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家》作者的话

2023-02-19 02:13 作者:FD4A  | 我要投稿

诗歌毕竟是一种文艺,要将“矛盾和斗争典型化,造成文学或艺术作品,就能使人民群众惊醒起来,感奋起来,推动人民群众走向团结和斗争。”而本诗能造成这样一种播放量和争论,看来好说歹说都是抓住了什么矛盾的。

这里反映了什么矛盾呢?是教导者和求教者在哲学这一方面的矛盾,而本诗将火力集中于教导者身上,是因为我认为中国广大的劳动群众来没有得到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教导——我们缺乏这样的教导者,而真诚的求教者是不缺的。而有些同志也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凭什么全是教导者的锅?你求教者没有问题?不错,实际当然是有的,而且不可能没有。你说的是把庸俗当作朴素的蠢人,而我说的是把朴素当作庸俗的“哲学家”,你说的是一个方面,我说的是另一个方面。如果本诗中的“我”叶公好龙、妄议哲学、十分懒惰、没有常识、三番五次提出荒谬的问题,那么你们的指责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是抓住了问题的主要方面的。

但诗中的“我”是这样的人么?又或者本诗的语言加上你的认识,反应出了一个怎样的“我”?有的人认为“我”没有错,有的人认为“我”问题很大,这又是怎么回事呢?看来是读者内心早已有了不同的立场(或意识形态),于是从不同的角度解读诗了。我认为这一点反而比本诗更有争论和分析的价值。诗是艺术的,只是间接投影出作者的观念和立场,于是可以抛开许多矛盾刻画其中的一对,来取得具体的效果,而你们发的论战性的文字却是直接展现着你们的意识形态,这些比本诗有意思的多,对于亲身讨论的同志们来说教育意义更大。

扯远了,回到《哲学家》本身吧。对于诗中“我”的形象,我设想的并不是一个死缠烂打的蠢货,而是学习了阶级斗争理论,有一定马列毛常识的求教者。他在生活实践中碰上了他人提出的哲学问题,又苦于自身理论水平不足,于是向他人求教,于是遭到如此诘问。。注意“我看了看我的读书计划”,他是按照自己的步伐进行着学习(循序渐进的),只是暂且没有专门去读哲学大部头,短期内也没有空档去读他们,这才“暂且去问下一个人”,又得到了奇异的回答,于是有了思考,于是有了第三节的高呼,大喝一声“你有病!”,令有疾者醒悟,令无疾者预防。

本诗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不过评论区将这个话题做了有益的延伸,我们来考察一个典型。(多讨论讨论,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
“一加一都没学会,还来问我抽象代数?我给你书单还tm给我扣帽子,老子不干了(当然,你们可以看出艺术处理过的气息)”他们的确在哲学上不专业,但你不能把他们的朴素辩证法贬为一加一之流。实践是第一位的,从实践中亲身得来的活的辩证法比写在书上死的东西好一万倍。而过去的一切哲学家(乃至一切知识分子)都是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中汲取材料加以整理、发挥。与今天的人们相比,他们能接触到的材料少的多,辩证法的运动也不常见,更没有马恩列斯毛的科学著作可读,怎么非得从他们的大部头里得到相当的正确性?这就像革命的工农在很多方面上比旧时代的知识分子还要进步、还要正确一样。当然朴素的东西是可贵的,而科学的东西是不可或缺的,谁要是把它们对立起来,把庸俗当作朴素、把朴素当作庸俗,我就怀疑这人正是本诗中所刻画的对象。

引用一段吧:“例如,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9]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而这对于哲学,我以为也是适用的。以此结尾
与君共勉。

《哲学家》作者的话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