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尴尬的“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

2021-12-12 22:45 作者:帝国苍穹fw190  | 我要投稿

       “弹炮合一”一般是指将高炮和近程防空导弹集成并组成一套复合型防空系统。其根据火控系统获取的来袭威胁目标的种类和态势(高度、速度等),灵活选择用防空导弹或高炮(或是一起)进行拦截。

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2K22/SA-19)

        理论上来说,“弹炮合一”防空系统兼具传统的高炮和近程防空导弹防空系统的双重优点,拦截手段更多样、可以应对目前更丰富、覆盖空域更宽广。

        但是在目前的实际应用中,“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核心大多为近程防空导弹,而高炮更多只是起到弥补导弹“拦截近界”的作用。

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2K22/SA-19)

        当然这也是和和“弹炮合一”防空系统的诞生原因有很大关系,随着制导武器的迅速发展,尤其是武装直升机+反坦克导弹的横空出世,当时最优秀小口径高炮的4km最大有效射程、3km有效射高已经难以需求,于是引入有效射程更长的近程防空导弹的“弹炮合一”防空系统诞生了。而另外一个路线则是采用更大口径的高炮,比如意大利的76mm自行高炮。

澳大利亚Otomatic76mm自行高炮

       而一说到“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很多人第一反应就会想到毛系的两个代表通古斯卡和铠甲S1系列。

       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被称为世界世界上第一种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其于1982年完成验收并定型,于1986年正式入役。而按照苏联当时的编制,一套通古斯卡自行防空系统(即一个防空连)包含6辆2S6自行高炮,6辆供弹车以及5辆支援保障车辆。

配套补弹车

       而2S6自行高炮主要由GM-352(GM-5975.25 )底盘模块和2A40炮塔模块组成;炮塔模块包括:双联2A38式30mm机炮、八联9M311导弹、目标检测雷达(最大作用距离16-18km)、目标跟踪雷达(最大作用距离13-15km)等。

2S6M自行高炮

       两门2A38机炮通过机械装置联动,高低射界为-6°~+80°,俯仰速度为 30°/秒,采用电击发,加斯特原理,水冷,全系统重量(含冷却水)233kg。

       其待发弹为700发,备弹1904发,采用弹箱连输弹槽供弹,每门机炮最大射速为1950--2500发/分,全系统最大射速为3900(4000)--5000发/分,有效射程200m-4km,有效射高<3km

右起第三为2A38机炮,每门火炮上有一根炮管装有炮口初速测量装置,另一根炮管上有一细长体,可以阻挡炮弹,用以防止其对测试进行干扰。

       虽然2A38机炮的射速非常威武,但因为使用30×165 mm弹药,以及有后坐力大等缺点,导致其弹道“散乱”,弹道性能不能完全令人满意,精度较差,有效射程内存速相对较低。但作为一个近距离补充火力也是够用了。

       当然毛子也不是故意的,而是侧面反映了那时候的备选项目:HH-30(AK-230)、AO-188(AK-630)、AO-17(2A38) 和AO-16(新型57mm)实在是一言难尽,最适合的还是日后的2A38。

AK-630使用的30×165 mm弹药

       而9M311导弹长2.56m,弹径152mm,弹重42kg(含容器57kg),是一种助推--无动力两级导弹,战斗部重9kg,用于对抗飞行高度在15m-3500m、飞行速度在500m/s以下的空中目标,最大射程可达8km

       该导弹有一个直径152mm的推进模块(火箭发动机),并在发射后约2.6s后与第二级弹体分离。此时该导弹达到最大速度900m/s,而其平均飞行速度据称可达600m/s。

9M311导弹

        9M311导弹第二级重18.5kg,弹径为76mm,仅继续靠惯性飞行。而该导弹采用瞄准线指令制导,在导弹飞行期间, 炮长始终要将光学瞄准镜内的十字线对准目标,导弹飞行轨迹与瞄准线的偏差将自动输入计算机,并被用来校正导弹轨迹。接着跟踪雷达便将此信号传给飞行中的导弹。在导弹攻击期间 ,跟踪雷达兼任火控雷达 。

9M311导弹发射

       总的来看9M311导弹更类似“人操制导火箭”,便宜、简单,但拦截近界较大(2.5km),较容易被干扰,拦截能力也较弱,但射程足以对抗部分新威胁。

通古斯卡防空区域

       而铠甲-S1防空系统最早于1990开始研发,与它的前任是通古斯卡不算是完全意义上的替换关系而是含有互补关系在里面。于1994年造出样车,1995年8月开始测试。

       但是在测试中老版本的铠甲系统表示不佳,同时公司已经缺乏了将其继续发展和改进的经费,这个项目暂时沉沦了下去。直到21世纪在金主的支持下获得了转机。也就慢慢形成了现在的铠甲防空系统系列,但是与老版本相比,从防空火炮,配用导弹,火控系统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995年旧版铠甲系统

