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中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绝大多数人没有一套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只有零散的不成系统的经验。对于唯物辩证法,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能力来质疑其正确性,大家要做的是学习并运用它来帮助自己处理事情。
本文解读唯物辩证法中的主要观点,展示如何构建唯物辩证法的系统。建议读者阅读完本文后,再找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关的书籍阅读,比如大学教材或者党校出版的教材,读教材的好处是能看到细节,完整的理论阐述,被论证说服。我读过中央党校出版社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十五讲》,人民出版社李达主编的《唯物辩证法大纲》,《矛盾论》,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
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个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人的感觉而存在,为人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简单的说,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而非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映物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味着其它事物都是由物质衍生出来。任何事物,都要有其物质基础,没有物质基础的事物不存在!人(生命)没有物质基础,会饿死(死亡);社会组织没有物质基础(人钱),会解体;人脑中的思想观念,没有物质基础(现实中没有与之符合的存在)会消失;信息信号没有物质基础,无法存在无法传递。
事物(事情和物体)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物质永恒发展。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事物间普遍联系,引发事物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导致事物运动变化发展。所谓运动、变化、发展,三者含义类似,概括一切形式的变化就是运动,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灭亡。
一般唯物辩证法教材内容安排: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本身具有质量体积,这就引出了空间属性。物质在空间中运动变化,由此产生了时间,比如日出日落,清晨黄昏,没有变化就不会让人产生时间的概念。
如果你是造物主,现在开始创造世界。你会只创造一种事物吗?世界上只有这一种事物,变来变去还是只有一种事物,永恒不变。如果你要创造两种事物,你如何区分、分开这两种事物呢?只要是两种事物,就必然有边界,这就涉及到空间概念了。客观存在的对象有边界(无边界意味着无穷大,意味着混沌,不可能),所以有空间概念。空间是界限,具有区分事物边界的功能,蝙蝠的空间概念与人类的空间概念不一样,不同的感官,不同的世界!
作为造物主的你创造了两个对象,同时你也创造了空间来区分这两个对象。就这样结束吗?让当前状态永恒不变?如果造物主让这两个对象相互作用,产生变化,在人类看来就是物质运动。所以结论是,造物主创造物质对象的同时创造了空间来区分不同对象,同时还让不同对象相互作用,运动变化。所以要牢记物质是本源(也许空间也是),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理学中“分子在做永不停歇的无规则热运动”很好的体现了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很自然地由原子分子组成的宏观物体也永远在运动。生活中所有的物品都会老化,就是因为组成物体的原子分子在运动。
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的含义是物质不会无缘无故产生也不会无缘无故消失。如果无缘无故消失,这个世界将没有物质;如果无缘无故产生,这个世界将充满物质。能量,动量描述的是物质运动的数量。能量守恒,动量守恒的含义是物质的运动不会无缘无故消失,无缘无故产生。如果无缘无故消失,世界将会静止;如果无缘无故增加,世界将会混乱。最初始的物质、能量来自哪里?不知道。但是要相信一种物质可以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一种能量可以转化成别的形式的能量,一件事情引发另外一件事情,这便是原因与结果的动力源头。物质守恒,能量守恒意味着无穷无尽的因果,意味着因生果,果生因,环环相扣,永不停歇。物质运动变化永不停息!世界是变化的,发展的,运动的!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事物!变化带来转机!(说句题外话,在变化中抓住不变,在不变中抓住变化,矛盾论,牛逼!)
时间是物质变化在人脑中引起的感觉,时间没有实体存在。但是,人类还是创造了时间这个概念。时间是一个虚构的物理量,虚构的概念,用于描述先后次序,用于描述变化快慢。类似的两个过程,结果一样,但是一个先结束一个后结束,如何描述这一先一后呢?那就以时间作为参照,用时间来标定。时间确实不存在,但是我们需要时间这个概念来方便生活,方便描述客观的物质世界。从时间衍生出来的概念时间要么涉及先后顺序,要么涉及变化快慢。
至此,谈了物质,空间,运动,时间。物质之间普遍联系,物质永恒发展,事物通过联系相互作用,传递运动。物质被空间分隔,物质容纳于空间中,在空间中运动,在时间(过程)中生灭。任何事物,在时间维度,要么并行要么继起;在空间维度,要么并存或者转移。时间,空间,物质,联系,变化,可以描述任何事物。斯大林有句名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以上仅仅谈论了高度抽象、作为世界本原的,哲学意义上的物质。那么如何认识现实世界中如此多样的物质呢?
