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短篇7—追猎“墨尔本”号
一:
一艘被漆成墨绿色的航空母舰停在一群小岛中间,身旁围绕着七艘驱逐舰,分别来自中立国联邦和德意志帝国,双方的海军在此地会师。
此时,在NV-2的舰桥中,双方指挥官正在与对方进行亲切友好的交流。
“所以,说了这么多,打了一个星期的海战,你们德国海军就始终找不到敌人的踪迹?”
“怎么是我们找不到?明明是中立国联邦的空军掩护实在是不合要求,已经误伤三次我们的护卫舰了,”
“…空军误伤确实是我们的问题,这个我们承认,不过你们能不能找到点能炸的东西过来?没有目标,我们的航空兵每天起飞巡航,就只烧钱?”
一个金发女子,身着浅蓝色的中将军官服,从门口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卷航拍照片。
“我们发现一些踪迹了。”
两边的兴趣都被提了起来。“什么踪迹?”
“通过分析我们的巡逻舰队被袭情况,我们推算到了敌方舰队的航路。它们在沿着雷暴海域前行,我们的侦察卫星连完整的照片都很难拍到。”
地图上标了一根线,很显然,它确确实实地是一直在沿着雷云的方向前行,而这是为了逃避追踪。
“那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就目前为止,本海域最后一支舰队应该就是它。”德意志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卡尔莉姆把手套一摔,就带着自己的人走出了舰桥。
“做好德方不参加舰队决战的战斗准备,想办法从总部把X-22导弹巡洋舰叫过来。”
“是!”
二:
Z-343收到了来自总部的命令,它即将作为那艘跟踪船前往雷云区。在出发之前,舰队为它改装了低平雷达和短宽式桅杆天线,以减小海浪和雷暴的影响。
舰长整理了一下自己戴歪的帽子,看了一眼整船的情况。这名舰长的第一艘战舰是驱逐舰“德温尼茨”,到今年,他已经和驱逐舰打了十五年交道,正因为他充足的经验,才让他和另两艘驱逐舰一同前往。
“Z-343,要进入雷云了,情况如何?”
舰长莫肯-华尔打开无线电,短暂地呼叫了一下小分队旗舰。小分队旗舰无应答,但留下了一个明码通讯的持续消息浮标:“安静,敌方舰队情报未知。”
“继续呼叫吗?”
“不,照着莫林-安蒂斯的意见来,关闭无线电,打开基础信号顶灯。”
Z-343标准的蓝白相间色船体在海浪中穿行,一层又一层的海浪打在它的前甲板上,它突出而向前倾斜五度的前端甲板此时成了排水方便的好设计。一旁艰难航行的Z-345此时已不得不紧闭垂直发射井,金贵的导弹装备可不能进水。
“我想,如果不是要完成任务,我一辈子都不会来这种雷雨交加的鬼地方。”
Z-343舰长莫林-安蒂斯又确认了一遍航向和距离,对照了一下周围的岛礁,确保一切都万无一失。
“舰长,根据总部的情报,只要在这里持续航行,那支神秘的舰队就会来找我们,对吧。”
“对的。”
“那要是它们真和我们相遇了,我们能否战胜它?”
“能不能战胜,就看我们跑的速度快不快了。”
船员们都躲在舰桥里,这天气确实没必要在舰桥外工作,只要在舰桥里调控舰艇集成设备就好。
“据说,影子舰队在这里部署了两艘巨型战列舰,比我们'塞尔维亚'级战列舰还要大很多,之前战斗的时候一直没见到它的消息,难道是它们?”
“就目前的形势看,确实有可能是它们。但如果是那两艘巨型战列舰,它们的速度是不是太快了一点?”
