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号坑-KR】伊莱兹·优素福

伊莱兹·优素福·安德鲁(Elez Isufi Ndreu,阿尔巴尼亚语发音为恩德雷乌)
出生日期:1861
派系:无
定位:陆军将领
最高军衔:无
能力:A1D1P1L1
特性:随机应变、奇袭专家、游击专家、特战专家、散兵专家
独立先驱
伊莱兹出生于1861年,他的父亲叫优素福·安德鲁。1881年,优素福·安德鲁为儿子们购置了一块土地,又在1884年盖起了一座三层楼的住宅,那时伊莱兹正好从土耳其军队中逃离。优素福·安德鲁死后,伊莱兹接管了这块土地,此后这里经常受到土耳其人或塞族人的袭击。从那时开始,伊莱兹参加了阿尔巴尼亚独立运动中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
1908年,为阿尔巴尼亚独立运动提供支援的也是伊莱兹。他的声望在独立运动人士中是无法被忽略的,尤其是因为他提供自己的家产资助革命或安置流亡人士。当人们被问及其他人的看法时,这种反应体现出了他的重要性:“你不打算找伊莱兹·优素福吗?”在那几年,他的家乡成为阿尔巴尼亚东北部的爱国运动的主要中心之一。
1909~1910年,伊莱兹的名字伴随着武装起义而更加广为人知,他在起义之初就明确要求给阿尔巴尼亚以独立。因此,他在1910年被奥斯曼帝国逮捕并关入塞萨洛尼基的监狱,这是青年土耳其党人的阴谋:他们把伊莱兹看作最顽固的阿尔巴尼亚独立运动领袖,假意邀请他参加谈判,然后设下圈套将他抓获。然而,阿尔巴尼亚人没有屈服,伊莱兹的侄子优素福·谢希尔·安德鲁带领起义部队继续抵抗并向奥斯曼帝国施压,于是伊莱兹很快被释放。
阿尔巴尼亚独立后,伊莱兹多次参加对抗塞尔维亚和黑山军队的战斗。1912年11月,塞尔维亚人大举入侵,伊莱兹发动当地民众奋勇抵抗,塞尔维亚人损失惨重。为了泄愤,塞尔维亚军队将伊莱兹的祖产付之一炬。

科索沃的抗争
1916~1918年,由于阿尔巴尼亚当时已经不存在,伊莱兹在奥匈帝国躲避战乱。奥匈帝国意识到伊莱兹等人在对抗塞尔维亚方面有很大用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皇帝授予他奖章,并让他和其他阿尔巴尼亚流亡者建立了科索沃国防委员会。该组织在斯库台成立,目的是从科索沃全面驱逐塞尔维亚武装并再度实现阿尔巴尼亚独立。
1920年,卢什尼亚大会开始后,临时政府计划立即驱逐占据科索沃的塞族武装。军队由艾哈迈德·索古负责,普伦克·佩尔维齐指挥,还从阿尔巴尼亚各地动员了大量民兵参战。在这场血战中,塞尔维亚人遭受超出预料的损失,完全从科索沃撤出。伊莱兹和普伦克·佩尔维齐成了朋友,两人互相赞赏对方在战斗中表现出的卓越才能。当佩尔维齐向科索沃运送武器时,伊莱兹请他到家中做客并说服佩尔维齐将武器转交给他来押送——事实上,伊莱兹支持阿尔巴尼亚的政治反对派,即鲁斯特米和范·诺利。
1922年2月上旬,阿尔巴尼亚政府和科索沃的矛盾激化。伊莱兹打算协助反对派推翻王国。姆塔尔·卡洛希(Mftar Kaloshi)也将与伊莱兹一起离开,而穆拉特·卡洛希(Murat Kaloshi)则被要求占领狄布拉州。同时,谢夫克特·科尔察(Shefqet Korça)上尉和800名士兵正在解除Zerqan的武装。政府在这次“ 狄布拉叛乱”运动中派遣了阿齐克·尚(Aicic Cham)上尉和萨拉乌丁·布洛西姆姆(Salahuddin Blloshmim)上尉,他们带着军队原本应该平定叛乱,却半路上倒戈,为伊莱兹的进军扫清了道路。伊莱兹率领370名民兵,总是在夜间行军,而没有遇到政府军,向着地拉那逼近。在地拉那,除了少数宪兵之外根本没人保护首都,伊莱兹的出现引起了极大恐慌。
马利克·弗拉舍里(Meleq Frashëri)少校临时征召了25名宪兵,在穆索·卡皮诺瓦(Muco Kapinova)上尉的指挥下,由270名民兵保卫他们前去对抗伊莱兹。战斗始于意外,结果一半的宪兵被杀,马利克受伤。尽管穆索·卡皮诺瓦(Muço Kapinova)建议骑马返回地拉那,但马利克没有听到回音,一直待在原处,直到伊莱兹抵达为止。他被伊莱兹当场击毙。
1922年3月8日,伊莱兹的先锋队抵达地拉那。斯坎德培二世在此期间几乎没有政府权力,他试图偶尔采取措施保护首都。当地拉那成为战场时,政府与代表们在总理办公室开会,决定离开地拉那,逃往埃尔巴桑。因此,第二天早上,除艾哈迈德·索古之外,整个政府慌不择路地逃离。危急局势由附近的普伦克·佩尔维齐上尉扭转,他成功封锁了旧集市的叛军,并在经过16小时的战斗后将其击溃。叛军被迫返回达吉蒂,很快被佩尔维齐剿灭。伊莱兹等叛军头目被判处死刑,但英国实施了干预,斯坎德培二世于是被迫赦免他们。
1924年,六月革命爆发。伊莱兹支持范·诺利,而沃尔拉齐和索古在塞尔维亚支持下试图颠覆这一革命政权,同时塞尔维亚再次入侵科索沃。伊莱兹无法抵挡,被迫放弃他的家园,逃回阿尔巴尼亚。