       铠甲-S1自行防空系统主要是将机炮换为2A38M,将导弹升级为57E6E导弹,并更新升级全套火控系统及传感器,性能更加强劲。

       据称,铠甲-S1系统最多可以同时与4个目标交战(雷达系统三个+光电系统1个),可以同时导引4-5枚地对空导弹。同时毛子宣称铠甲-S1系统的反应时间仅为4-6s,而且可以拦截低空目标。

铠甲-S1自行防空系统

       57E6E导弹采用了助推--无动力方式,为了节省成本采用无线电指令作为导引方式,也可以视作可控火箭。该导弹重94kg(含容器),弹体重74.5kg,战斗部重20kg,采用碰撞/近炸引信(作用距离小于9m),最大射程号称可达20km,射高15m--15km。该弹直径170mm/90mm(助推段/弹体段),导弹长度3160mm,号称最大速度1300m/s,平均飞行速度:射程为12km时900m/s,18km时 780m/s。

57E6E导弹

       同样的铠甲-S1自行防空系统核心还是导弹系统,30mm同样仅作为近距离补充,其早期和最新版本铠甲都出现过不带炮的版本。可以说毛子“炮弹合一”系统地位愈发尴尬。

        而在屡次冲突中,无论是通古斯卡还是铠甲表现都不尽如人意。是否有继续发展的价值也需要打个问号。

铠甲-S1自行防空系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毛子如果硬要发展弹炮合一的话,还不如使用2A42/2A72机炮,跟步战车统一后勤,弹药还能通用,并进一步减少机炮系统重量。

2A42机炮

       而莱茵金属最新开发的弹炮合一系统,Skyranger 30。则是基于改进版Oerlikon KCA 30×173 mm机炮和SkyKnight导弹(有可能,待选)。

       除了为了降低炮塔重量(降低至2-2.5吨),以下放至 6×6 轮式装甲车上外。官方也声明SkyKnight导弹的拦截近界为2km,而这个距离,30mm作为补充也是足够了。

Skyranger 30的CG图

       改进版Oerlikon KCA 30×173 mm机炮,主要变化为换装新炮管,并配备了双线圈炮口系统,允许速度测量和编程空爆弹药,附加各种传感器和撞针锁,用全电动系统替换旧的气动系统,并名为KCE。

       该炮射速为16发/s,仰角可以达到 85°,待发弹为250发,最大有效射程为3km。该炮将配备新型30mm ABM炮弹,该炮弹基于AHEAD弹药,总共携带大约160个钨钢圆柱体,总有效载荷约为200g。

Skyranger 30炮塔

      Skyranger 30目前具体配套导弹还未确定,莱茵目前正在就增加激光架束制导导弹进行谈判,但是也可以集成发射后不管的红外导弹,比如EDGE公司与Halcon合作的SkyKnight 导弹,这种导弹有效射程为8-9km,但它们的拦截近界约为2km。

拟议的导弹CG

       SkyKnight导弹长2.2m,直径115mm,翼展300mm,弹重35kg。可在最远10km的射程范围内对旋翼飞机、无人机、固定翼飞机、导弹、炮弹和迫击炮弹进行精确的地空拦截。

       该导弹号称对RAM威胁、精确制导弹药 (PGM) 的拦截范围分别为4km和6km。

SkyKnight导弹

        其实从德国的最新发展来看,弹炮合一的炮同样是为了补充导弹射程的近界,同时为进一步减重和降低复杂程度以适应更多的平台,其机炮系统的精密程度和性能都在逐步的下降。

       而同时分置的35mm高炮+导弹,30mm高炮+导弹反而在不断的推出。

天空卫士防空系统

       这样的话,也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会出现直接在布莱德利步战车直接加装ADATS(阿达兹)导弹系统,还“偷懒”的保留其25mm机炮了,部分原因因为该导弹拦截近界仅为1km(对空)

       阿达兹导弹弹长2.05m,弹径152mm,弹重51kg,采用12.5kg高能破片和聚能破甲战斗部,其最大机动能力达60g,最大速度3马赫,最大射高7km,最大射程8km。

阿达兹导弹系统

       美国在冷战后实际上采用的近程防空系统有一段时间曾是M6后卫防空战车,采用FIM-92毒刺导弹+25mm组合,但实际上FIM-92毒刺导弹拦截近界仅为200m与高炮系统相近,其实没必要多此一举搞什么“弹炮合一”。

       历史上M6后卫防空战车也没存在多久便改装了回去,复仇者最终成为了美国很长一段时间唯一大量服役的近程防空系统。

M6后卫防空战车

        而美国最新的IM-SHORD,主要任务则是转向了针对无人机等小型目标,30mm和传统的FIM-92毒刺导弹又重新登场,这时候的30mm机炮也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补盲”手段。

        而针对小型无人机这类的低速、低机动的飞行体,高性能高炮的意义也并不算很大,传统步兵车机炮客串也是足矣。

IM-SHORD

       从各种程度来说,所谓的完全体“弹炮合一”,类似M1 AGDS这样的产品,估计以后都很难实现。

       各位觉得“弹炮合一”未来发展之路如何?

M1 AGDS

END


尴尬的“弹炮合一”自行防空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