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教育出“健康”的孩子,那么什么是健康?
因为假期的原因,和很多朋友在一起讨论,现在的教育到底是为了什么?双减之后,高学历、高文凭甚至是好工作,肯定不是教育的终点。职业教育虽然如火如荼的在推进,但是教育的目地并不是带给孩子一份好的工作。
那么,教育的目地或者本质到底是什么?
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我们到底怎么理解教育。教育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健康当然不是指身体而是指心理的问题。
2020年青少年抑郁症检测率达到24.6%,相当于4个孩子中就有1个孩子有轻度抑郁甚至是重度抑郁,重度抑郁比例约7%。这还是在学校筛查的结果,实际上真实情况比这个数据更为严峻。
而且我们也讨论了像空心人、仇视家庭等等社会问题,自然而然的我们讨论到了教育的“最”核心的目地。咱们说的再简单些,教育的意义,不是我们把孩子教育成什么人,而是我们如何帮助孩子成为他们想(应该)成为的人。
以前,我们的教育,最最传统的教育,就是我们为孩子制定一个目标,比如说清华、北大,然后把孩子像上紧发条的玩具一样,让他不断地向前跑、向前跑,一旦松懈了(或者我们觉得松懈了),我们就上紧发条,一旦松懈,我们就上紧发条。这就是最(原始)的教育的状态,所以说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孩子要为了一个自己不理解(没概念)的事情去努力,而我们家长们要时时刻刻的关注,不让他和我们自己放松!
现阶段的教育或者是说双减之下的教育,实际上就是吧这个目标给“摧毁”了。通过更慢的节奏,更丰富(不专注学科)的学习内容,让孩子理解自己,同时也理解在不同的阶段(年纪)应该面对什么样的问题。如何去应对、制定一些小(阶段)的目标和小(阶段)的学习策略,换句话说,就是让孩子学会学习。
当然,这样很好,最少比之前盲目的制定目标(清华、北大)和全国一个目标(清华、北大)强,因为目标可以慢慢的寻找了(当然也需要感悟)。
这就衍生了一个问题,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到底是什么?
简单的说,就是让孩子不但要做自己,而且他要发现自己、探索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只要发现自我,还要有勇气承担(这个过程中)错误、承担失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寻找自己的定位。
但是知易行难,为什么?我们自己在寻找自我的路上,已经走了几十年,找到了吗?
孩子在不了解社会、不了解人性、不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怎么能找到所谓的自己的定位呢?但这就是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对立与统一。
以前我们最重视学校教育,认为学校教育就是(教育的)一切,上大学是一切、上好大学是一切。学校让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考试、排名落后,你就是失败者。
这是一个漫长的年代,也是复杂的年代,近30年,我们的教育(孩子)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之间徘徊,总的来说是慢慢的过渡了,以前比例(学校VS家庭)80%对20%,现在65%对35%吧(也达不到)。
家庭教育做的就是关注孩子的个性,、性格、情商、关注孩子的目标和自我。我们要求或者倡导的差异化教育、个性化教育,就是我们要求学校做到家庭教育的工作(导致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几乎不进行孩子的社会教育,因为社会教育才能让孩子清晰的了解到自己的定位。很多家长可能认为孩子没有所谓的定位,因为他就是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他有什么定位。恰恰相反,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
我们用更玄学的话来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命运,而这个命运就类似于我们自己的定位。当然啦,并不想在这里探讨玄学的东西。
以前我认为教育就是:家长可以做到他想让孩子成为那个人,因为他成为了更有戏的人,也成为了孩子的好榜样。
后来我认为,良好的教育是家长应该让孩子成为超越自己想象的那个人,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其实还是束缚了孩子,还是基于我们自己的时代和基于我们自己的认知。所谓孩子突破我们的想象,那还是给孩子设置了“界限”。
现在让我说,那我会告诉你,孩子(教育)成长最高的境界,或者是说最健康的教育,应该是让孩子自己去想象(去规划),而在他实现想象的过程中,我们给予他帮助和支持,让他可以战胜困难、坚持自我,这才是一个更好的教育状态。
再换一种说法,如果你把教育理解为学习,那么你就很难突破学校教育的这个观念,你必须要理解到,学习只是教育的一部分。
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和一体的一个成长的过程。换句话说,即使我们现在已经成年了,我们是不是也会去学习?如果是学专业知识,其实也是学校教育,那么我们养育我们的子女、赡养我们的老人和我们的爱人同甘苦共患难,这也是一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就更不用说了,我们要与时俱进,跟着这个社会的发展,一步一步向前走。实际上,孩子也是一样,只不过他们现在是孩子,他们更倾向于接受学校教育而已。
如果你搞不明白这个道理、这个逻辑,那你的孩子就永远停在了学校教育这个层面上,就停留在你给他制定目标,他努力去学习的这个状态上。那么如果离开了学校或者是学校这种学习环境,他们就会停滞不前。
所以,最简单(最好)的教育,就是让孩子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失败,走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