“我倒觉得是一支门塞列特级巡洋舰编队。”闲的没事的深水炸弹投放员也插嘴说道。
“或者威斯威堡,早就听说它的大名了,就是没见过它的样子。”一名新兵正控制着电动舵稳,听到他们在讨论这个话题,也想把自己的想法提出来。
莫林-安蒂斯已经排除了门塞列特级的可能,原因十分简单:它们没有这么强的续航能力。而只和苏联舰队交过手地威斯威堡级更是从来没听说,在他看来,唯一的可能就是撞上大块头。
十多分钟过去了,他们也渐渐进入雷暴的深处。里面并不是漆黑一片,也能看得见东西,只是昏暗罢了。
“嘿,揭晓谜底了各位!”
一直在用大型观瞄镜的手动火力指挥员发现了奇怪的目标,Z-343正前方三十公里处、可以隐隐约约地看到船顶航行灯。航行灯有四盏,两盏高,中间相隔得很远,而低的两者似乎是在后面,等着前方的大船为自己开出一条路。
“威斯威堡的话,没有这么高,总不可能是哈利克萨级准巡洋舰,没有这么好的恶劣天气航行性能。矮的两者应该就只能是门塞列特D型了,后部用二层的炮塔换装了三个六联装导弹发射器。”
“这距离已经很近了,敌人应该没有先发现我们。”
“但如果一直在雷云区里,就没办法进行对我们有利的舰队决战啊。”Z-344舰长威瑟-科斯特提醒道,毕竟这次的主要任务还是给主力部队提供坐标。
“把他们逼出去。”
“怎么逼出去?”
“让水下重雷室开始装填,装填好了就沿着十一点钟方向发射。用深水鱼雷把它们赶出去。”
鱼雷很快就装填好了,八根黄铜色的,前大后小的流线型粗棒从船底放出,前后各有一截小水翼,背后冒着电螺旋桨推动时产生的微小尾流。
估算着重型鱼雷航行的时间,莫林-安蒂斯有些兴奋德搓着手,和这种大怪物见面会让他激动。
足足放了三次鱼雷,终于,那艘体型巨大的战舰向雨区外转向,刚打算回转;却被一波又一波的鱼雷向外驱赶着,不得不向外转舵。
“马上它就要出来了……”不远处的中联巡洋舰舰长开尔科-鲍威尔举着望远镜,先找到了Z-343的位置,然后再向它的前方看去。
一艘巨大的战舰从雨云中穿出,它的金属炮台和甲板被雨水洗得发亮,它的雷达开始恢复运转,不停地转着圈,将电磁波投向四面八方。
“哦,我的天哪…”开尔特-鲍威尔的望远镜被惊得掉了下来,敌军战列舰少说有半公里长,上面能看到数不清的203毫米副炮,127毫米副炮与列在主甲板建筑左右两侧的六联装导弹发射器。
副炮在第二层侧火力点,导弹在第一层,还有数不清的垂直发射系统,安装在前后双舰桥之间。
最惊人的还是她的Geu/22-533毫米主炮,四门完全体三联装533毫米主炮被安装在前后专门设计的主炮台上,每个炮塔周围的角上都安装了一门九管21毫米近防炮,而且都有分别的火控雷达——包括前后舰桥上的四座和船只中间的那对,这艘船足足有二十二门可以用的近防炮,对于目前的主力火力来说,这就是如同绝壁的防御阵列。
“不好,它的炮塔转过来了,快掉头!”
巡洋舰“红色海胆”号立刻掉头,向着主舰队的方向逃跑,但还是被“墨尔本”号的巨大主炮所击中,被击中的中部发生了无法控制的断裂,这艘巡洋舰便断开成两半,沉入海中。
“马上就要到云层外了,准备战斗!”
Z-343的105毫米主炮已经上膛完毕,它瞄准那个低矮的灯光,决定先打小船。
可当它驶出雷云区的那一瞬间,它面前的景象简直让它难以相信。
“哦,天哪,这是我见过最美的战列舰了。”
墨尔本号两个五棱柱形的舰桥在太阳照射下,闪着浅蓝色的光芒。四个相隔极远的航行灯,只是那艘战舰舰桥顶灯与前后灯给他的错觉,没有四艘船,只有一艘船,那就是巨型战列舰墨尔本。
“开火!”莫肯-华尔指着它:“拖住它的脚步!”
