就比较难了,一般都是特种号来满足这种需求。
不过上面属于极端情况。一般来说,会战练度是介于最优练度和最常规练度之间的。摸轴人会在兼顾玩家养成习惯的前提下找最优解。比如,R14蝶妈成为主流后,R10蝶的轴就减少了,但并不意味着R10很差。更早的水电R9R14之争也是如此,R14水电是主流,但是R9水电至今没有下岗。
如果单纯考虑最优解,那么完全没理由把最优练度和主流练度划等号,更不谈最高练度了。哪天出现个5星黄骑5星充电宝的最优轴,我是不会意外的。
必须强调,卡练度的目的就是深度玩家寻找最优解,而玩家养成习惯倾向于拉满,在PCR里,两者从最开始就是矛盾的,不同玩家会处于两者之间的不同位置。
在简中服的环境之后,基本上不卡练度开摆也能玩,卡练度的都是专精会战玩家,日服更是如此。所以我很不理解日服现在才改受击TP的行为,该说改太晚了,还是该说没改到点上呢。要根除卡练度的行为,大概只能强制auto打木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