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西游记常见问题的解答(续)

2020-07-05 07:17 作者:莫帕孙夜迪  | 我要投稿

继前文《关于西游记常见问题的解答——阴谋论辟谣集中文》CV6391935在86版西游记长评区发出后,在评论区引起诸多争论,而且正文中由于字数限制也有一些交代不清楚的地方,因此再写一篇文章发在西游记续集长评区,解析一些通行的争论。部分参考资料发在每节开头。

一、法天象地

二、再谈大鹏

三、如来收买老君

四、九灵元圣与镇元子

五、西游与封神中的“圣人”

一、法天象地

(1)悟空的使用

这是悟空真正压箱底的大招,全书中悟空只用了三次,第一次是拿到金箍棒后显摆:

他弄到欢喜处,跳上桥,走出洞外,将宝贝攥在手中,使一个【法天像地】的神通,把腰一躬,叫声“长!”他就长的【高万丈】,头如泰山,腰如峻岭,【眼如闪电,口似血盆,牙如剑戟】;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把些虎豹狼虫,满山群怪,七十二洞妖王,都唬得磕头拜礼,战兢兢魄散魂飞。——第三回

第二次是在大战二郎神时:

这大圣也使神通,变得与二郎【身躯一样,嘴脸一般】,举一条如意金箍棒,却就是昆仑顶上擎天之柱,抵住二郎神——第六回

第三次是与牛魔王本体激战时(注意实战的两次都是悟空后变):

行者也就现了原身,抽出金箍棒来,把腰一躬,喝声叫:“长!”长得【身高万丈,头如泰山,眼如日月,口似血池,牙似门扇】,手执一条铁棒,着头就打。——第六十一回

(2)二郎神的使用

整本书里,除了悟空之外(法力与悟空无二的六耳疑似也会),唯一明确会使法天象地的只有二郎神:

真君与大圣斗经三百馀合,不知胜负。那真君抖擞神威,摇身一变,变得【身高万丈】,两只手,举着三尖两刃神锋,好便似华山顶上之峰,【青脸獠牙,朱红头发】,恶狠狠,望大圣着头就砍。——第六回

从中可以看出,真正的法天象地不但是身高要达到万丈,而且面目也会发生改变,之前赞诗中“仪容清秀貌堂堂”的二郎神,使用了这招后也变成了“青面赤发”的恐怖形象。

不过99动画版理解错误,把青面赤发作为二郎神的常态长相了

除此之外,本书再无他人会用此招,这里只举两个常被谈到的:

(3)牛魔王的本相

牛王嘻嘻的笑了一笑,现出原身,一只大白牛,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对行者高叫道:“泼猢狲!你如今将奈我何?”——第六十一回

这只是现出本相,而且只有千余丈长八百丈高,比不上“身高万丈”,因此并非法天象地。

(4)猪八戒的变大

国王道:“变一个大的罢。”那八戒他也有三十六般变化,就在阶前卖弄手段,却便捻诀念咒,喝一声叫“长!”把腰一躬,就长了有八九丈长,却似个开路神一般。吓得那两班文武,战战兢兢;一国君臣,呆呆挣挣。时有镇殿将军问道:“长老,似这等变得身高,必定长到甚么去处,才有止极?”那呆子又说出呆话来道:“看风,东风犹可,西风也将就;若是南风起,把青天也拱个大窟窿!”——第二十九回

这里仅仅变了个八九丈高,虽然八戒夸下海口说能捅破天,但接下来打猪专业户奎木狼就教他做猪:

那呆子道:“沙僧,你且上前来与他斗着,让老猪出恭来。”他就顾不得沙僧,一溜往那蒿草薜萝,荆棘葛藤里,不分好歹,一顿钻进,那管刮破头皮,搠伤嘴脸,一毂辘睡倒,再也不敢出来,但留半边耳朵,听着梆声。——第二十九回

此外就是七绝山章节,八戒也现出本相:

好呆子,捻着诀,摇身一变,果然变做一个大猪,真个是嘴长毛短半脂膘,自幼山中食药苗。黑面环睛如日月,圆头大耳似芭蕉。修成坚骨同天寿,炼就粗皮比铁牢——鼻音呱诂叫,喳喳喉响喷喁哮。白蹄四只【高千尺】,剑鬣长身【百丈饶】。从见人间肥豕彘,未观今日老猪魈。唐僧等众齐称赞,羡美天蓬法力高。——第六十七回

但这也不是真正的法象天地。

题外话,看到有人说“法天象地又不是什么稀罕东西,会的人多了”,并反问“孙悟空的师父不会?孙悟空的某位师兄弟学不会?”实际上,别说原著里压根没提菩提和其他弟子会不会,而且法天象地还真有可能是悟空自学,up弓手冬郎就猜测菩提学艺是悟空自己的一场梦BV1aE411s79F

二、再谈大鹏

参考资料:https://tieba.baidu.com/p/6343062121

上一篇文章的第六部分我论述了关于大鹏的相关问题,由于字数限制(毫不夸张地说,如果用西游记吧的资料单写大鹏都可以写到10000字以上)所以进行了一些删减,结果却引来评论区的恶意揣测,所以这一部分再次讨论大鹏的实力。

(1)大鹏对悟空的态度

小钻风道:“我大大王与二大王久住在狮驼岭狮驼洞。三大王不在这里住,他原住处离此西下有四百里远近。那厢有座城,唤做狮驼国。他五百年前吃了这城国王及文武官僚,满城大小男女也尽被他吃了干净,因此上夺了他的江山,如今尽是些妖怪。不知那一年打听得东土唐朝差一个僧人去西天取经,说那唐僧乃十世修行的好人,有人吃他一块肉,就延寿长生不老。只因怕他一个徒弟孙行者十分利害,自家一个难为,径来此处与我这两个大王结为兄弟,合意同心,打伙儿捉那个唐僧也。”——第七十四回

从一开始就说大鹏顾虑孙悟空的本领,所以才来找青狮白象结拜,我可以说是大鹏谨慎。这是还没见到悟空的时候。

然后见到了悟空就是这个态度:

老魔道:“那行者早间变小钻风混进来,我等不能相识。幸三贤弟认得,把他装在瓶里。他弄本事,钻破瓶儿,却又摄去衣服走了。如今在外叫战,谁敢与他打个头仗?”更无一人答应,又问又无人答,都是那装聋推哑。——第七十五回

悟空打破阴阳二气瓶逃走后,和八戒一起来叫阵,结果洞内无人应答,明确说“装聋推哑”,结果青狮只能亲自上阵。后来青狮吃了悟空,大鹏的反应是:

第三个魔头大惊道:“大哥啊,我就不曾吩咐你,孙行者不中吃!”——第七十五回

这既是认可孙悟空的力量,又是表现大鹏的谨慎,后来大鹏用计骗悟空出来结果崩了青狮的牙,于是改用激将法:

三魔见老魔怪他,他又作个激将法,厉声高叫道:“孙行者,闻你名如轰雷贯耳,说你在南天门外施威,灵霄殿下逞势。如今在西天路上降妖缚怪,原来是个小辈的猴头!”行者道:“我何为小辈?”三怪道:“好汉千里客,万里去传名。你出来,我与你赌斗,才是好汉;怎么在人肚里做勾当!非小辈而何?”——第七十六回

于是悟空同意出来,然后大鹏赶快找了三万多手下“摆开一个三才阵势”等着,结果悟空出来时顺带用绳系着青狮的心肝,吓得白象大鹏下跪求饶:

慌得那二怪三怪一齐按下云头,上前拿住绳儿,跪在坡下哀告道:“大圣啊,只说你是个宽洪海量之仙,谁知是个鼠腹蜗肠之辈。实实的哄你出来,与你见阵,不期你在我家兄心上拴了一根绳子!”行者笑道:“你这伙泼魔,十分无礼!前番哄我出去便就咬我,这番哄我出来,却又摆阵敌我。似这几万妖兵,战我一个,理上也不通,扯了去!扯了去见我师父!”那怪一齐叩头道,“大圣慈悲,饶我性命,愿送老师父过山!”——第七十六回

我就暂且认为这只是大鹏的缓兵之计。之后白象带着三千兵出战,七八回合擒住八戒,悟空把八戒捉弄一番后救出,白象前来与其对战,见悟空“全无破绽”就打算用鼻子卷,结果悟空凭八戒的前车之鉴破了他的招,逼得他只能乖乖送行。白象回去后,大鹏借此机会,在狮驼国布下陷阱,正当悟空被狮驼岭恶气所惊时,大鹏终于首次来和悟空较量:

那大圣正当悚惧,只听得耳后风响,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圣头上打来。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两个各怀恼怒,气呼呼,更不打话;咬着牙,各要相争。——第七十六回

然后青狮白象八戒沙僧前来参战,一番群殴后悟空脱逃,大鹏现本象抓住悟空,得到了青狮“有力量,有智谋”的表扬。后来悟空再度带着师父师弟逃脱,三魔赶上抓住唐僧八戒沙僧,大鹏放出唐僧已死的谣言,结果悟空花了一个晚上全灭狮驼洞万数小妖,听信了谣言就哭着去找如来了。

(2)悟空对大鹏的态度:

又应声道:“三大王也有几多手段?”小钻风道:“我三大王不是凡间之怪物,名号云程万里鹏,行动时,抟风运海,振北图南。随身有一件儿宝贝,唤做陰陽二气瓶。假若是把人装在瓶中,一时三刻,化为浆水。”行者听说,心中暗惊道:“妖魔倒也不怕,只是仔细防他瓶儿。”——第七十四回

在没见到大鹏的时候,悟空听到小钻风的情报,顾虑的是瓶子,而不在乎大鹏本身。等到以为师父死了后跑去找如来时是这么说的:

行者道:“弟子屡蒙教训之恩,托庇在佛爷爷之门下,自归正果,保护唐僧,拜为师范,一路上苦不可言!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迍,都捆在蒸笼里,受汤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又况师弟悟能悟净见绑在那厢,不久,性命亦皆倾矣。弟子没及奈何,特地到此参拜如来。望大慈悲,将松箍咒儿念念,退下我这头上箍儿,交还如来,放我弟子回花果山宽闲耍子去罢!”——第七十七回

这里注意一个细节:“狮王、象王、大鹏”,悟空都没有称大鹏为“鹏王”。在这之前三魔都和悟空交手过,青狮与悟空战了二十多回合,用计吞下悟空,结果反被折腾;白象与悟空交手回合不明,之后悟空在八戒的提醒下制住了他;大鹏下节详述。

再解析一下本段,悟空称“那魔”狠毒骁勇,但这里的“那魔”并非单指,而是青狮白象大鹏三者的统称。

(3)大鹏战悟空

现在是重点,先把原著这段全文放出:

那大圣正当悚惧,只听得耳后风响,急回头观看,原来是【三魔双手举一柄画杆方天戟,往大圣头上打来】。大圣急翻身爬起,使金箍棒劈面相迎。他两个各怀恼怒,气呼呼,更不打话;咬着牙,各要相争。又见那【老魔头,传声号令,举钢刀便砍八戒】。八戒慌得丢了马,轮着钯向前乱筑。那【二魔缠长枪望沙僧】刺来,沙僧使降妖杖支开架子敌住。【三个魔头与三个和尚,一个敌一个】,在那山头舍死忘生苦战。那十六个小妖却遵号令,各各效能:抢了白马行囊,把三藏一拥,抬着轿子径至城边,高叫道:“大王爷爷定计,已拿得唐僧来了!”那城上大小妖精,一个个跑下,将城门大开,吩咐各营卷旗息鼓,不许呐喊筛锣,说:“大王原有令在前,不许吓了唐僧。唐僧禁不得恐吓,一吓就肉酸不中吃了。”众精都欢天喜地邀三藏,控背躬身接主僧。把唐僧一轿子抬上金銮殿,请他坐在当中,一壁厢献茶献饭,左右旋绕。那长老昏昏沉沉,举眼无亲。毕竟不知性命何如,且听下回分解。——第七十六回

且不言唐长老困苦,却说那【三个魔头齐心竭力,与大圣兄弟三人,在城东半山内努力争持】。这一场,正是那铁刷帚刷铜锅,家家挺硬。好杀:六般体相六般兵,六样形骸六样情。六恶六根缘六欲,六门六道赌输赢。三十六宫春自在,六六形色恨有名。【这一个金箍棒,千般解数;那一个方天戟,百样峥嵘】。【八戒钉钯凶更猛,二怪长枪俊又能】。【小沙僧宝杖非凡,有心打死;老魔头钢刀快利,举手无情】。这三个是护卫真僧无敌将,那三个是乱法欺君泼野精。起初犹可,向后弥凶。六枚都使升空法,云端里面各翻腾。一时间吐雾喷云天地暗,哮哮吼吼只闻声。