前后四座双联105毫米速射炮倾泻着自己的火力,前置的垂直发射井将四十八颗Mac-10A反舰导弹送上天空,但几秒之后,炮弹完全无法击穿墨尔本号的任意一角,只是打坏了两根栏杆,导弹则在六公里处被近防炮拦了下来。
“怎么回事!炮手,装上钨芯穿甲弹!”
“报告舰长!装的就是穿甲弹!”
墨尔本号似乎不屑于用主炮攻击它,露出它的侧面副炮组,九门三联装127毫米副炮的炮弹全都向Z-345打来,Z-345薄弱的装甲被打得粉碎,锅炉的爆炸将它整个带入海底,一分钟不到,它便沉没了。
“长官,它好像在向我们看过来。”
莫林-安蒂斯把手中的花生壳扔进海里:“倒船,撤退到雷云里去,准备释放鱼雷。”
轰隆!
不是打雷,而是战列舰的主炮开火声,有七艘中联护卫舰“先锋队员”级来到了这片海域,在空军雷达的搜索下,这艘巨大的战列舰的位置被暴露给了整支联合舰队。领队的护卫舰被一颗533毫米高爆弹击中,上层建筑连着底部的锅炉仓一并爆炸、立刻就沉没了。
“跟随进攻。”威瑟-科斯特看到了雷达上的战列巡洋舰标识,决定跟着它们冲上去。
而Z-343逆着它们,向后方的暴风雨区撤退。
“我们不进攻吗?”
“她还没有用导弹呢,这不是她的全力。这盘要是没有战列舰或者超级航母陪练,谁都冲不上去。”
说完,已经有两艘战列巡洋舰和六艘驱逐舰随后向前跟进,它们向“墨尔本”号展开了新一轮炮击。
波莫森科级战列巡洋舰340毫米主炮的炮弹接二连三地打在“墨尔本”号厚重的装甲与甲板上,除了留下浅坑外,基本没有造成伤害。而“墨尔本”号的主炮则能轻易洞穿它们之中任何一艘的主装甲——快速围剿战变成了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这么硬?”莫林-安蒂斯也有些惊讶了。看着友军发射的近程鱼雷撞击在它的复合防雷鼓包上却毫无杀伤力,他把望远镜丢到一边,自己喝茶去了。
“别管了,管了也打不穿。”
天上有轰炸机的声音,数十架从后方飞来的中联战斗机飞越云层,对着它投下反舰导弹,反舰导弹落下一段距离,便点燃发动机,全速向敌方冲去。
“墨尔本”号先是开启电磁屏蔽,见对飞来的导弹没有作用,便发射了许多防空导弹来迎敌。它的舰尾本该是一门三联装203毫米副炮——和舰首一样,但为了弥补制空权,现在装备的是四架K-127“海鸥”垂直起降战斗机。见敌机似乎准备进行轮番攻击,这四架水上飞机被编成两组进行作战。
“看,水上飞机出来了。影子舰队那几门新近防炮好像有75度仰角,专门为空中压制设计的。”
“他们从那次大战中学到了很多东西,不可否认,他们也在进步。”莫林-安蒂斯把Z-343的信号通过卫星与后方舰队直连,以辅助瞄准。
有三颗潜射对舰导弹从舰队方向飞来,但被中防空圈用密集防空导弹拦在了数十公里外。
“差不多了,主力舰队暴露了,让主力准备转移。”
“为什么?”
