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水 观光 航运 上世纪三十年代小清河济南段的通航规划

小清河通航省垣及商埠规划图

这是由《山东省建设月刊》1931年第1卷第3期出版的小清河的水铁联运及商埠规划图,此图绘制的十分形象,济南府城北侧是东西走向的胶济铁路,再往北即是小清河,府城西侧商埠区,北面过来的津浦铁路与胶济线交汇于济南经一路前。

这张规划图上,标注独特,内城的省政府、建设厅、大明湖以及四周城门。在圩子墙之外,东侧有农林学校、洪楼、花园庄、甸柳庄、马家庄。南是齐鲁大学、梁家庄。西侧是商埠区、中大槐树。
北侧绘制的更为详细,路网方面,从胶济铁路黄台车站至小清河黄台桥码头的联络线胶济支路,再由黄台桥码头至泺口码头的连接津浦铁路的泺黄支线。河道方面,标注了小清河自黄台桥向西经五柳闸、林家桥至金牛山段的堤坝。此外,从小清河人工挖掘出的U形的工商河又绕经官扎营,与济南火车站相接。

小清河上游河源形成
历史上小清河形成以后,水患溃决频繁。
及至光绪十七年、十八年(1891年和1892年),清廷对小清河的全面治理后,使得小清河得以全线贯通,恢复通航。根据《清史稿》记载“全河一律深通,船只可由羊角沟直达历城黄台桥。”
光绪三十年1904年济南自开商埠,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年,清廷又在睦里庄西(今济南市槐荫区境内)建一水闸,引玉符河水东流,导入小清河,为小清河开辟了新水源,至此,小清河上源西至睦里庄。


民国时期对小清河济南段的规划
上世纪20年代,张宗昌督鲁时期曾计划在胶济铁路以北开设北商埠,这一片区在今天的济南火车站官扎营向北区域,在1925年自小清河开挖引河(即工商河),使得小清河通航船只可达成丰桥和金牛山下。
通过工商河将清河与胶济铁路济南站相交汇,实现水路、铁路联运,这成为北商埠建设的重要一环。而且将小清河航运规划到城市建设中,这一计划在当时来说属于比较超前的。但这一计划在1928年因五三惨案而搁浅。
至1930年韩复榘主政山东时才复提“北展”计划。这张规划图正是当时的产物。
1931年时,山东省建设厅编制了《整理山东小清河工程计划大纲》,拟通过政府主导,健全管理体系,实现济水、观光、轻量航运的目标。
此后,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进行河道疏浚、整治。

民国时期小清河河道管理机构
根据1937年李书田编著的《中国水利问题》一书第二章《民国以来之水利行政》中的介绍,“小清河水利事宜,原隶于山东水利局,设有测量小清河事务所。(民国)十年(1921年)设疏浚小清河工赈局,旋即并入运河工程局。(民国)十六年(1927年),另设小清河疏浚工程局,属警察厅。(民国)十九年(1930年)由建设厅将运工局中关于小清河事务划出专管,定名为小清河工程局,属山东省建设厅。”

这三个小清河管理机构分别是北洋军阀政府、张宗昌督鲁、韩复榘主政三个阶段设置的。
特别是1930年设置的小清河工程局,负责小清河及其流域浚治、开发、水文测量等业务。
时任局长宋文田乘船自济南至羊角沟对小清河进行了一次考察,重拟了了“整理山东小清河工程计划大纲”,通过整理小清河泉源,修建边庄、五柳等闸坝基,部分河段进行浚河复堤,但受限于资金等问题,也仅仅是完成了部分工程。
下图即是参与整治小清河疏浚工程的石村号挖泥船,还有一条为济南号。

下图是小清河林家桥段河段

及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小清河工程局不复存在。
小清河航务随后也落入日寇之手。
(本文原创:史说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