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还没阳,我还能继续战斗” 青浦区中医医院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2022-12-29 19:20 作者:哔哩小红旗  | 我要投稿

“我还没阳,我还能继续战斗”、“早上八点上班到下午五点,现在最想做的事情是换班时能透个气、喝口水”……对于青浦区中医医院急诊科护士长杨华娟来说,这周的“硬仗”她和“战友”们全力以赴,挑战不言而喻。

2022年12月27日,记者在青浦区中医医院看到,急诊和发热门诊都排起长队,医生护士在抢救室、内科门诊、留观室以及输液室之间奔波。

急诊内科的患者人数增至200人次。
医护在抢救室内外奔波。
从病房来急诊科增援的朱修乐医生,正在协调抢救室紧张的床位。
“阳康”就返岗的刘建成医生(图右),来到抢救室查看病情。
家住医院附近的钱阿姨一家人都阳了,27日中午她和家人把90多岁的母亲送来抢救室。

杨华娟说:“医院地处青浦老城区,病患年龄结构比较特殊,尤其是老年人比较多,本来医院急诊科之前有7名医生和13位护士运转,但由于特殊原因,一周来在院部其他科室的增援下,开始有了16名护士和近10名医生分三班上岗,除了内科排长队,抢救室里重症病人尤其是氧饱和度下降快的老人特别多,护理方面的工作负荷很是厉害。”

留观室内是体征相对平稳的病患,但是床位已经饱和,很多人还是想住院治疗。
医生基本没有喝水的时间,中午吃饭也是随便扒两口就返岗。
除了开药、安排住院,很多看病的人就是想当面听听医生的建议。
下半夜的补液由急诊来承担。
急诊入口处,值班护士测好体温,让病人挂号排队看病。
来急诊增援的内科病区护士长陈琼在交班前不忘给自己测测体温,“大家都说我今天下午开始满脸通红,可我还不想阳,哪里需要我我就会去哪里。

据悉,为方便市民发热就诊需求,青浦区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发热门诊、哨点诊室全部扩容,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全部设置“发热诊疗区域”,目前已经启用264间社区发热诊间,各医疗机构通过增加发热门诊场地、扩容发热诊室、增派医护人员等措施,全力满足青浦市民医疗服务需求。

青浦区中医医院新增的发热门诊原本只是发热哨点,之前这里除了常规问诊还是会按照病人的病情转运至三级医院进行治疗,但现在这里扩容为发热门诊后,两个内科诊室、一个儿科诊室,还有挂号收费、CT检查、输液留观和药师配药等配置在这里一应俱全,医生护士们从早上八点工作到晚上十二点。

12月9日以来,院方按照相关要求对发热哨点诊室进行升级,扩容为发热门诊。
很多来发热门诊的病患都是在家里四五天高烧不退的情况。
发热门诊护士长王晓燕为前来看病的患者测量体温,体温高于37.3 ℃的患者会被分流到发热门诊看病。
留观、输液区。
24小时待命的CT检查车。
发热门诊护士在交班前核对药品和数量。
来发热门诊增援的医护。

“经过一轮战斗减员,现在这里有30名医生和6名护士三班倒,不少医生护士只要体感温度下来了就立即返岗,由于每个人情况不一样,大家提前一天才能知道自己的排班,排班由一周一排班改为了每日一排班。我们也看到患者多有焦虑,但是大家的耐心和体谅更多了,只要现场队伍排队超过半小时,医务科就会启用第三间内科诊室,缩短病患就诊排队的时间。”发热门诊护士长王晓燕说。

据院方统计,12月26日该院急诊和发热门诊的接收量已超过400人次。

医护之间打招呼变成了“你阳了么?”
下午三点,急诊内科医生江丽终于可以脱下防护服下班了,她只在上午8点时吃了早餐,一直忙到现在。
曾经有急诊科经验的蔡珊珊,从其他岗位调来急诊科增援,换班的时间是大家难得来室外透气的机会。
连保安大哥也在帮忙转运病床。
抢救室里“一床难求”,这里的忙碌从未暂缓。
挂号收费、取药窗口忙而不乱。
面对不同困惑的病患,护士们的工作负荷很重。
急诊科护士长杨华娟从早上八点上班到下午五点, “我还没阳,我还能继续战斗。”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海沙尔


“我还没阳,我还能继续战斗” 青浦区中医医院全力以赴救治患者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