他六个【斗罢多时,渐渐天晚】。却又是风雾漫漫,霎时间,就黑暗了。原来八戒耳大,盖着眼皮,越发昏蒙,手脚慢,又遮架不住,拖着钯,败阵就走,被老魔举刀砍去,几乎伤命,幸躲过头脑,被口刀削断几根鬃毛,赶上张开口咬着领头,拿入城中,丢与小怪,捆在金銮殿。老妖又驾云,起在半空助力。沙和尚见事不谐,虚幌着宝杖,顾本身回头便走,被二怪捽开鼻子,响一声,连手卷住,拿到城里,也叫小妖捆在殿下,却又腾空去叫拿行者。【行者见两个兄弟遭擒,他自家独力难撑,正是好手不敌双拳,双拳难敌四手】。他喊一声,把棍子隔开三个妖魔的兵器,纵筋斗驾云走了。三怪见行者驾筋斗时,即抖抖身,现了本象,扇开两翅,赶上大圣。你道他怎能赶上?当时如行者闹天宫,十万天兵也拿他不住者,以他会驾筋斗云,一去有十万八千里路,所以诸神不能赶上。【这妖精搧一翅就有九万里,两搧就赶过了,所以被他一把挝住,拿在手中,左右挣挫不得】。欲思要走,莫能逃脱,即使变化法遁法,又往来难行:【变大些儿,他就放松了挝住;变小些儿,他又揝紧了挝住】。复拿了径回城内,放了手,捽下尘埃,吩咐群妖,也照八戒、沙僧捆在一处。那老魔、二魔俱下来迎接。三个魔头,同上宝殿。噫!这【一番】倒不是捆住行者,分明是与他送行。——第七十七回

先说一点,方天戟与角色本身实力无关,强的弱的都能拿,单论西游记,被八戒打死的狐阿七大王拿的也是方天戟(第三十五回)。

这场战斗中,首先是大鹏偷袭悟空(对比青狮白象都是正面交手)不成,二人开打,青狮白象也分别找准了八戒和沙僧,三徒三魔开打,本回结束。

但到了下一回,悟空还是在和大鹏对战,而其他四人却换了对手:八戒对白象,沙僧对青狮。可见这更可能是一场混战,之前白象七八回合解决八戒,八戒沙僧武力伯仲,青狮和白象也差不多,可见这场战斗持续时间不长。

原文有一个“斗罢多时,渐渐天晚”,但之前悟空对小白龙也是“战罢多时”结果“斗不数合”(第十五回),而白龙的战斗力比八戒沙僧强不了太多,与被悟空打怕的奎木狼单挑八九回合落败(第三十回)。

之后随着八戒沙僧落败三对三变成了一对三,悟空“双拳难敌四手”,驾云逃走,大鹏现出本相前去追,凭借一搧九万里的速度赶上筋斗云擒住了悟空,将他与八戒沙僧捆在一处,作者对此的定义是“这一番倒不是捆住行者,分明是与他送行”。

关于这个“一番”的问题前文评论区里有人因此杠了四百多楼,非要说作者只是看不起“捆住”而不包括前面的“赶上”与“挝住”。

这里有一个因果的关系,大鹏追上了悟空,然后挝住【因】,悟空变大小“些儿”(对比阴阳二气瓶的“长了丈数高下”和金铙的“长有千百丈高”,要知道悟空还有“法天象地”这个大招没用)挣脱不得(对应作者的“变化法遁法”难行),于是被带回去“捆住”【果】,作者的“一番”,用在这个“果”上,然而并不排除之前的“因”,同样在本回,师徒四人逃出蒸笼时也用了一个“一番”:

行者引路径奔后门:“后宰门外,也有梆铃之声,门上也有封锁,却怎生是好?我这一番,若不为唐僧是个凡体,我三人不管怎的,也驾云弄风走了。只为唐僧未超三界外,见在五行中,一身都是父母浊骨,所以不得升驾难逃。”——第七十七回

这里“一番”的“果”,是门被封住,唐僧不能像三徒弟一样“驾云弄风”离开,“因”则是唐僧生来就是“父母浊骨”,是根本上的原因。可见“一番”的涵盖范围可以比较广,并非单指一件事情。

而在这之后,悟空以为师父死了,去找如来哭诉,如来道出三魔来历,和一众佛菩萨前去降妖,如来让悟空“许败不许胜”,悟空前去叫阵:

大圣即按云头,径至城上,脚踏着垛儿骂道:“泼孽畜!快出来与老孙交战!”慌得那城楼上小妖急跳下城中报道:“大王,孙行者在城上叫战哩。”老妖道:“这猴儿两三日不来,今朝却又叫战,莫不是请了些救兵来耶?”三怪道:“怕他怎的!我们都去看来。”三个魔头各持兵器赶上城来,见了行者更不打话,举兵器一齐乱刺,行者轮铁棒掣手相迎。斗经七八回合,行者佯输而走。——第七十七回

这里大鹏说“我们都去看来”,和前面一样,大鹏根本不敢在没有青狮白象在场的情况下与悟空单挑。之后悟空把三魔引到如来处,青狮大惊,大鹏说:“大哥休得悚惧,我们一齐上前,使枪刀搠倒如来,夺他那雷音宝刹!”这里有一个细节,“枪(白象武器)刀(青狮武器)”却没有戟(大鹏的武器)。

最后就是青狮白象被文殊普贤擒拿(虽然如来带了很多人,除他以外出手的却只有两位菩萨),大鹏故技重施想擒拿悟空却畏惧如来的佛光,于是如来将头变成血肉引得大鹏(往好的理解是找到破绽,坏的理解是贪吃)过来,一指头“鞦了筋,飞不去”,被如来留在光焰上作护法。

(4)侧面分析大鹏的武力

前文说过,原著里在九头虫的赞诗里明确说大鹏的力气不如九头虫:

毛羽铺锦,团身结絮。方圆有丈二规模,长短似鼋鼍样致。两只脚尖利如钩,九个头攒环一处。展开翅极善飞扬,【纵大鹏无他力气】;发起声远振天涯,比仙鹤还能高唳。眼多闪灼幌金光,气傲不同凡鸟类。——第六十三回

无论这里的“大鹏”是指个体还是种群(七大圣里也有鹏魔王),狮驼岭三大王的力气都不如九头虫,然后再看九头虫的武力如何:

(悟空与九头虫)他两个往往来来,斗经【三十余合】,不分胜负。猪八戒立在山前,见他们战到酣美之处,举着钉钯,从妖精背后一筑。原来那怪九个头,转转都是眼睛,看得明白,见八戒在背后来时,即使铲钹架着钉钯,铲头抵着铁棒。又耐战【五七合】,挡不得前后齐轮,他却打个滚,腾空跳起,现了本象,乃是一个九头虫,观其形象十分恶,见此身模怕杀人!——第六十三回

九头虫开始和悟空打三十余合不分胜负,然后加上八戒五七合被迫现本相(顺便说一句,《西游记》里的九头虫是九头鸟,不是九头蛇,所以86版形象是错误的)。然而八戒的实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不说前文说的二十个八戒斗不过被悟空打怕的奎木狼,沙僧对他的定义也只是:

