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华东师大311教育学考研经验
文| G同学/凯程网课学员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专业
本人本科是双非一本的教育学专业,因为本科成绩比较摆烂,与跨考状态差别不大。全程学习从3月持续到考前,中间尽管波折不断,好在结果如愿以偿。因此一定要坚持最后一刻,总有逆风翻盘的机会。
311专业课

01
所用资料
凯程应试宝典+应试题库+强化班讲义+真题汇编+热点PDF+凯程模拟六套卷。
02
时间规划
01 3月-6月
基础班+整理笔记+读教材
02 7月-8月
强化班+强化班ppt讲义+应试题库选择题+07-15年真题选择题
03 9月-10月
强推真题班+真题汇编+练习主观题
04 11-12月
热点班+16-21年模考+查漏补缺
7月8月要背书。
框架笔记比较逻辑清晰,应试宝典则比较系统和全面,可以作为我们查询知识的工具。
中间暑假就是背诵的黄金时期了,应试宝典和框架笔记基本足够了,省下的就是不断重复,暑假一定要背完一轮。
9月要开始做真题了。
强推凯程的真题班,收获与启发最大,16年以后的真题先留着。
先把07-15的选择题在暑假要做完一遍,这个时候要研究主观题,规划主观题的作答。每天一道辨析15分钟,一道简答15分钟,一道论述30分钟,卡点做一个小时。
10月国庆后开始给自己模拟。
16-22年一共7套试题,每周一套,12月前要全部模拟完。模拟的时候要给自己全真模拟的状态,上午8点30-11点30,一定要自己全部写完。
事实上,3个小时,311题量是很大的,模拟到后面手会很酸痛,但也要坚持,3小时做完一套卷子是练出来。
12月就是最后冲刺期。
心情难免浮躁,这个时候翻一翻之前默写出现的盲点,看看自己写过的真题卷就好了,查漏补缺,如果担心手生,最后考前适当再练一套就足够了。
03
具体细节
听课
早期学习中外教育史的同时,可以辅助一些历史剧或者纪录片来拓展知识背景。一来可以提升学习的兴趣,二来拓展认知,产生知识点的梦幻联动。
推荐纪录片:
1.教育史部分
《觉醒年代》 《大师》 《西南联大》 《先生》 《中国通史》 《王冠》
2.教原部分
《他乡的童年》 《但是还有书籍》 《统编教材》 《请投我一票》
读教材
前期伴随着基础课,要通过读教材对所学的知识深度理解,掌握方法。
1.粗读+精读相结合,辅助框架和记号笔。
读完一部分自己及时做框架,防止自己读后面忘前面;记号笔是标注出自己有疑问或者感兴趣的点,读的过程中不要打断,后期通过查论文来填补自己读中的疑惑。
2.初期读的时候,不要图快。
要以一种读小说的姿态深入其中,看多少是多少。欲速则不达,不要只是把书给翻了一遍,能够从中获得思考最为重要,哪怕没有全部读完。
3.学教心中收获了一种读书方法即“SQ3R”
survey读序言和目录,对本书有大致的了解和逻辑把握。
question浏览目录时找出感兴趣的几章,提出一些疑问或联想。
read带着问题阅读全文。
recall读完尝试复试,尽量复述主要观点,看是否能解决最初的疑问。
review避免遗忘的路径就是复习,并重复全面的步骤读完全书。
4.五本教材
学习教育心理学过程中必读书,只有读过教材中的例子,学习教心才不会觉得太难。
外国教育史,是有关于世界文明的知识,要补充年代背景与人物生平。
在这里,提醒一点,总有人问,超纲知识要不要学。其实对于文科来说,需要一个更广阔的视野,文科没有知识是超纲的。
如果自己对于文化背景有深刻的了解,不仅在背书过程中更加理解教育家为何会这样想,在做超纲选择题时更能基于知识推导出答案,能多学就多学。
其次试图与书中的做情感联系,就能打破这种陌生感。比如徐老师在讲裴斯泰洛齐时总喜欢称他为“裴大哥”,这就是在建立情感联系。
八大教育家一出来时,总会最先注意到他,好像他就是自己的熟人。
中国教育史这本书我读了很多遍,细读中发现了教授们写作与表达的文艺,边边角角都要读到,中教史考的越来越细了。
还有中国教育简史这本新书,是以专题史的维度横向组织了中国教育史的知识,这本书难度较大,建议在后期读,一定要在前一本书读完之再读这一本。
读完中外教育史,教育学原理比较容易了,可以说教育学原理就是骨架,教育史就是血肉。
有了教育史的积累,教育学原理不在话下。要把知识和具体现象事件相联系,用书本文字解释现实生活。
这也体现了教育学原理的应用性,教育学原理的论述题就是这样,用我们所学教育学知识去服务现实社会,比如双减,中考分流,stem教学。
背书
精细加工,把知识编码成我们熟悉的内容。
有感情的记忆,建议站起来背书,走动背书。
复述,尝试讲授给他人,即费曼学习法。
越早越好,每天学到的知识及时回顾。
不要担心遗忘,遗忘是学习的天性,重复就是抵抗遗忘的最好方式。
默写
9月要开始默写。并非每个字都写,手写出关键词,画下对应框架。
嘴和大脑高速运转,尝试复述具体的小块知识。
重要的知识点挑几个,按照规范在a4纸上答题,每晚3个简答题,45分钟(简答题可以说就是辨析和论述的基础,多练简答题)
养成习惯,一旦开始默写,不要看笔记,全部默完再查漏补缺。卡壳的部分直接标记,这才是自己记忆的漏洞,重点重复。
最开始背大框架,后期具体展开,补上每个部分。
学完一定要趁热背,教心里我们也学过“黄金十分钟”。也就是学完之后背十分钟,抵得上第二天背一小时,抓住我们的黄金有效时间。
模考
时间上,10月就可以开始了,12月前要全部模拟完。
16-22年一共7套试题,每周一套。
模拟的时候要给自己全真模拟的状态,上午8:30-11:30,一定要自己全部写完。
3个小时模拟,311题量是很大的,模拟到后面手会很酸痛,但也要坚持,3小时做完一套卷子是练出来的。


