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影视画面体系的构建

2022-06-15 15:35 作者:剪辑师大露  | 我要投稿

“画面体系”一词最初为电影理论家所使用。

在他们的文章中,电影理论家创建了一套体系,试图通过分析影片画面、剪辑风格、摄影构图以及导演的意识形态等来解读电影。




在一些电影理论中,画面体系还用来剖析除了影片直接展现的内容之外的其他不同含义。

比如,角色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这样一个镜头,也可以暗示人物内心的冲突,这与心理学中镜子和反射的象征意义有关。在许多影片中,当表现角色有病态人格,或正在经受某种内心的冲突时,通常会采用这样的处理手法。画面体系还有更简单的解释,即在影片中通过画面和构图的重复来给影片叙事增添其他含义。


这常为电影入及编剧所使用。重复的画面可能成为强有力的工具,用来反映影片主题、内涵,以及与影片故事情节明显相关或不同明显的象征意义。画面体系还能用来反映角色的成长,暗示重要的信息,还可以创建故事中没有明确的、角色之间的关系。


由于观影体验对画面的依赖程度很大(但并非绝对,毕竟其中还包括声音部分,即便在默片时代也不例外),因此,不管电影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大部分电影多多少少都有各自的画面体系。这种视觉的回顾和比较源于观众解读影片画面的过程——观众需要在画面内各元素之间,以及镜头之间不断地建立联系,从而理解影片的故事含义。


画面体系可能很精巧,影片中重复了某种构图、色彩或形象,虽然一开始不容易觉察到,但潜意识里已经被观众接受了。此时,可能有一些观众会注意到画面或构图的重复,并推断它们的含义,解读到故事的另一层含义。而其他观众可能会完全错过这些关系,只看到影片的主要剧情。有些创作者在影片中运用了明显的、不会被忽略的画面体系,镜头里结合了大量的符号、图形或象征意义,有时甚至以牺牲观众对故事的关注为代价。




这通常不是个好主意,毕竟画面体系最好能对影片起到辅助作用,并能添增新的内涵,而不是变成影片的关注点。

画面体系也不是仅仅依靠重复画面来达到叙事目的。比如,在画面体系中,随着两个主要人物之间关系的不断加深,镜头里两人间的间隔也慢慢靠近(通过站位,或逐渐加大焦距,从视觉上压缩两者的纵深距离来实现);或者拍提的角度慢慢从俯拍变成仰拍,以表明随着故事的发展,该角色也变得越来越自信。

要注意的是,我们不要混滞画面体系与视觉策略(对胶片类型、拍损格式、镜头和照明等的抉择)。这些因素并没有构成一个画面体系,而是让画面体系发挥作用的一些手段。这些手段需要结合画面构图、剪辑、美术设计及其他因素,一起展示或暗示一个镜头的含义。




有没有画面体系并不重要,我们也不是必须要创建一个可以单纯地讲好自己的故事,不考虑故事之外延伸的其他含义。

另一方面,创建一个画面体系将是一个令人振奋的过程,它可以让我们更明了影片故事的结构(画面体系要依靠结构来保持连贯,表达含义)。

要创建一个画面体系,我们首先要明确故事的核心理念、故事的主题与题材(在根据最初概念设计影片视觉策略时可能要进行的工作)。

一旦明确了影片故事,我们就可以设计一套画面体系,以直白或含蓄的方式支撑影片的主题思想,并始终贯穿在整部影片中。画面体系如果希望被观众所识别,其持续性是很重要的。这个体系应该有计划地去实施,只用于强调那些有助于理解影片概念和主题的内容,这也是故事需要突出的东西。

影视画面体系的构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