沙僧道:“正是,却也亏了师兄深洞中救出师父,返又与妖精厮战。且请师父自家坐着,我和你各持兵器,助助大哥,打倒妖精去来。”八戒摆手道:“不,不,不!他有神通,我们不济。”沙僧道:“说那里话!都是大家有益之事,虽说不济,却也放屁添风。”——第八十三回

(5)如来说孙悟空胜不得大鹏

我们看原文:

(接第2小节悟空的话,也可详下)说未了,泪如泉涌,悲声不绝。如来笑道:

“悟空少得烦恼。【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行者跪在下面,捶着胸膛道:“不瞒如来说,弟子当年闹天宫,称大圣,自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这毒魔】之手!”如来闻言道:“你且休恨,【那妖精】我认得他。”行者猛然失声道:“如来!我听见人讲说,【那妖精】与你有亲哩。”如来道:“这个刁猢狲!怎么个妖精与我有亲?”行者笑道:“不与你有亲,如何认得?”如来道:“我慧眼观之,故此认得。【那老怪与二怪】有主。”叫阿傩迦叶来:“你两个分头驾云,去五台山、峨眉山宣文殊、普贤来见。”二尊者即奉旨而去。如来道:“这是老魔、二怪之主。但那三怪,说将起来,也是与我有些亲处。”行者道:“亲是父党?母党?”

……(如来说孔雀与大鹏的往事,具体见前文第六节第一小节)

行者闻言笑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哩。”如来道:“【那怪】须是我去,方可收得。”行者叩头,启上如来:“千万望玉趾一降!”——第七十七回

这里的“妖精”指的应该是狮象鹏三魔统称,并非单指大鹏,如来前文说“那妖精我认得他。”又接的是“那老怪与二怪有主。”然后才肯定了悟空的“妖精与你有亲”,讲起大鹏。

《西游记》中的那妖精根本不是单指一个人,书中经常用“那妖精”、“这妖精”、“他”指一群妖精,如:

洞中有三个妖精:大的个名辟寒大王,第二个号辟暑大王,第三个号辟尘大王,【这妖精】在此有千年了。【他】自幼儿爱食酥合香油。

……

行者闪在石崖上,仔细观看,【那妖精】生得:彩面环睛,二角峥嵘。尖尖四只耳,灵窍闪光明。一体花纹如彩画,满身锦绣若蜚英。第一个,头顶狐裘花帽暖,一脸昂毛热气腾;第二个,身挂轻纱飞烈焰,四蹄花莹玉玲玲;第三个,威雄声吼如雷振,獠牙尖利赛银针。个个勇而猛,手持三样兵:一个使钺斧,一个大刀能;但看第三个,肩上横担扢挞藤。——第九十一回

难救!难救!【那妖精】神通广大,我弟兄三个,与他三个斗了多时,被他呼小妖先捉了八戒,后捉了沙僧,老孙幸走脱了。——第九十二回

“这妖精”、“他”、“那妖精”都是指的三犀牛全体,而非但指某一个。

还有:

【那妖精】到此,住不上十年。小神自三年前检点之后,方见【他】的本相,乃是七个蜘蛛精。【他】吐那些丝绳,乃是蛛丝。——第七十三回

不但包含了“那妖精”,还包含了“他”。

如来说的“你胜不得他”中的“他”,并不只能指一个角色。再回到这段:

今至狮驼山狮驼洞狮驼城,有【三个毒魔】,乃【狮王、象王、大鹏】,把我师父捉将去,连弟子一概遭迍,都捆在蒸笼里,受汤火之灾。幸弟子脱逃,唤龙王救免。是夜偷出师等,不料灾星难脱,复又擒回。及至天明,入城打听,叵耐【那魔】十分狠毒,万样骁勇,把师父连夜夹生吃了,如今骨肉无存。

……

悟空少得烦恼。【那妖精】神通广大,你胜不得【他】,所以这等心痛

……

不瞒如来说,弟子当年闹天宫,称大圣,自为人以来,不曾吃亏,今番却遭【这毒魔】之手!——第七十七回

这段话自始至终都是说的三个毒魔,从来没单指过大鹏。三个毒魔=那魔=那妖精=他=这毒魔=狮王象王大鹏

八戒也说了:

八戒听见,战兢兢的道:“哥哥,你听。【那妖精】计较要蒸我们吃哩!”——第七十七回

原著三魔一直并提关系“群魔”,而如来带着“过去、未来、见在的三尊佛像与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神”(虽然只是在一旁看戏)为要对付的也是三个妖魔,而非大鹏一个。

三、如来收买老君

(前排提醒,本节极其杠精)

本来这是一个很好反驳的问题,所谓青牛章节如来用十八座金山收买老君一事,首先“金丹砂”是一个法宝而非财物,二是原著说了被罗汉收回,但前段时间有人一直和我说原著中说的是“兵器”而非“法宝”,因此不在拿走之列,如来把金丹砂给了老君以作人情。所以就这个细节要继续分析下去。

(1)金丹砂是什么

原著里,“金丹砂”只出现在第五十二回,是这么形容来历的:

对行者道:“那怪物我虽知之,但不可与你说。你这猴儿口敞,一传道是我说他,他就不与你斗,定要嚷上灵山,反遗祸于我也。我这里着【法力】助你擒他去罢。”行者再拜称谢道:“如来助我甚么法力?”如来即令十八尊罗汉开【宝库】取十八粒“金丹砂”与悟空助力。行者道:“金丹砂却如何?”如来道:“你去洞外,叫那妖魔比试。演他出来,却教罗汉放砂,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凭你揪打便了。”——第五十二回

从“宝库”里取出的有“法力”的物件,可以笼统地定义为“法宝”和“宝贝”。

而用法则是:

行者即招呼罗汉把金丹砂望妖魔一齐抛下,共显神通,好砂!正是那:

似雾如烟初散漫,纷纷霭霭下天涯。

白茫茫,到处迷人眼;昏漠漠,飞时找路差。

打柴的樵子失了伴,采药的仙童不见家。

细细轻飘如麦面,粗粗翻复似芝麻。

世界朦胧山顶暗,长空迷没太阳遮。

不比嚣尘随骏马,难言轻软衬香车。

此砂本是无情物,盖地遮天把怪拿。

只为妖魔侵正道,阿罗奉法逞豪华。

手中就有明珠现,等时刮得眼生花。

那妖魔见飞砂迷目,把头低了一低,足下就有三尺余深,慌得他将身一纵,跳在浮上一层,未曾立得稳,须臾,又有二尺余深。那怪急了,拔出脚来,即忙取圈子,往上一撇,叫声“着!”唿喇的一下,把十八粒金丹砂又尽套去,拽回步,径归本洞。——第五十二回

在被青牛收走之后,罗汉传达如来的B计划:

罗汉道:“如来吩咐我两个说,那妖魔神通广大,如失了金丹砂,就教孙悟空上离恨天兜率宫太上老君处寻他的踪迹,庶几可一鼓而擒也。”——第五十二回

然后悟空就去找老君问罪,将金丹砂、哪吒的神兵、火德星君的火具、水伯的物件相提并论,而且对老君说出了“该当何罪”的质问:

行者道:“现住金兜山金兜洞。他捉了我唐僧进去,抢了我金箍棒。请天兵相助,又抢了太子的神兵。及请火德星君,又抢了他的火具。惟水伯虽不能曛死他,倒还不曾抢他物件。至请如来着罗汉下砂,又将金丹砂抢去。【似你这老官,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第五十二回

老君对金刚琢的定义是:

老君道:“我那金刚琢,乃是我过函关化胡之器,自幼炼成之宝。凭你甚么【兵器,水火】,俱莫能近他。若偷去我的芭蕉扇儿,连我也不能奈他何矣。”——第五十二回

这里老君对于之前被收去的一系列物品的称呼是“兵器、水火”,也就是说把神兵、火具和砂等都算入“兵器”里。

然后老君和悟空一起前去,收服青牛后离开,之后悟空:

孙大圣才同天王等众打入洞里,把那百十个小妖尽皆打死,各取兵器,谢了天王父子回天,雷公入府,火德归宫,水伯回河,罗汉向西——第五十二回

到这里“金丹砂”的戏份就全部完毕了。

(2)西游记里的“法宝”

其实在原著里并没有“法宝”这两个字,甚至连“法具”、“法器”这一类的词都没有。只有“宝贝”、“佛宝”、“灵宝”和“宝物”的称呼。

1.被称为“佛宝”(没有“道宝”)的物品:

锦镧袈裟及上面装饰的各种宝石:

真个好袈裟!上头有:千般巧妙明珠坠,万样稀奇佛宝攒。

……

欲得袈裟传远世,岂知佛宝不凡同!——第十六回

那袈裟本是佛宝,上边有如意珠、摩尼珠、红玛瑙、紫珊瑚、舍利子、夜明珠,所以透的光彩。——第六十五回

但只见:巧妙明珠缀,稀奇佛宝攒。盘龙铺绣结,飞凤锦沿边。——第九十七回

紫金葫芦和羊脂玉净瓶:

原来他那宝贝,与他金箍棒相同,叫做如意佛宝,随身变化,可以大,可以小,故身上亦可容得。——第三十四回

舍利子:

污了宝塔,偷了塔中的舍利子佛宝。——第六十二回

将祭赛国下了一场血雨,把金光寺塔顶舍利佛宝偷来。

……

那宫主急忙难识真假,即于后殿里取出一个浑金匣子来,递与行者道:“这是佛宝。”

……

龙婆道:“偷佛宝,我全不知。”——第六十三回

2.“灵宝”这个词。排除掉“灵宝道君”这样的神仙名,全书也只有一处“灵宝”指所谓的“法宝”:

他的那芭蕉扇本是昆仑山后,自混沌开辟以来,天地产成的一个灵宝,乃太阳之精叶,故能灭火气。——第五十九回

3.被称为“宝物”的物品:

锦镧袈裟和九环锡杖:

内中有一个大有德行者,法名玄奘。朕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第十二回

教沙僧将洞内宝物收了,且寻米粮,安排斋饭,管待了师父。——第四十三回

观音菩萨的玉净瓶:

你见我这龙女貌美,净瓶又是个宝物,你假若骗了去,却那有工夫又来寻你?——第四十二回

王母灵芝:

又偷了王母灵芝,在潭中温养宝物。——第六十二回

在犀牛精处找到的各种珠宝:

八戒遂心满意受用,把洞里搜来的宝物,每样各笼些须在袖,以为各家斋筵之赏。住经个月,犹不得起身,长老吩咐:“悟空,将余剩的宝物,尽送慈云寺僧,以为酬礼。”——第九十二回

龙王给陈光蕊的宝珠玉袋等物:

后来逆贼把我推在水中,全亏得他救我,方才又赐我还魂,送我宝物,俱在身上。——附录

4.而对于西游记的“法宝”,用的最多的词语是“宝贝”,全书中的“宝贝”都是名词,没有一个形容词。

总结一下,书中被加以“宝贝”的物品及频率如下(含并称):

金箍棒:15

袈裟锡杖三箍:4

锦镧袈裟:21

人参果:9

人参果树:1

舍利内丹:5

金银角五件法宝:18

葫芦和玉净瓶:29

装天葫芦:5

葫芦瓶子和幌金绳:2

幌金绳:4

紫金葫芦:10

七星剑芭蕉扇和净瓶:2

七星剑芭蕉扇:1

扇火芭蕉扇:2

羊脂玉净瓶:1

全真哄骗国王用具:1

金厢白玉圭:6

袈裟和白玉圭:1

立帝货:5

乌鸡国国王遗体:23

镇国的宝贝:1

观音给红孩儿的金箍:2

山河社稷袄、乾坤地理裙与破烂流丢一口钟:4

车迟国仙桃与桃核:3

道童:1

九齿钉耙与降魔宝杖:1

金刚琢:18

被金刚琢收去的诸器具:2

芭蕉扇:18

佛宝舍利:20

九叶灵芝:2

舍利和灵芝:2

金铙:1

人种袋:4

弥勒几件宝物:1

紫金铃:14

金圣宫宝物:2

百目魔君毒药:1

毗蓝婆菩萨绣花针:1

阴阳二气瓶:4

三徒弟武器:12

九齿钉耙:1

犀牛精洞中珠宝:2

天竺国国王礼物:1

寇员外家宝物:1

很明显,西游记里的“宝贝”范围广泛,涉及珠宝、珍物、法宝以及神兵。

(3)西游记中的“兵器”

然后再讨论下“兵器”在原著中出现的频率:

混世魔王大刀:1

孙悟空无兵器:3

傲来国兵器:7

龙王兵器:5

哪吒六兵:19

观音玉净瓶:1

金刚琢:3

高老庄兵器:2

金箍棒:2

九齿钉耙:7

虎先锋无兵器:1

黄风兵器:1

否定镇元大仙玉麈是兵器:1

三徒弟兵器:34

宝象国国王否定钉耙是兵器:1

宝象国武将兵器:2

狮猁无兵用将军宝刀:1

红孩儿火尖枪:1

金箍棒与降妖宝杖:1

灵感大王无兵:2

九瓣赤铜锤:2

降妖宝杖:1

九齿钉耙与降妖宝杖:3

青牛手下兵器:1

青牛长枪:2

哪吒六兵与诸火具:6

六件神兵、火部等物、雷公捎、天王刀、行者棒:1

金刚琢套诸兵器:2

蝎子精倒马毒桩:4

南天门诸神兵器:1

铁扇宝剑:2

牛魔王混铁棍:2

金箍棒钉耙和混铁棍:1

祭赛国兵器:2

九头虫月牙铲:1

星宿兵器:2

八戒沙僧星宿揭谛六丁六甲伽蓝兵器:1

弥勒无兵:1

赛太岁洞内兵器:2

毗蓝婆菩萨绣花针:2

狮驼岭三魔兵器:3

青狮刀和白象枪:1

白面狐狸无兵:1

玉华州三王子兵器:8

黄狮精四明铲:1

黄狮、猱狮、雪狮、抟象、伏狸兵器:1

三犀牛及其手下兵器:1

三犀牛兵器:3

西天门诸神兵器:1

玉兔捣药杵:1

众贼兵器:2

官府兵器:1

其中,金刚琢、观音玉净瓶、三徒弟兵器、绣花针以及被金刚琢收去的诸器具都同时被冠以“宝贝”和“兵器”:

慢慢的演近台边,看彀多时,全不见宝贝放在何方。——第五十一回

众神道:“你的宝贝得了,我们的宝贝何时到手?”行者道:“不难!不难!我有了这根铁棒,不管怎的,也要打倒他,取宝贝还你。”——第五十二回

尤其是这段,此处众神的宝贝指被金刚琢收去的“忽见东西两边斜靠着几件兵器,都是太子的砍妖刀等物,并那火德的火弓火箭等物。”,可见在《西游记》里,“宝贝”和“兵器”是相通的:

老龙王一发怕道:“上仙,我宫中只有这根戟重,再没甚么兵器了。”悟空笑道:“古人云:‘愁海龙王没宝哩!’”——第三回

书中“兵器”和“法宝/宝贝”并没有严格的分割,而且就算是和哪吒武器及金箍棒并称“兵器”——

见行者骑着龙,喝喝呼呼,纵着小猴,径上峰头,厉声高叫道:“来收【兵器】!来收【兵器】!”火德与哪吒答应一声,这行者将身一抖,那把毫毛复上身来。哪吒太子收了他【六件兵器】,火德星君着众火部收了【火龙等物】,都笑吟吟赞贺行者不题。——第五十二回

——和“宝贝”——

行者道:“老孙变化进他洞去,那怪物越发唱唱舞舞的,吃得胜酒哩,更不曾打听得他的宝贝在那里。我转他后面,忽听得【马叫龙吟,知是火部之物】。东壁厢靠着我的【金箍棒】,是老孙拿在手中,一路打将出来也。”众神道:“你的【宝贝】得了,我们的【宝贝】何时到手?”——第五十二回

——的火具与火龙(火龙这种相比用来陷人的“砂”更不像“兵器”的物品在上文也被称为“兵器”)也曾被并列而提:

旁有近侍的告道:“大王,这火不干本家之事,多是个偷营劫寨之贼,放了那【火部之物】,盗了【神兵】去也。”老魔方然省悟道:“没有别人,断乎是孙悟空那贼!怪道我临睡时不得安稳!想是那贼猴变化进来,在我这胳膊叮了两口。一定是要偷我的宝贝,见我抹勒得紧,不能下手,故此盗了【兵器】,纵着【火龙】,放此狠毒之心,意欲烧杀我也。贼猴啊!你枉使机关,不知我的本事!我但带了这件宝贝,就是入大海而不能溺,赴火池而不能焚哩!

……

又被他抢了太子的六般【兵器】。及请火德星君放火烧他,又被他将【火具】抢去。——第五十二回

得出结论,金丹砂和“六件神兵、火部等物、雷公捎、天王刀、行者棒”一样,都笼统地算在“兵器”里,被天王父子、雷公、火德星君、悟空、罗汉拿回去了。

(4)老君凭什么拿走金丹砂

我当时问如来为何要收买老君,那人举出了观音救活人参果树后镇元子开大会,寿星收鹿后给国王枣,如来讲经收钱来证明这就是很正常的人情往来:老君宠物下界挡别人路,结果如来把老君买了,让猴子去他那里吵闹,所以如来要给老君赔礼。

首先,镇元子开会分享人参果(第二十六回)、寿星给枣(第七十九回)、如来讲经收钱(第九十八回,这里没篇幅详细论述如来为何收钱,只简单提醒一下第十三回唐僧给刘伯钦父亲念经就可以保他“上中华富地长者家去托生”,更何况如来),这些都是原著白纸黑字写出来的事件,而原著从来都没说过金丹砂到了老君手里。

老君身为道德天尊,自然不会去受贿,更何况他哪里敢收金丹砂?

首先,老君是压根不知道青牛跑了的事情,是在悟空上门来才得知:

老君笑道:“这猴儿不去取经,却来我处何干?”行者道:“取经取经,昼夜无停;有些阻碍,到此行行。”老君道:“西天路阻,与我何干?”行者道:“西天西天,你且休言;寻着踪迹,与你缠缠。”老君道:“我这里乃是无上仙宫,有甚踪迹可寻?”行者入里,眼不转睛,东张西看,走过几层廊宇,忽见那牛栏边一个童儿盹睡,青牛不在栏中。行者道:“老官,走了牛也!走了牛也!”老君【大惊】道:“这孽畜几时走了?”——第五十二回

甚至连自己的宝物还有多少都不知道:

老君【急】查看时,诸般俱在,止不见了金刚琢。老君道:“是这孽畜偷了我金刚琢去了!”——第五十二回

于是悟空指责:

“似你这老官,纵放怪物,抢夺伤人,该当何罪?”——第五十二回

从头到尾老君都一直理亏,请问他到底有什么理由拿了如来的宝贝走?

四、九灵元圣与镇元子

参考资料:https://tieba.baidu.com/p/5019097036

(1)“一招鲜”的九灵元圣

前文由于字数限制关于九灵元圣只能在黄狮精条目下提一句,现在字数有余可以再分析一下他:

九灵元圣的高光表现就是可以擒住悟空:

这五个杂毛狮子精与行者、沙僧正自杀到好处,那老怪驾着黑云,径直腾至城楼上,摇一摇头,唬得那城上文武大小官员并守城人夫等,都滚下城去,被他奔入楼中,张开口把三藏与老王父子一顿噙出,复至坎宫地下,将八戒也着口噙之。原来他九个头就有九张口,一口噙着唐僧,一口噙着八戒,一口噙着老王,一口噙着大王子,一口噙着二王子,一口噙着三王子,六口噙着六人,还空了三张口,发声喊叫道:“我先去也!”这五个小狮精见他祖得胜,一个个愈展雄才。行者闻得城上人喊嚷,情知中了他计,急唤沙僧仔细;他却把臂膊上毫毛,尽皆拔下,入口嚼烂喷出,变作千百个小行者,一拥攻上,当时拖倒猱狮,活捉了雪狮,拿住了抟象狮,扛翻了伏狸狮,将黄狮打死,烘烘的嚷到州城之下,倒转走脱了青脸儿与刁钻古怪、古怪刁钻儿二怪。那城上官看见,却又开门,将绳把五个狮精又捆了,抬进城去。