英语
01
试卷构成
4篇阅读理解(40)+大小作文(30)+小三项(30)【完型新题型翻译】
02
复习资料
单词书
恋恋有词+红宝书
语法长难句
田静《句句真研》+每日一句+学姐总结的田静语法课笔记(节省时间)
阅读
唐迟2018年课(全程无废话,建议练完一套,找错误最多的那篇文章听讲解,一篇文章讲解25分钟,不要图快,会有很大的做题思路启发)
作文
新东方小潘潘(在最初没有方向的时候,小潘潘提供的框架塑造了写作的逻辑感,但后期容易模板化,要积累一些万能句子,创造自己独一无二的模板);张剑黄皮书提供的写作非常好,写的让人眼前一亮,后期形成模板思维后,我都是在黄皮书里找创新。
小三项
初开始有听课,但时间不多了就改成看学姐做的听课笔记,干货知识的获取上,文字阅读确实比视频快,这里也推荐几位老师。
翻译:唐静呼声很高,但课程详细到大文件夹套小文件夹,我没听完,后期看了学姐整理的精简笔记;完形:易熙人;新题型:刘琦。
真题
我用的是张剑黄皮书,但另一套考研宝典也非常好,尤其翻译这块,讲的比黄皮书详细。

03
时间规划
01 6月之前
随便一本单词书,完整背完一轮;长难句学完。
02 7-8月暑假
开始做真题,分部分训练,01-16刷完一轮;听作文课,开始输入;单词书再背一遍。
03 9月10月
二刷09-16真题,积累真题词;开始训练小三项;练作文,开始输出。
04 11月后
每周模考,17-22年6年真题,刷到考前;每种类型作文积累固定几篇,持续背作文;复习真题中积累的单词。