现实世界中的物质有多中多样,如何区分呢?质、量、度。质指的是事物的本质规定,是一事物之所以与其他事物区分的原因。量指的是数量。度指的是事物的数量上下限度,事物质的临界点。比如一个水分子,是气态;一杯水可以解渴;一池塘水可以灌溉养鱼,一海水可以容纳一个海洋生态系统。
质是由什么规定的呢?事物内在的矛盾规定,事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内部的根本矛盾不同。这就引出了对立统一规律。
事物是如何变化的?事物的变化有数量上的变化,有质的改变。这就引出了物质世界的量变质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没有量变的积累,不可能产生质变(量变超过事物的限度,就会质变)。质变后在新质上进行新的量变,永恒发展嘛。无和有,是质的差异;少和多,是量的差异;从无到有既是量变(0和1)也是质变。请注意,除了量变质变,没有其他类型的变化。量变产生质变的例子。自然界中元素周期表中质子数不同则元素不同,核裂变核聚变,很基础很有说服力的例子。水温度不同则可以为固液气三种存在形式。人类社会中,如果一个人生活,则只能过着原始人的生活而且无法生育;几十个人则可以群居分工合作种群延续;无数人则可以组成包含各种组织的社会。
为什么量变会产生质变?如果量增加,事物内部对象之间的关系数量增加,事物对外的关系也会发生变化(数量太多系统容纳不下),关系复杂化,力量强弱对比变化,对事物的发展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如果数量减少,也是类似的道理。量变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可以形成不同的结构、组织、层级,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可以破坏原有的系统稳定性,使得事物内部的主要矛盾运动形式发生了改变,进而引发质变,比如人类社会从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量变为质变提供了可能性;量变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质变是通过无数的偶然为必然开辟道路而实现的。
事物永恒发展的过程就是肯定--否定--肯定,或者说正题、反题、合题.... 永恒发展。万物流变,无物常驻(记住永恒发展)。
以上说了某个不特定事物的特点,内在质的规定,事物的量变质变,事物肯定否定肯定,发展灭亡转化。
如何研究某个不特定事物事物呢?上面说的这是规律还是太抽象,只能作为指导原则,无法作为具体操作指南。越具体的东西,适用面越窄,越抽象的东西通用性越强,也越“无用”。
唯物辩证法给出了五个范畴,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1、内容与形式,描述事物内部的联系。
2、本质与现象,描述事物内在与外在现象的联系。
3、原因与结果,描述事物联系引发事物变化运动发展。
4、必然与偶然,描述事物的发展方向,哪些是确定的,哪些是不确定的。
5、现实与可能,描述事物的发展路径,现状对未来的影响。罗马是方向,但是路径有很多,条条大道通罗马。
如何运用五对范畴分析事物呢?
面对一个事物,我们首先分析其内部组成要素与结构,内部构造。这步对应内容与形式。内容指构成事物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把诸要素统一起来的结构或者表现内容的方式。当分析完了事物内部构造之后,我们考虑事物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外在表现。这步对应现象与本质(事物的外在表现与内在联系)。本质决定现象,现象表现本质。以上两步都在静态的分析事物,分析了当下的状况。随着时间的推移,事物将如何变化呢?这便引出了原因和结果这对范畴。注意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同因异果,同果异因等。对于因果关系,记住有因必有果,因果相生,环环相扣,永不停息(社会就是这样发展的)。原因和结果分析,这步进入了事物的动态发展分析。接下来的问题是,事物将要走向何方?趋势是啥?这就引出了必然和偶然。必然存在于偶然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背后隐藏着必然,受必然的支配,偶然是必然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在分析了发展可能的方向之后,如何朝着方向前进呢?如何到达目的地呢?这便引出了现实与可能。根据现状,分析实现路径。必然和偶然描述的是事物发展方向,目标问题,现实和可能分析的是实现目标的路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看,五对范畴描述的是分析流程,涉及了事物内部,事物与外部环境的作用、外在表现,事物产生的影响,事物的发展趋势,事物的发展路径。但是每一步内部如何去分析呢?比如在必然与偶然分析过程中,如何知道事物的发展趋势呢?哪些趋势是必然,哪些是偶然?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最后再强调下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从大量的关系中抽象出来的一般规律,其它范畴是具体是特殊。量变质变、肯定否定、内容与形式、本质与现象、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现实与可能(未来的可能性)、有无、多少、难易、高低、男女、雌雄、生死、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主客、师生、父子、黑白、日夜、阴阳、正负、成败、敌我、作用与反作用,吸引排斥等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具体的表现。
至此,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都涉及到了。有没有感觉到唯物辩证法是一套系统性的方法论认识论?
掌握规律,可以用于指导实践。比如:
世界是物质的,唯物论,所以绝大多数问题都要到现实世界中找答案。
物质决定意识,利益决定观点,物质利益决定人的观点行为。
事物普遍联系,意味着存在根据局部,经由联系,推测整体的可能性。意味着你做一件事,会影响到其他人,其他人可能会反过来给你帮助或者拖后腿。
事物永恒发展,要求人要全面的,动态的看事物,思想意识要紧跟事态发展,与时俱进,不要停留在过去。比如你磨好了刀定好了杀敌计划,敌人知道你在磨刀也不会赤手空拳坐以待毙,所以你的计划肯定需要调整。
举一个“事物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例子
蒸汽机发明之初,由于节省了人力得到推广。蒸汽机推广,提高了生产能力,使得社会各方面发展加快,养活更多的人口,又带来更多的需求,带来更多的生产,推动技术进步。蒸汽机本身需要铁制造,需要煤炭做燃料。蒸汽机的推广需要更多的铁矿和煤炭,于是铁矿煤炭产量增加,需要更多的工人劳动,为了运输铁矿煤炭,需要运输设备,又导致运输业发展。蒸汽机的发明,启发人们发明创造机器为人类服务。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为了利润,要么改进生产,要么扩大消费市场,要么扩大原材料市场,所以就开始去发达地区殖民。殖民意味着人口的流动,带来了思想技术医疗教育等的传播,整个人类联系越来越密切,最终全球化。社会发展有其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有因必有果,因果相生,环环相扣,永不停息。
物质基础,对立统一,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先存在物质,然后由物质衍生对立统一的联系,各种物质对象相互联系,物质运动通过关系网传播,永不停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