IF路线:退无可退
在丢失科索沃后,阿尔巴尼亚反对派失去了一个稳固的据点和地下武装组织。此外,他们在阿尔巴尼亚国内的状况也日渐险恶。沃尔拉齐和索古为了防止反对派闹事而不惜割让科索沃,这种卖国行为引起了大多数群体的反感。从塞尔维亚再度占领科索沃以来,抵抗活动从未停止,伊莱兹在当地继续开展武装斗争,同时对抗阿尔巴尼亚和塞尔维亚人。
20年代后期,科索沃游击队主要的支持者变成了保加利亚。保加利亚处于四面受敌的状态,所有邻国皆抱有敌意,连背后的盟国奥斯曼帝国也许都有趁火打劫的可能。但是,塞尔维亚的安抚政策极大程度地分化和瓦解了游击队,这让伊莱兹收复科索沃的希望变得愈发渺茫。
当阿尔巴尼亚被迫和塞尔维亚联合时,伊莱兹判断对保加利亚的战争将会很快开始,那时游击队会面临难以想象的压力。鉴于奥匈帝国曾支持科索沃以牵制塞尔维亚,他前往维也纳寻求支援。奥匈帝国答应一旦再次对塞尔维亚开战,会考虑将科索沃重新划入阿尔巴尼亚,前提是阿尔巴尼亚必须站在奥地利一边。
伊莱兹对奥地利的期望在1939年破灭了,他终于意识到奥地利人和奥斯曼帝国毫无区别。贝尔格莱德协约已经崩溃,伊莱兹回到科索沃,号召游击队和塞尔维亚人团结一致对抗奥地利的入侵。从1939~1943年,科索沃游击队同时支援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游击战,有力地牵制了奥军的精力。伊莱兹本人依旧是民族主义者,但当早期抗击奥地利的主力国民阵线倒戈投靠奥地利时,伊莱兹立即放弃了和他们的合作。对伊莱兹而言,他希望阿尔巴尼亚保持独立自主,绝不能依靠外国的傀儡。
科索沃在战后的地位,依赖于阿尔巴尼亚先锋党和塞尔维亚人的协议。1944年12月,伊莱兹离开科索沃,前往地拉那和他的科索沃同乡阿里·凯尔门迪谈判。12月29日,伊莱兹在返回的路上被土匪打死,终年83岁。阿尔巴尼亚先锋党追认伊莱兹为革命烈士,他的科索沃游击队后来被收编进入人民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