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0到2.15万亿元!公募指数基金茁壮成长的20年

2023-02-17 17:11 作者:投资搜神记  | 我要投稿



伴随着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越来越完善,我们对“基金”这两个字眼都早已不陌生,但很多朋友们对基金的了解,都还局限在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这个范畴,对被动管理型权益基金了解十分有限。


事实上,指数基金无论是在公募行业还是二级市场上都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是广大投资者资产配置时很容易被忽略的一个工具。


这篇文章,我们便从指数基金的起源说起,一同回顾指数基金在我国公募行业发展的20年。




01  一揽子同类资产的合集




在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情,我们想买一些水果去看望亲友,单买一份水果有可能不合别人的胃口,这时往往会挑几种水果组合成“果篮”,品类丰富且价格实惠。


这个“果篮”的概念,其实跟资本市场上我们常说指数类似。


证券价格指数,是指在证券市场上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证券(或全部证券),通过对证券的交易价格进行平均和动态对比从而生成指数,借此来反映某一类证券(或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


我们在资本市场上最耳熟能详的指数,莫过于“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数”、“沪深300指数”这些了,无一例外,他们都代表作A股市场上“一揽子”股票的合集。


这些指数的内部构成是怎样的?我们今天仔细拆解一下沪深300指数,以该指数的构成为模板,大家应该也能比较好地理解其他股票指数和债券指数了。


首先,指数的成分股。沪深300指数的定义,就是由沪深市场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300只证券组成。市场上现有的指数,在结构上一般都会有两个要素,一是会确定一个样本空间(成分股数量),二是要有稳定的挑选成分股的标准和方法。


其次,指数成分股的权重。一个指数的成分股不是随意混合在一起,而是每个成分股都要有其特定的权重(即占比),这样就可以根据每个成分股的股价和权重,计算得出在每一个时间点该指数的点位,能更好的衡量这“一揽子”资产的变化。


目前市场上指数的计算方法主要有三种,算术平均法、几何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沪深300指数,就是采用自由流通市值加权平均法的方式来计算,成份股的自由流通市值越大,该成分股被赋予的权重就越高。


最后,指数的基点和基日。意思是在指数设计完成后赋予它第一个数值的点数和日期,我们还是以沪深300指数为例,该指数的基点是1000点,基日是2004年12月31日。


这个要素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表达指数点位的变化。例如,到了2023年2月15日,沪深300指数收盘点数是4123.69点,我们就可以说,从基日到2023年2月15日,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了412.37%。




02  指数基金的强大力量




在充分了解了指数后,指数基金的概念就很好理解了。


指数基金的定义,是指以特定指数(如创业板指数、沪深300指数等)为标的指数,并以该指数的成份股为投资对象,通过购买该指数的全部或部分成份股构建投资组合,以追踪标的指数表现的基金产品。


通俗一些解释,就是指数基金跟着指数的结构去买,指数基金在某一事件单的业绩表现,与相应的指数在同一时间段的点数变动基本保持一致。投资者去买指数基金,买到的其实是一揽子股票的组合,而非单一某只个股。


很多朋友们没买过指数基金,但应该都听说过著名的“巴菲特十年赌约”。


事情是这样的,2005年,巴菲特提出50万美元打赌,从2008年年初到2017年年底这十年期限,赌标准普尔500的指数基金业绩能战胜任意5只对冲基金(主动管理型基金)的业绩,最终有一位基金经理站出来接受了巴菲特的挑战。


过程不表,我们直接回顾结局。


十年后,这位基金经理的投资组合平均年化收益率是2.96%,而巴菲特押注的标普 500 指数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是8.5%,这是一场碾压式的胜利。


指数基金为什么会有这么强大的力量,让身经百战的华尔街精英都吃下败仗?


在这里也为大家总结一下,相较于主动管理型基金,指数基金主要有以下4大特点:


其一,指数基金获取的是目标市场的平均收益,收益水平由所有指数成分股的表现共同来决定,这对于指数基金的持有人来说有个优势,当某一只个股表现不好时,会因为有其他成分股的存在而冲淡该股的影响,即指数基金表现比较平稳;


其二,指数基金的运作十分透明,指数会披露最新的成分股及其权重,这样投资者在申购指数基金前也能知道自己即将买到的是怎样的个股组合,不像我们更熟络的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后者只会在定期报告披露其持仓,且定期报告有一定的滞后性;


其三,指数基金持仓“天生”稳定,从指数基金的定义中就能知道,这类基金是密切跟踪指数的表现,两者之间的误差越小越好,这就跟主动管理型权益基金很不一样,后者是基金经理做决策,可以在报告期内自主进行换仓的;


其四,指数基金费率更低,来自Wind统计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1月6日,2135只指数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0.59%和0.12%;同时,4311只主动偏股基金的平均管理费率和托管费率,分别为1.46%和0.24%。




03  指数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世界上第一只指数基金诞生于1971年,在美国市场成功发行。值得一提的是,在指数基金刚登陆美国市场时也是几经坎坷,投资者对这类陌生的产品并不买账。


到了20世纪90年代,投资者逐渐改变了对指数基金的看法,起因是美市标普500指数多次跑赢市场上80%以上的股票,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尝试持有指数基金并尝到甜头,指数基金终于开始了快速发展。


我国首只指数基金发行于2002年10月份,到今天已有20多年的时间。


近年来,随着投教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内投资者也越发认识到指数基金的诸多优势,指数基金“扩容”很快。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公募市场上指数基金的数量已有1427只,合计规模达到21546.59 亿元,该规模占到公募市场总规模的近10%。无论是在产品数量上还是产品规模上,都已初具规模。


面向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公募行业依然在不断推出新的指数基金产品,指数基金产品线越来越完备。


目前,国内指数基金产品已经涵盖宽基指数基金、行业指数基金、主题指数基金、策略指数基金等产品线。除被动指数基金外,指数增强基金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围绕在指数基金上的收益增强策略也已百花齐放。


一边是密切跟踪指数的被动指数基金,另一边是Alpha收益和Beta收益兼收的指数增强基金,两大类基金的齐头并进,让我们越发期待我国指数基金市场的未来。



文中数据及图表来源:易方达投资者教育基地


(全文完)



风险提示:观点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从0到2.15万亿元!公募指数基金茁壮成长的20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