……(悟空向王妃保证会救回大家,第二天带着沙僧来到九曲盘桓洞叫阵)

说罢,又听得老妖叫:“小的们,好生在此看守,等我出去拿那两个和尚进来,一发惩治。”你看他身无披挂,手不拈兵,大踏步走到前边,只闻得孙行者吆喝哩。他就大开了洞门,不答话,径奔行者。行者使铁棒当头支住,沙僧轮宝杖就打。那老妖把头摇一摇,左右八个头,一齐张开口,把行者、沙僧轻轻的又衔于洞内,教:“取绳索来!”那刁钻古怪、古怪刁钻与青脸儿是昨夜逃生而回者,即拿两条绳,把他二人着实捆了。——第九十回

先是用九口噙人抓住唐僧八戒国王和王子,第二天用这一招抓住悟空沙僧。九头咬人的初见杀计划99%的人会首战翻车,但有其局限性。

之后悟空逃回玉华州,向土地问明了九灵元圣的来历,猜到主人可能是太乙救苦天尊,于是就请了他来。

天尊道:“我那元圣儿也是一个久修得道的真灵:他喊一声,上通三圣,下彻九泉,等闲也便不伤生。孙大圣,你去他门首索战,引他出来,我好收之。”行者听言,果掣棒跳近洞口,高骂道:“泼妖精,还我人来也!泼妖精,还我人来也!”连叫了数声,那老妖睡着了,无人答应。行者性急起来,轮铁棒,往里打进,口中不住的喊骂。那老妖方才惊醒,心中大怒,爬起来,喝一声“赶战!”【摇摇头,便张口来衔。行者回头跳出】。妖精赶到外边,骂道:“贼猴!那里走!”行者立在高崖上笑道:“你还敢这等大胆无礼!你死活也不知哩!这不是你老爷主公在此?”那妖精赶到崖前,早被天尊念声咒语,喝道:“元圣儿!我来了!”那妖认得是主人,不敢展挣,四只脚伏之于地,只是磕头。旁边跑过狮奴儿,一把挝住项毛,用拳着项上打彀百十,口里骂道:“你这畜生,如何偷走,教我受罪!”那狮兽合口无言,不敢摇动。狮奴儿打得手困,方才住了,即将锦韂安在他身上,天尊骑了,喝声教走。——第九十回

和如来收大鹏一样,太乙救苦天尊也是让悟空把九灵元圣引出来对付,但不同的是悟空不需要躲在佛光里就可以躲开九口噙人。

都说九灵元圣是一招鲜,从头到尾他唯一的攻击手段就只有这“九口噙人”,能正面(不同于大鹏需要两个哥哥帮忙)抓得住悟空一次,但抓不到第二次了。

(2)“略胜悟空”的镇元子

参考资料:https://tieba.baidu.com/p/6365804255

我在前文曾说镇元子的实力略胜悟空,原因如下:

那行者闻言,心中恼怒,掣铁棒不容分说,望大仙劈头就打。大仙侧身躲过,踏祥光,径到空中。行者也腾云,急赶上去。大仙在半空现了本相,你看他怎生打扮:

头戴紫金冠,无忧鹤氅穿。

履鞋登足下,丝带束腰间。

体如童子貌,面似美人颜。

三须飘颔下,鸦瓴叠鬓边。

相迎行者无兵器,止将玉塵手中拈。

那行者没高没低的,棍子乱打。大仙把玉塵左遮右挡,奈了他两三回合,使一个袖里乾坤的手段,在云端里把袍袖迎风轻轻的一展,刷地前来,把四僧连马一袖子笼住。

……

沙僧掣宝杖,八戒举钉钯,大圣使铁棒,一齐上前,把大仙围住在空中,乱打乱筑。这场恶斗,有诗为证,诗曰:

悟空不识镇元仙,与世同君妙更玄。

三件神兵施猛烈,一根麈尾自飘然。

左遮右挡随来往,后架前迎任转旋。

夜去朝来难脱体,淹留何日到西天!

他兄弟三众,各举神兵,一齐攻打,那大仙只把蝇帚儿演架。那里有半个时辰,他将袍袖一展,依然将四僧一马并行李,一袖笼去,返云头,又到观里。——第二十五回

这里镇元子的表现十分潇洒,先是用一把明确说不是“兵器”的玉塵与悟空的棒子打了两三回合,然后一招“袖里乾坤”抓住师徒四人,之后又拿着“蝇帚儿”与三徒弟的“神兵”打了半个时辰(不过没达到牛魔王和二郎神那样的几天或几百回合的结果),再次用“袖里乾坤”抓住四人,这是全书唯一能抓住悟空两次的神通。所以能说镇元子强过悟空。

但只是“略胜”,而不是“远胜”,因为接下来的表现就不潇洒了:

大仙叫架起干柴,发起烈火,教:“把清油熬上一锅,烧得滚了,将孙行者下油锅扎他一扎,与我人参树报仇!”行者闻言暗喜道:“正可老孙之意。这一向不曾洗澡,有些儿皮肤燥痒,好歹荡荡,足感盛情。”顷刻间,那油锅将滚。大圣却又留心,恐他仙法难参,油锅里难做手脚,急回头四顾,只见那台下东边是一座日规台,西边是一个石狮子。行者将身一纵,滚到西边,咬破舌尖,把石狮子喷了一口,叫声“变!”变作他本身模样,也这般捆作一团,他却出了元神,起在云端里,低头看着道士。

只见那小仙报道:“师父,油锅滚透了。”大仙教“把孙行者抬下去!”四个仙童抬不动,八个来,也抬不动,又加四个,也抬不动。众仙道:“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锅漏了!”说不了,油漏得罄尽,锅底打破,原来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大仙大怒道:“这个泼猴,着然无礼!教他当面做了手脚!你走了便罢,怎么又捣了我的灶?【这泼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抟砂弄汞,捉影捕风】。罢!罢!罢!饶他去罢。且将唐三藏解下,另换新锅,把他扎一扎,与人参树报报仇罢。”——第二十五回

能擒住悟空不假,但擒了也只是擒了,和如来用五行山压悟空五百年不同,做不出下一步,而且看不穿悟空变化,双方都承认互相奈何不得:

行者道:“正是呢,我们走脱了,被他赶上,把我们就当汗巾儿一般,一袖子都笼了去,所以角气。没奈何,许他求方医治,故此拜求。”——第二十六回

、西游与封神中的“圣人”