二刷真题;打印版本

04
具体细节
单词篇
每天50个单词或者依照单词书的unit。
早上
先浏览一遍,标记生词(因为不是所有的都不认识,做一道筛选)
精细加工生词(同义词,建立联系)
每隔两页,向前复习,防止遗忘,荧光笔标记总是记不住的单词
真题应用,用墨墨背单词
晚上
抽空复习。先看荧光笔标记的生词,再看所有的单词过一遍
只有完整背过一本单词书,后期做阅读才有效;在阅读中碰到的生词要记录下来作为复习材料。
阅读篇
1. 做题
按时间做题,控制答题速度(初始一次2篇共30-40分钟,后期训练连做4篇)。
2.精读
做完不着急对答案,开始精读全文,简单句子口译,难读句子手译,整理生词以及进行长难句分析(长难句按照翻译水平做)。
再检验一下是否有要更改选项(标记那些因为不认识单词而出错的选项)整个过程耗时最长,一定要有耐心,这也是提升关键。
3.分析
对照答案,选项分析(错选原因,题型,出题意图);文本分析(文章类型,结构分析)。
善于总结出错的原因,才是提升的关键,不理解单词句子还是出题设的坑。
如果不认识单词,背单词;不理解句子,长难句拆分精读;出题设的坑,哪种类型的题目最容易出错,文章结构是什么。既要知道自己为什么对,也要知道为什么错。
4.刷真题、做模拟
6月开始就可以做真题了。
一刷可以按照一周一套卷子,分为五天完成,第一天两套阅读,第二天两套阅读,第三天完型新题型,第四天大作文,第五天小作文加翻译,做完01-16年十六套卷子;
二刷要挑09-16年,一周两套,三天过完一套,第一天4篇阅读,第二天大小作文,第三天小三项。
三刷就要系统模考了,17-22年的试卷含金量较高,一周一套,抽一天的下午完整模考一遍,自己打分。
阅读与新题型的模拟补充练习(张剑模拟卷)
外刊篇
有些基础好的同学可能还想读点外刊,以下是去年我收集到的一些方法。
外刊对于我们是一个辅助作用,要找合适的文章,即通读能读懂大意,细节部分还有一些生词。
1.如何读?
精读文章,找出main idea, 标记生词。
精读每一段,查生词(熟词生义,同义词),长难句解析,概括段落大意。
用背景知识串联文章,整理笔记。
2.如何整理笔记?
词汇(单词+词性+中文意思)例句帮助理解,区分同义反义同形。
句子长难句分析。
写作地道表达。
作文篇
先输入然后输出:
听课形成自己的模板。
理解之后背诵模板。
独立写作,01-22把考过的分类型自己写一遍。
批改,检查语法错误,以及能否有优化可能。每个类型要保留自己5篇独特的文章。
作文速练,16-22年大作文每天写一篇。
12月集合自己写过的所有文章,每日背诵默写。
政治
01
所用资料
初期;知识点精讲精练+一千题+刷题PDF。
中期:腿姐技巧班讲义+冲刺必背手册。
后期:肖八肖四+打印的热点+答题卡。
02
时间规划
7月-8月
课程:徐涛强化班(马原)
书籍:精讲精练+一千题(搭配刷题册PDF刷三遍,标注出错两次以上的题目)。如下为刷题册PDF,考研自媒体每年都会制作可以免费领取,如利之学姐。
暑假的时候开始政治复习刚刚好,学完一个章节刷完一章,常出错的地方建议看知识点精讲精练,根据错题回溯知识点来整体复习。
9月-10月
课程:腿姐的强化班(强推史纲部分)
书籍:强化班讲义+一千题错题部分再刷+知识点提要(反复看几遍)
腿姐去年的强化班课程是将近一个月上完,隔一天一节课。
马原5节选择题课,分析题2节;史纲2节选择题,两节分析题;思修2节选择题课,1节分析题课;毛中特3节选择题,3节分析题)主讲选择题应试策略,提升性非常强。
11月-12月
形式与政策热点+各机构总结的热点打印。
刷肖八选择题+反复做勾划的错题+自己总结易错点。
肖四限时做完选择题30分钟。
根据肖四大题总结答题模板(推荐空卡的课程)。
自己要模拟一遍,规划时间,调整做题速度。
考前
1.考场时间安排
选择题30分钟+5道大题各半小时
2.各题型分布
马原:单选1-2题哲学,3-4题政经(4题,每题1分);多选17-18哲学;19-20题政经;21题科社(5题,每题2分);分析题34题哲学(1题10分)。
毛中特:单选5-8题(4题,每题1分);多选22-26题(5题,每题2分);分析题35题(1题10分)。
史纲;单选9-12题(4题,每题1分);多选27-29题(3题,每题2分);分析题36题(1题10分)。
思修:单选13-14题(2题,每题1分);多选22-26题(2题,每题2分);分析题;37题(每题10分)。
如何做计划
思路:大方向上不乱,小方向上微调
1.日计划
早起知道要做什么,谁前知道做了什么
2.周计划
一周的学习进度,各科目学习经验与心得,未来一周的计划
3.月计划
知道完成到哪个程度
4.制定可行的计划(SMART)
Specific具体的
Measurable可衡量的
Attainable可达到的
Relavant相关性
Time-bound时间紧迫性
5.给计划留一些弹性,确保大进度上跟的上

每个优秀的人,都有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是付出了很多努力却得不到结果的日子,我们把它叫做扎根。
我的经验贴到这里就分享结束了,
希望大家都能顺利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