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信息茧房”中,不被接纳的自己|拒绝容貌焦虑

2021-11-01 14:38 作者:护心镜聊心理  | 我要投稿

“相信我,自信的女孩才最漂亮。”

“大夫,不是漂亮的女孩儿才最自信吗?”

这是来自《听见她说:魔镜》中的台词。化了妆又卸掉,疲惫的声线,含泪的双眼;正是在容貌焦虑盛行的社会现状中,相当大一部分女性内心迷茫挣扎的真实写照。

妆容不够巧妙,穿搭不够精致,乃至对身材和面庞的挑剔,使得很多人身陷“美丽”的陷阱。可是,称赞美丽并没有错,追求美丽同样无罪。那“容貌”为什么会成为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又从何而来?


2021.2 中青校媒对高校大学生问卷调查

六成的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容貌焦虑。其中,自卑心理、普遍流行的单调审美、过于期待他人认可、互相攀比的心理是导致容貌焦虑的主要原因。

中国青年网


归根结底,是我们没有办法进行自我接纳;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内部原因外部原因两方面来看待。

① 内部原因


这里从两个方面出发,解释我们自身因素如何引发容貌焦虑。它们分别是“错误的认知”和“消极的自我对话”。


“自我对话”其实就是潜意识引导下的“自言自语”,但并不总是用声音进行呈现,大部分时间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我们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自我对话,尽管大部分时候我们意识不到,但它们正反映着我们潜意识中透露出的问题。同样的信息,在不同的潜意识状态下,会产生完全不同的自我对话。

想象一下这样一个场景:新的一天,你的手机“猜你喜欢”推给你新的帅哥美女视频,你心满意足看完锁上手机屏幕,躺平准备睡觉。此刻,你可能会产生“看完美女/帅哥心情真好”之类积极的自我对话;但潜意识若受到自卑、讨好、攀比等心理影响,就会产生消极的自我对话——“和他们比我真是太胖了”“好像全网只有我长得不好看”,乃至“只有ta们那样才会被喜欢被重视,我这样的没人会在意”……这就涉及到了另一个方面,错误认知。


关于“美貌”的错误认知,一方面是对“美”的“规定”——只有年轻才是美的,白皙的皮肤才是美的,纤瘦的身材才是美的……流行审美的单一促使很多人歪曲了对“美丽”的认知。另一方面,是“颜值即正义”——颜值经济下,许多人鼓吹美貌带给事业、生活的优势,”颜值即正义“成了普遍观点;尽管”美丽“并不是成功的全部理由,但我们的大脑在面对挫折和困境时,总偏向于更简单、更易得的解释。即外表不够“完美”,来降低焦虑和受挫感。这种自动化的防御机制,让我们钻进了”一切都源于我不够美“的牛角尖。


也许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美丽”,可能是和谐的人际关系、成功的事业、温暖的感情等等……但关于美丽的错误认知,使得我们无法看清自己真正的需求。将目光投向自己,再与流行的审美进行对比,批判、贬低性的声音不断重复、放大,将我们引入错误的道路——舍本逐末,去苛求自己的外貌,没有了勇气和信心去追求内心真正渴望的事物,陷入痛苦和焦虑之中。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外表看起来已经足够精致美丽的人,仍处于容貌焦虑之中。因为错误的认知并没有随外表变化而改变,攀比或自卑等情结依然没能解开,消极的自我对话仍会继续持续下去。


② 外部原因


2021年8月,市场监管总局明确,严打医疗美容广告制造容貌焦虑等情形。

人民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


当下的网络环境让我们暴露在”容貌焦虑“的辐射下:美颜滤镜带来的虚假美貌、不规范医美广告的错误引导、A4腰巴掌脸的攀比和流行……让我发现了自己那么多所谓的”缺陷“。然而我们越是不想如此,类似的内容越是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也会控制不住地点进去浏览。这就形成了“信息茧房”。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我们会习惯性地从中选择我们感兴趣、赞同的部分去了解。使我们置身于特定信息的禁锢中,就像被蚕茧包裹

简单一点说,就是大数据的“猜你喜欢”和你的偏好共同作用,让你只能接触到这部分信息,从而自我设限,深陷其中。


长期生活在“茧房”中,就容易让人变得盲目,形成偏见。而在网络上加入了某一持有相同偏见的群体后,“同盟”的出现更容易演化为极端思想。受容貌焦虑困扰的人,会不断看到促成容貌焦虑的信息;看到许多和自己持有同样观点的人后,对自己的偏见和错误认知更加深信不疑,也就引发了新一轮的痛苦和焦虑。


小结:

“容貌焦虑”似乎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通病,也许看完了这篇文章,你仍然无法完全说服自己,但每当我们为此感到痛苦时,想一想困扰着自己的究竟是什么。错误的认知?消极的自我对话?还是恼人的外界信息?

下图是脱口秀演员徐志胜的一段采访,“不完美”并不是罪过,你很可爱,希望你过得快乐。


“信息茧房”中,不被接纳的自己|拒绝容貌焦虑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