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同人】对帝国与盟军科技许可的调整建议,以及新增帝国机场的可行方案
帝国:
其实首先应该处理的是完善生产建筑升级后的冷冻血条,t4重工被大冷冻秒神仙难救
方案一:
保持现有体系不变,但每次升级为生产线提供的血量增幅从25%上调至33%。以重工为例,血量变化为2500→3125→3906→4883,加强后2500→3333→4444→5926,最终血量提升95%→137%
思路就是简单粗暴的堆血量提升帝国的容错率,如果幅度不够就继续加(
方案二:
增加大小高科核心的成本与展开时间,减少重工船坞的升级成本与时间。
3.184数据:小高科2500$/45s+大高科4000$/75s;升级750$/30s+1500$/40s+2500$/50s,总计4750$/120s
个人建议值:小高科3000$/75s+大高科5000$/100s;升级750$/30s+1000$/15s+1250$/15s,总计3000$/60s
大幅降低了帝国新开生产线的成本,t4的重工船坞掉了也没有原来那么心疼。虽然这样子改还是疼。另外可以限制ai过快到处铺波能塔长城,虽然这么调会让ai更快暴兵
方案二改:
价格调整与方案二一致,升级时间仍保持与现版本一致,但在升级的同时建筑仍然能生产单位。例如我正在爬t4重工,但是我能出天狗出波能。
之所以用方案二改,是因为这样允许经济支撑帝国边升级边暴兵。如果升级在快速花钱暴兵又花钱那卡钱卡死你去。缺点可能是代码难以实现,以及被疯狂ai不间断的冲锋创死
方案三:
比较神奇的想法,让新开生产线仅需一次升级即获得最高科技。成本对应等级
举例,如果手上有一个t2重工但是有小高科没大高科,那么我可以花1500$/40s升级成t3重工;如果这时候我新下了一个t1船坞,那么我不需要升级到t2,升级选项会被直接替换成t3升级,仅靠一次升级就从t1船坞变成t3船坞。同理如果有大高科,那升级选项就都会被替换成t4升级。当然,兵营最多替换到t3升级
这种升级方式比较像神州,不过之前升级过的建筑在上了新科技时需要再升级一次。
其他想法:
提高两个高科核心的血量以免在路上被偷袭高概率血亏(虽然这情况基本见不到)
让帝国的升级也享受纳米组装协议的加速,甚至给升级打折
t4高科新增升级项目:1000$/30s,让所有新展开的生产线初始即为t2。当然可以尝试进一步设计初始t3甚至t4的升级,成本有待琢磨
以上方案并非固定,甚至可以尝试把不同方案的部分内容串接到一起,反正就是这些方向上的调整思路。盟军干脆就全是列点子了

盟军:
基地与中继站在三次升级后,许可半径依次+1+2+3,中继站提供的拓展范围同步扩大
中继站在升级后可以获得生产序列,t2中继站可生产电厂、兵营、围墙,t3中继站额外生产矿场、机场、重工、船坞、ift、停机坪,t4中继站额外生产小高科、光谱塔
其中,中继站的建筑与防御占据同一页面,待考虑升级是否占据序列
矿车在每次升级后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维修蜂
允许收起中继站变回矿车且重新展开延续原有等级,花费500$/5s
每级提升基地/mcv和矿车25%血量,也许可以更多?
由于盟军的光谱塔、光棱坦克、未来坦克受高科影响,调整两个高科对这三个盟军对应时期的强力单位影响很大,故不做这方面的调整尝试。盟军的一大加强点甚至就是减少两个高科的造价与时间,让这三个单位尽早出场从而有效压制敌军(没想到吧盟军也能打正面了)。如果真降低高科的成本,而让升级更贵,可能就更需要以上想法了

新增帝国机场核心:
生产前提为帝国矿场,核心花费1500$,30s展开,机场血量2500,耗电50,拥有3个维修蜂,每次升级获得血量提升和单位生产许可。生产出的单位均为空军形态。
t1:天狗战机(战机形态停于机场中)
t2:vx直升机,天翼
t3:樱花特攻机,心神截击机
t4:coming s∞n(
允许友军空军降落补弹,允许友军天狗降落并获得额外10/s维修,此时使用技能会让天狗以机甲形态从机场中撤出到地面,而移动与攻击指令会令其升空,且只能命令其攻击空军。
项目:纳米护罩(400$/4s),在拥有小高科后由机场生产,发动后让对应机场内的停机获得永久纳米罩保护

首先列出各阵营的科技成本
由于t2成本较低故不作对比
苏联:
t3高科5000$/90s;t4高科7500$/135s
t3t4总计13500$/225s
神州:
t3升级2000$/60s,重工机场额外2000$/30s升级,船坞1000$/30s,总计4000$/90s;
导流尖塔1500$/18s+t4升级5000$/100s,总计6500$/(100s+18s)
t3t4总计10500$/218s,需考虑飞核心的额外时间,以及每个新生产线升级的开销
盟军:
t3高科2000$/30s+t3许可3000$/45s,总计5000$/75s;
t4高科4000$/60s+t4许可4000$/60s,总计8000$/120s
t3t4总计13000$/195s
需考虑盟军升级需占据生产序列并且容易卡电,或是新出矿车进行升级。新升级一个t4许可的矿车或基地需要8500$/120s
帝国:
t3高科2500$/49s+t3升级1500$/40s,总计4000$/89s;
t4高科4000$/79s+t4升级2500$/50s,总计6500$/129s
t3t4总计10500$/218s
需考虑帝国矿场较贵,核心在路上需要额外时间且有危险,兵营也需要一定成本进行升级,新开重工船坞升级到t4需要4750$/120s

对比结论是除了盟军明显上科技速度较快,其他三阵营爬上t3/t4所需时间基本一致,即使帝国神州看上去快了7s,核心也是需要时间抵达目的地的,实际上帝国还要更慢。
从成本上看,上t3时神州帝国略显优势,便宜1000的代价是新开生产线还需要额外花销,这也是神州t3生化流一拳较强的原因:天罡出场早,机场不用升级只需要出毕方辅助,甚至可能带上龙船一起冲。不过四阵营都有各自的反制手段,此处不赘述,主要是想解决盟军的低产能和限制生产区域与帝国新开生产线极其漫长且奢侈的开销。
如果说神州新开生产线的成本还让人能承担,盟军也认了生产区域的限制,那帝国在对战中一旦掉了高级建筑基本就和宣判死刑了一样。如果被敌军打进家里甚至拆了生产线,苏联优秀的建造与科技系统让其把新生产线拍哪都行,神州进可守(新造重工直接用技能防守)退可润(其他地方有展开的矿车且高科没掉就还有救),盟军沿袭ra2的建造方式允许其立刻插塔新补重工之类的就地接着生产,但帝国想重新获得生产t3单位的能力需要比别人多一分半的时间,早被对面风卷残云带走了。单以虐电为例都会出现被ai空军不计代价强换t4船坞的尴尬局面。当然盟军也可能有被强拆高级矿车/基地的情况,也是寄中之寄。故依个人拙见应该盟军与帝国的科技许可进行一定调整。
对于帝国新增机场是受到了其他mod的启发,脑补结论是能很好地让帝国完善体系,工作量另说(
不过又新加了机场以后,帝国升级建筑的成本就更需要调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