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38)

2022-11-26 19:06 作者:东爸的NERF  | 我要投稿

图解【智能空保】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

【图片 1.2-011】图解智能空保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一)

  首先还是我们惯例的总览,本次图解以八管为原型。

  当时先要声明的是,笔者没有八管,本图解来源于贴吧一位大佬的拆机图片,以及前文展示过的八管智能空保的专利图。所以在很多细节方面,本图并不正确。请不要把它当作是真的八管的内构。

  但细微的差距并不影响对智能空保的运行原理的讲解,请在阅读时无视那些差距。

  本图解为讲解便利,故只将其中两根发射管装入软弹。

【图片 1.2-012】图解智能空保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二)

  【1】.软弹。

  具体请参考前文,这里不再赘述。

  【2】.发射管。

  为了与弹匣式的吃弹杆加以区别分,笔者通常称呼其他载弹模式形成气密部分的零件为“发射管”。

  区别于吃弹杆的是,这些发射管需要手动将软弹塞入,而不是再上膛时自动“吃进”。

  发射管的一些设计与吃弹杆相同,例如带有变径设计的限位杆,以及内壁末端的变径设计。

  【3】.进气口。

  虽然有数根发射管,但进气口只有一个,气缸也只有一个。因为智能空保的存在,孩社设计师省去了增加成本的与发射管数量一致的气缸,只保留了一个,也就保留了一个进气口,这个气缸和进气口可以为被智能空保隔绝开的每根发射管依顺序单独提供发射空气。

  进气口一般会正对着一根发射管,一些发射管从上到下顺序排列的发射器的气缸进气口会正对着最上那根。

【图片 1.2-013】图解智能空保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三)

  【4】.空保(未装弹 ver.)

  此为第一空保,此时由于未装弹,空保为关闭状态。空气只会极少量的进入对应的第一发射管,而大部分会经过第一空保和第一空传进入第二空保,推动第二发射管内的软弹发射。

  【5】.空保(装弹 ver.)

  此为第二空保,被装入第二发射管的软弹顶起打开,打开的空保挡住了第二空传,使得空气无法大量进入第三空保对应的第三发射管,只能进入第二空保对应的第二发射管,推动其内的软弹发射。

【图片 1.2--014】图解智能空保的各部位名称与功能(四)

  【6】.空气传输通道。

  简称空传。

  此为第三空传,位于第三第四空保之间,在第一第二空传没有被挡住的情况下,使得空气可以进入第四空保对应的第四发射管,推动其内的软弹发射。

  所有采用智能空保的发射器,空传的数量均为发射管数-1。

  【7】.被挡住的空气传输通道。

  此为第二空传,位于第二第三空保之间。此时被打开的第二空保挡住,空气无法大量的通过第二空传进入第三空保,因此大部分空气都会进入第二空保对应的第二发射管推动其内的软弹发射。

  如图所示,发射完图中的软弹需要上膛两次。第一次空气通过第一空保第一空传进入第二发射器管发射的软弹。第二次通过第一第二第三空保第一第二空传进入第四发射管发射软弹。

《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38)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