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阶试炼】戏
村里的老人有的是戏迷,每逢佳节,家家图个喜庆,趁着新年开春的劲儿,街坊邻居凑在一起,请个戏班子来村里唱戏。
我也是个十足的戏迷,自幼受长辈们坐在台阶上,吐着烟圈儿,浅唱几句唱词的熏陶,常常没事时,也能跟着他们的调子,哼唱那么几句。每年就那么几天是热闹的,难得有这么欢快的日子,我自然也愿意加入听戏的队伍,搬个小板凳,早早的坐在戏台前。
伴随着梨园弟子的咿呀作响,纯澈如水浴后湛蓝的天空被染得黑的通透。深邃而又幽远的夜空下,旦角们精心策划的一场举世好戏即将粉墨登场。舞台上的演员们,俊俏的打扮,生动有趣的扮装,头饰披挂,衣香鬓影,手法身影,难以一一详述。美轮美奂的服装,配之以抑扬顿挫的腔调,好一幅惊世骇俗的“同光十三绝”!穿越历史的轮回,时空的羁绊,在这一方小小的戏台上演。
听《捉放曹》,冷冷的寒风,拨动着听戏人心中的每一根心弦,这是一代武圣义薄云天的一世情怀,最终成为街头巷里妇孺皆知的一段不朽传奇;听《霸王别姬》,英雄末路,面对秋风里一轮清朗的孤月碾碎于肃杀凄冷的乌江水,曲终人散,何必再煮酒,再言欢?英雄的一生难免于剧烈的烈火中化为灰烬。“四弦一声如裂帛”,“铁骑突出刀枪鸣”,英雄的传奇难免于炽热的火炉中迸射最为耀眼的火花,让人听到来自于内心深处阵阵松风与千山万壑交相发出层层震耳的共鸣。
每一出戏,每一句唱词,每一个动作,每一个招式,在我的内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灯光暗弱,一个年轻武生挑起一支银白的长枪,撩起洒满舞台上的点点破碎的月光,没有了配角们卖力的表演,没有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的动作设计,再精彩的演出也只是无声的附和。思绪如厚重的蝉翼,紧紧地依偎在这一方舞台之上,穿越在时空的坚强里。在戏的面前,做一番深刻的冥想,褪落数不尽的过往,冥顽不化的执念,一身零碎而又沉重的负荷,如喷薄而发的洪涛,湮灭杂念,如熊熊燃烧的野火,焚尽念想。每一句独白,每一丝明亮的灯光,都能洗涤内心深处积灰已久的尘埃。
戏如人生,演员们的每一出戏,讲究的是唱念做打。唱的是“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念的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做的是“千磨万击还坚劲”,打的是“任尔东西南北风”。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黑脸的张飞叫渣渣,现在早已伦为世人们耳熟能详的一句歌词,以至于每当我看到戏台上扮着黑脸的演员,一位豹头环眼,手持八丈蛇矛的燕地武人喝断当阳桥的场景充溢于眼帘。人生也如戏,再漫长的岁月不过是滚滚浪潮里飘起的一粒白色水沫,漫漫黄沙里扬起的一粒尘埃。再微不足道的人生也是一折有滋有味的大戏。
我们也在历史的舞台上上演着属于自己的一幕大戏,尽管慕名而来的观者寥寥,尽管剧情冗长无味也要把自己看作是一个角儿,再可口的佳肴,少放了点盐,多放点儿了糖,美味的饭食也会苦涩的难以下咽。我常常想,在灯光刹然被浓厚的黑夜吞噬的时候,当生命的大戏就此谢幕的时候,保持一份君子特有的安静与安稳,“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生命的芬芳会“冲天香阵透长安”,终究不会昙花一现,而香透千载。
夜深人静,意犹未尽,曲终人散,意境阑珊。残存的梨园之声穿透于每一处时空的缝隙,吹皱了心头每一寸平静的湖面,漾起了层层涟漪。一味地借酒浇愁,靠着酒精的麻醉,销蚀自己的情感。如果只能在回忆中品味着这场十字路口交汇处酝酿的人生大戏,辅之以悠扬久远的千古琴音,再无情的眼泪也会模糊自己的视线,从内心中漫起。我们扮演着微不足道的芊芊细草,不敢与娇媚的牡丹争艳,但也要在万紫千红的春天里留下属于我们自己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也扮演着孤芳自赏的芊芊细草,不敢与天公试比高,但也要在尘世里挺直腰杆,保留一份独有的自信,期待更为美好的一天。生活总有许多不尽人意的时候,大多数的我们不过是舞台上的配角,又不及圣人“遗世而独立,羽化而登仙”的淡然脱世的情怀,如此,煮一杯清酒,温热心中因事事的无常而突生的悲凉,抚一曲长琴,抚慰心中因惶恐而徒生的悲寂,观一幕大戏,粉饰心中因困惑而滋生的苍白。毕竟,生命不会因戏剧的终结而身形聚散,因为,这,是旦角们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