最后再说下讨论西游记实力时常出现的“圣人”问题。我自己看的洪荒小说屈指可数,大致知道“圣人”在洪荒流里代表一个实力境界,所谓“圣人之下,皆为蝼蚁”。

洪荒流归洪荒流,它根据《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等名著衍生出自己的设定,但不能把这个设定代入回名著中去。

1.《西游记》里的“圣人”

悟空道:“吾乃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是你老龙王的紧邻,为何不识?”那夜叉听说,急转水晶宫传报道:“大王,外面有个花果山天生【圣人】孙悟空,口称是大王紧邻,将到宫也。”

……

老龙道:“贤弟!不好说!有一个花果山甚么天生【圣人】”

……

猴王道:“我本是花果山水帘洞天生【圣人】孙悟空。你等是甚么官位?”——第三回

“佛法兴自屡朝,弘善遏恶,冥助国家,理无废弃。佛,【圣人】也。非圣者无法,请置严刑。”——第十一回

上士无争传亘古,【圣人】怀德继当时。刚强更有刚强辈,究竟终成空与非。——第二十六回

周易文王、孔子【圣人】、桃花女先生、鬼谷子先生。——第三十五回

当时颖悟修仙道,昔日传来不老方。立志拜投方寸地,虔心参见【圣人】乡。学成变化无量法,宇宙长空任我狂。——第五十二回

李老君乃开天辟地之祖,尚坐于太清之右;佛如来是治世之尊,还坐于大鹏之下;孔【圣人】是儒教之尊,亦仅呼为夫子。——第八十六回

书中“圣人”用的最多的对象恰恰是孙悟空自己,第二多的是孔子,很明显,在《西游记》里,“圣人”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行完备、至善之人”。

2.《封神演义》里的“圣人”

况姬昌忠心不二,为国为民,实邦家之福臣。道合天地,德配阴阳,仁结诸侯,义施文武,礼治邦家,智服反叛,信达军民。纪纲肃静,政事严整,君仁臣忠,子孝父慈,兄友弟恭,若臣一心,不肆干戈,不行杀伐,行人让路,夜不闭户,道不拾遗,四方瞻仰,称为:‘西方【圣人】。’——第十一回

(哪吒)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手提紫焰蛇牙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历代【圣人】为第一,史官遗笔万年新。——第十四回

妲己曰:“不可,妾闻姬昌号为【圣人】,说他能明祸福,善识阴阳。妾闻【圣人】不食子肉,今将邑考之肉,着厨役用作料做成肉饼,赐与姬昌。——第十九回

百姓争看西伯驾,万民称贺【圣人】来。——第二十回

文王有德,使万民而增辉;【圣人】治世,感百事而无逆。

……

樵子曰:“当时古人,高人,贤人,【圣人】: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如风后力牧、伊尹、傅说之辈,方称其号。似你也有此号,名不种实,故此笑耳。”——第二十三回

五行之内水为先,不用乘舟不驾船;大地乾坤顷刻至,碧游宫内【圣人】传。——第三十八回

有缘得悟本来真,曾在终南遇【圣人】;指出长生千古秀,生成玉蕊万年新。——第四十六回

云霄曰:“此阵内按叁才,包藏天地之妙,中有惑仙丹闭仙诀,能失仙之神,消仙之魄,陷仙之形,损仙之气,丧神仙之原本,捐神仙之肢体。神仙入此成凡人,凡人入此即绝。九曲曲中无直,曲尽造化之奇,抉尽神仙之,任他叁教【圣人】,遭此亦离逃脱。”——第五十回

况道兄在道门久,岂不知封神榜,乃叁教【圣人】所定,非吾一己之私。

……

杨戬上前稽首曰:“师兄!弟子乃玉泉山金霞洞玉鼎真人门徒杨戬,今奉师命,特到此处参谒叁圣老爷,借师兄转达一声。”童儿曰:“你可知道,叁【圣人】是谁?如何以老爷相称?”杨戬欠身曰:“弟子不知。”童儿曰:“你不知不怪你,此叁圣乃天、地、人,叁皇帝主。”

……

杨戬进洞府,见叁位【圣人】。

……

杨戬诉罢,当中一位【圣人】,乃伏羲皇帝——第五十八回

马元今入牢笼计,可见西方有【圣人】。——第六十回

话说南极仙翁俯伏金阶,候降敕旨,只闻乐声隐隐,金门开处,有四对仙女,高捧聚仙旗,与南极仙翁曰:“敕旨付南极仙翁:周武当有天下,纣王秽德彰闻,应当灭绝,正合天心。今特借尔聚仙旗前去,以助周邦。事毕速速送还,毋得延缓,有亵仙宝。”南极仙翁谢恩毕,离了瑶池。正是:周主洪基年八百,【圣人】金阙借旗来。——第六十五回

众仙曰:“只等掌教【圣人】来至,吾辈才好奉酒。”——第六十七回

教主用手一弹,只见捆仙绳吊下来,古语云:“【圣人】怒发不上脸。”随命:“余元跟吾进宫。”教主取一物与余元曰:“你去把惧留孙拿来见我,不许伤他。”余元曰:“弟子知道。”正是:【圣人】赐与穿心锁,只恐皇天不肯从。——第七十五回

燃灯曰:“自古【圣人】云:‘只观善地千千次,莫看人间杀伐临。’”——第七十六回

话说未了,只听得半空中一派仙乐之声,异香缥缈,板角青牛上,坐一【圣人】,有玄都大法帅牵住此牛,飘飘落下来。

……

将剑挡拐,二【圣人】(老子与通天)战在诛仙阵内,不分上下,敌斗数番。正是:邪正逞胸中妙诀,水清处方显鱼龙。话说二位圣人,战在陷仙门内,人人各自施威——第七十七回

四位【圣人】齐会此,劫数相遭岂易逢?

……

子牙谢恩毕,对曰:“荷蒙圣恩,仰仗天威,三教【圣人】亲至,共破了诛仙阵:前至界牌关了,请大王明日前往。”——第七十八回

伏义【圣人】曰:“着他进来。”——第八十一回

黄龙真人上前曰:“马遂!你休要这等自恃;一如今吾不与你论高低,且等掌教【圣人】来至,自有破阵之时。”——第八十二回

且说元始次日下篷,吩附众人鸣动金钟玉磬,三教【圣人】率诸门人共破万仙阵。——第八十三回

这壁厢三教【圣人】行正道,那璧厢通天教主涉邪踪——第八十四回

在《封神演义》的前期,“圣人”多指姬昌,而哪吒也得到了“历代圣人为第一”的称号,可见即使在封神里,“圣人”的定义也不同于后世洪荒网文的定义。


关于西游记常见问题的解答(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