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长大越孤单?你不长大,才会孤单
为什么越长大越孤单
你不是孤独的,很多人都会感到越长大越孤单, 人们感叹着:“原来人生可以那么不严肃;原来友情可以比爱情更深刻。 ”人们念叨着:“再多各自牛逼的日子,都比不上一起傻逼的时光”。然后几乎所有人都会感觉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非常珍贵的事物,在不经意间离我们远去了。
这种丧失感,大致有以下四个根源:
感情支撑
亲密关系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给予我们感情上的支撑,在未成年以前,支撑我们的是家庭的亲情,而随着逐渐长大,逆反期到了,脱离家庭的愿望越来越强,你需要另一种亲密关系提供感情支撑,所以人生中最强烈的友情往往出现在18-25岁之间,而在有了稳定的伴侣之后,这种感情支撑又转移到了爱情上,友情的位置自然就会逐渐淡化了。
认知确认
学生时代是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形成的阶段,我们需要在朋友间交换信息,来认识世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也需要在社交中逐渐认识自己,来确定自己的形象,和人群中的定位。我是个开朗的人吗?我是否健谈?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我喜欢跟很多人一起玩还是单独几个人?这些问题的答案只能在社交中。在彼此的确认过程中,友谊生根发芽。而当对自我和世界的认知相对确定之后,友情也会相对淡化。
社会化
我们生来并非是一个“社会人”,小时候我们没有职业,没有固定的标签,也不熟悉那些约定俗成的社会属性,虽然每个小孩子各有脾气秉性,但大体来看,我们都是“同一种人”,有着大量的共同爱好和共鸣,这样就很容易结成友谊。而当你逐渐成长,完善,融入社会之后,分别向不同领域发展,接触不同的环境,人与人的差异,甚至差距,都会变得越来越大,分歧也会越来越多,很多曾经合得来的人就会逐渐疏远了。
陪伴时间
友谊的产生和维系,无疑需要大量的时间彼此陪伴,小时候,上学时候,我们跟朋友同学待在一起的时间甚至超过跟家人,常年的陪伴中,自然会拉近关系。最明显的,当进入社会之后,时间越来越少了,工作事业恋爱家庭……哪怕最亲密的朋友也许一年都见不了几次面,虽不至于淡忘,也确实会减少很多亲近感了。
因而,你会感到孤独感越来越强,其实不止于此,你再往前走,还会有不同的风景,其实友情在一生的各个阶段中,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一辈子的不同友谊
如上所述,我们在孩童和少年时,友谊是最易得,最单纯的,乃至于青年时,我们还可以一起飙车把妹蹦极背包游……做些疯狂大胆激情热血的事情,那时,你有这个时间,也有这个意愿,来让自己融入这种青春无悔的生活。
直到进入社会,你要成熟要圆滑要事故要理智要自我约束要克制要遵守规则要装孙子要有所成就……没人可以一上来就应付这么多事情的,于是在自顾不暇中,很多曾经亲密的人,渐行渐远。
而再往后,35岁是个重要的节点,从此以后,人们会极少向朋友倾诉自己意愿和想法了,因为他们已经对自己的人格特质,兴趣爱好,观念理想这些事有了充分的认知,他们知道自己是谁,也知道这社会什么样,不再需要通过交流而彼此确认。这个年龄段的人不会再轻易交友,不会再凭借意气相投就轻易敞开自己的边界,而会根据思想水平,文化素质,品味格调,经济水平乃至于受教育程度来筛选“高质量”的朋友,你会开始寻找跟自己真正志同道合的人,而不再出于好奇去接触三教九流。
而且,他们也不再看中是否彼此陪伴,即使是来回走动交往,也开始转向两个家庭的互动,更多时候,只需要确认“知道你在那里”,在彼此心里有个牢牢的位置,也就可以了。
而50岁以后的人,对待友情的方式又完全换了个样子,人的年龄越大,越会倾向和熟人交往,到了老年的时候,熟人社交会达到了顶峰,他们不会再试图认识新人,或者尝试新的生活,因为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所剩的时间越来越少,只有和熟悉的人用熟悉的方式交往,才会带来最稳定的感情回馈。他们已经没有时间和耐心,去重新了解,建立信任,共同经历新的生活了,时间有限,得不偿失。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子女在另一个城市闯出了一片天地,就想把老人接过去尽孝,结果真接过去之后,老人往往闷闷不乐,甚至情绪低落抑郁,其实对一辈子经历过那么多的人来说,吃的穿的用的这些物质享受已经可以退居其次了,再繁华的城市,在他们心中,哪里比得上跟熟悉的街坊邻里三姑四婶一起跳跳广场舞来的痛快。那些老哥们老伙伴,才是跟他们有相似经历,才是能够理解他们喜怒哀乐的人啊。
成年人的交友方式
理解了如上,各个阶段友谊的特质之后,你就会明白了,不是越长大越孤单,恰恰是因为生理长大了,但心理还没有适应,过渡到成年人的交友方式,青黄不接之下,才会感到越来越孤单。
友情观的变化恰如感情观一样,学生时代的校园爱情,牵牵手聊聊天,男生打球女生加油,女生回家男生送到门口……就足矣了,这是那个时侯的感情观,如果把这一套放到社会上谈婚论嫁的感情,自然是行不通的。友情观也是一样,如果观念没有随着成长的节奏而改变,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作为由少年到中年的过渡期,成年人的交友,其实更看重一种深层次的连结,长大后的我们,可以轻易看透人与人之间的尔虞我诈,也不必再在任何人面前讨好的扮演不同的角色,变得更真诚,更坦然,更加接近彼此的本性,在朋友面前,更能放松的做本质的自己,而逐渐疏远那些不适合自己的人。
年少时我们需要陪伴,需要彼此依靠,而成年之后,更重要的是互相欣赏。
能够迅速建立深厚友情的,一定是能跟你在一起彻夜长谈,聊那些“别人听不懂”的话题那些人。而维系长期友谊的纽带,无疑必须是同步成长,其实人与人缘分的本质就是如此,两颗心能够共鸣,更够彼此理解,就是有缘,而相反,即是陌路。
形象一些比喻,年少时我们是孤独的星球,期待寻找伙伴形成自己的星系,而拥有独立自我,独立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的成年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星系,他们会吸引和包容那些流浪的星球,来自己的世界安住。也更喜欢与相似的遥远星系,感受着彼此的引力,遥相呼应。
所以啊,归根结底,真正长大了,也就好了,但我知道这个时代有太多人,根本不想长大,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