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理历史小常识54——爱沙尼亚

爱沙尼亚,全称爱沙尼亚共和国,位于东欧(立窝尼亚、前苏联)。东面与俄罗斯接壤,南面与拉脱维亚接壤,北面与芬兰隔芬兰湾相望,西面与瑞典隔波罗的海相望。全境为东欧平原,属温带海洋气候。


爱沙尼亚最早与拉脱维亚并称立窝尼亚,1204年被立窝尼亚骑士团统治,但在1232年,瑞典从立窝尼亚骑士团手中夺取控制了爱沙尼亚。

1356年,爱沙尼亚的部分城市加入了汉萨同盟,因此爱沙尼亚与德国走得比较近。1669年汉萨同盟解体,1721年第五次俄瑞战争中,爱沙尼亚被割让给沙俄。

1918年一战结束后,爱沙尼亚宣布独立,第二天即被德国占领。但是德国很快也垮了,新成立的苏俄随即发兵入侵爱沙尼亚,在爱沙尼亚、芬兰和德国的共同努力下,爱沙尼亚未能被苏俄吞并。1939年,爱沙尼亚被德国交易给苏联。1941年,德国占领爱沙尼亚,被爱沙尼亚人视为解放者,1944年,德国投降后,爱沙尼亚依旧在进行抗击苏联的游击战,直到1948年。之后爱沙尼亚人被大量迁往西伯利亚。1988年,爱沙尼亚试图再次独立,1990年退化,1991年正式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