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骆驼祥子》的创作过程,你就知道什么叫专业【骆驼祥子 2·倪文尖】

《骆驼祥子》
【由来】

老舍在1945年写过一篇回忆文章《我怎样写〈骆驼祥子〉》。《骆驼祥子》发表在《宇宙风》,而《宇宙风》的编者 陶亢德先生,他对老舍的这篇回忆文章的准确性,还是有一些微词的。

基本事实:


①到时候在英国教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而且一上来是长篇小说。到1936年的时候,老舍已经是我们文坛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作家了,但是他还是一个业余的作家。他一直的心愿是做一个专业的作家,而专业作家之路就是从《骆驼祥子》开始。这部小说是一部连载小说,从现在来看,只有24章,每一章的篇幅都是大抵相当的。
这说明了什么呢?这说明了它是为一个刊物连载量身定做的。老舍开始连载《骆驼祥子》时候,他也没有完成全部的创作,但是这个作品的架构,它的基本内容已经确定下来了。事实上,这个架构和基本内容,可以说是从老舍动念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
老师自己讲的故事是1936年的春天,他听他的同事说起他在北平(北京)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库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了末尾还是受穷。
老舍当时听完这个故事以后就说“这泼可以写一篇小说”。这就是一个作家的敏感。朋友说这个故事最初打动老舍的是这个故事的情节。是这个情节,有一个长篇的那个体量,而且有他的那个起伏,三起三落。

“车夫”可以说是在我们现代文学史上以及在整个中国现代历史上,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群体。鲁迅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章《一件小事》就叙写的是人力车夫。还比如有胡适等也写过类似的文章。呃,能代表什么呢?这代表的是在北京的那个时代,车夫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服务群体,是当时人们日常生活中打交道特别多的,而知识分子经常与车夫这个群体相接触。
②老舍这篇回忆的文章说,这个朋友说出了另外一个故事:还有一个车夫被当时的军阀抓走了,哪知道转祸为福,他趁着部队的移动之际,偷偷的牵回了三匹骆驼。
作为一个听来的故事,最初能打动老舍的是第一个故事的情节,以及第二个故事的传奇性。1936年,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他就入迷了,去收集材料。在老舍的脑子里,不断的把祥子的生活与相貌,想象变幻构造,同时,他还向朋友去打听北平车夫的生活。关于骆驼,他也试图做文章,我发现事情有点难,他人在青岛,不可能去口外,去有骆驼的地方的地方去了解更多。他在从素材到创作的过程中,他其实重心发生了一些重要的调整,一个最初是从骆驼还是到了祥子,还有一个是她在构思的时候也完成了一个从细节到人物的转变。

老鼠先生花了很大的力气去考虑一个什么问题呢?什么样的一个人物?(祥子)它是无与伦比的主要人物。
此物剧最重要的是情节先行的三起三落。又该如何三起三落呢?他要给这个主要人物祥子配其他人物,然后组织起人物的关系和故事。然后要使得这个“三起三落”让读者读起来具有可信性。

最重要的环节
箱子最初是一个积极向上,求上进,从一个年轻积极向上的拉车的车夫,变成了,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
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了,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这样的悲剧原因何在呢?

是外在环境原因还是祥子本人的内在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