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头鱼的配对
常常看到鱼单上有对装隆头鱼,不少人买回去之后几个月公鱼就死了,然后母鱼随着时间推移变成了公鱼。此外,还有的配对雄雌鱼其中一方死了,有人就考虑是否需要购买一条补充。针对上面这些情况,我也查阅了论坛的一些资料,下面就简单翻译了下r2r的隆头大佬hunter关于配对的文章(原文地址:http://www.reef2reef.com/ams/pairing-wrasses-thats-not-how-any-of-this-works.3/),分享给大家。
首先,在野外,大多数隆头鱼都是成群生活,由一群雌鱼和一条占统治地位的雄鱼(通常成为“大公”)组成。通常情况下,在这个群体中也会有一些处于过渡期的雄鱼——从本质上来讲是伺机超越现有雄鱼并成为统治性雄鱼的鱼。在这个群体中,有明显的等级制度。雄鱼主导,雌鱼和过渡期雄鱼只能顺从。这种关系与花鮨属的鱼类似。隆头鱼并没有像小丑鱼那样存在“配对”关系。

接下来我们进一步探讨雄性和雌性隆头鱼的关系。隆头鱼都是先雌后雄、雌雄同体的。在幼鱼时期,都是从雌性开始。如果群体和环境允许,它们就会从雌性转变成雄性。当雌性开始转变的时候,它们就变成了过渡雄性,或称为亚雄性。在亚雄性阶段,变回雌性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并且偶有发生。如果这种转变持续下去的话,最终这条鱼会变成雄性。事实上,这已经是终点了,也就是说变回雌性是不可能发生的。
本质上讲,在一个群体中的所有雌性都在持续不断地尝试转变成亚雄性并最后变成雄性。也只有等级制度和目前占统治地位的雄性在阻止这种情况发生。在这个群体中的亚雄鱼会一直等待机会,直到统治性雄鱼死亡或者一条亚雄鱼在受到挑战时击败统治性雄鱼。这种情况就像一个坐在宝座上的国王,在旧国王被推翻或离开王位之前,都不会有新国王。然而,每个人都想当国王!
人工水族箱是很难成功复制大自然的。在鱼缸里,不管是否存在更具优势的雄鱼,所有的雌鱼最终都会转化成公鱼。通常,如果有更具优势的雄鱼存在,新转变的公鱼最后的发色会更加好。然而,原来那条雄鱼的生存也成了问题。当发现有明显的攻击行为时,就很有必要把一条雄鱼捞走了。出于这些原因,同一品种的隆头鱼我从来不放超过一条。我曾经试图在丝隆头鱼属(Cirrhilabrus)、海猪鱼属(Halichoeres)、副唇鱼属(Paracheilinus)中保留过一对和三条雌/雄性隆头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都是所有的雌鱼都变成了雄鱼。在丝隆头鱼属和海猪鱼属中,我不止一次发现雄雌鱼有规律产卵的情况,只是雌鱼在几个月后便转变成雄鱼。我花了很多时间精力并承受了各种失败,我尝试了一对/三条/一群鱼养在一起,而结果却让我感觉并不值得这么做。
每个品种饲养一条并搭配其他品种是比配对、群游更好的选择。只要谨慎地选择品种,避免某些物种,并遵循一些规则就行。每一条隆头鱼都极有可能转变成雄鱼,最后变成颜色鲜艳的“大公”。此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这种混合群体的层次结构使得个体之间的夸示行为更为频繁。(PS:同时会减少丝隆头鱼属的雄鱼在人工环境下褪色情况的发生)然而,这种混养的唯一缺点可能是需要一些耐心。如果买到的隆头鱼是处于幼鱼或者雌性阶段,它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变成雄鱼。这个时间跨度可能很大,短则需要几周,长则多达数月,不仅仅取决于鱼的年龄和成熟度,还取决于鱼缸中和其他鱼建立的等级制度。
所以,请不要尝试去配对你的隆头鱼。在最好的情况下,它们可能会和谐相处一段时间,但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最后还是会败给时间。天性使然,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