“快点!还有防空也要拉上。”莫林-安蒂斯命令道。
“墨尔本”号打开了它密密麻麻的导弹垂发井,足足有五六百个,还不包括扛在副炮塔上的高音速打击弹。
“真的吓人,但我想,它现在已经忘记我们了,趁着雷云消散,我们也去偷一把。”莫林将全船电话线拽了出来,自己接入指挥塔:“各单位注意,按照训练的十三号预案进行游击作战,务必摧毁尽可能多的近防炮装置。”
三:
“呜——”
曾经的王牌飞行员刘宁梁驾驶着一架缴获的K-116重型轰炸机,混在一群来自澳大利亚基地的K-115C敌机群当中。没人发现他飞机的不对劲,因为安排他到这里的长官们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准备。
“呼叫轰炸机…BU-K115080。”
“收到。”看了一眼笔记本上的机号,刘宁梁知道是在叫他了。“有什么事?”
“前方有四十四架苏-3B-II高速战斗机组成的大型战斗机编队,我们将掩护你通过。尽管他们不是敌机,但未经协调,可能有相撞风险。”
“明白,但我的雷达没有显示。”
“数据正在传输,请稍等。”
四十四个点出现在了雷达屏幕上,很明显,它们确实离自己十分近了。
这家轰炸机挥动着装备了两台AE-02大型螺旋桨发动机的机翼,从苏联机群的下方俯冲过去,和那几架战斗机一起,通讯频道中传出喝彩声。
“不错的技术,驾驶员。”
刘宁梁记起手册中的话:影子舰队人不会谦让。于是他不按平常那样回答“哪里哪里”,而是直接挂掉了通信,自己减速跟随。
这一梯队有两架轰炸机,一架是他,另一架是新生产出的K-129大型鱼雷投放机——也就是导弹机。
刘宁梁掏出一张似乎很重要的纸,看了一眼,然后开始操作一个外挂式仪器。
飞行了四五分钟,一队中国截击机赶到它们附近。
“请注意,你们即将进入中国领空。”
“怎么回事,不是按固定航向飞行的么?”
他们突然发现刘宁梁的战机不见了。
“什么?低速诱饵弹!”
一颗诱饵导弹在机群的中心飞行,所以他们才没有发现刘宁梁的战机失踪。
他们的地图肯定出现了问题,现在他们也不知道该向哪里飞行,前方的中国战斗机越来越多,甚至还有近海部队的防空导弹快艇。
“再次警告,不离开我方领空,将视作入侵。”
“从哪边飞出去?”领机也丢失了航向,在这片不熟悉的空域没有地图,和瞎子没什么区别。
“那就沿着原路返回。”
轰炸机首先开始降高,准备掉头,但却被对方视作为即将投弹——
“开火。”
K-124战斗机在空中纷纷解体,还未被击毁的战斗机也正被新赶来的满载弹截击机猛追——被击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刘宁梁的视野中,出现了那艘目标巨舰。
打开减速板,开始急速降高,依照计算,这样可以准确地命中它。刘宁梁则带上快速橡皮艇准备跳伞。
“警告,你机即将撞击我舰,请切换投弹点。”
来自“墨尔本”号的警告。
刘宁梁的弹射座椅飞了出去,留下一架数十吨的,还带着航弹的飞机向下坠落。
在向下俯冲的过程中,机翼断开了,整架飞机几近解体,从各个接口位置迸发出火焰。
六颗防空导弹紧急升空,但已经来不及了,轰炸机的机体狠狠砸在后舰桥上,将后端舰桥整个撕裂,棱柱形的上层建筑完全落入了海中。
并没有引发殉爆,那不是它的锅炉或弹药仓所在,但它已经元气大伤了。
开启降落伞,刘宁梁落在一艘护卫舰上,他的任务完成了,准备回去报道。
“轰——”
异常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刘宁梁转头一看——
“我的天哪,这遮天蔽日的……导弹……”
来自“墨尔本”的六百颗反舰导弹对着刘宁梁所在的驱逐舰机动编队,势不可当地袭来。
二十秒以后,无论是重创“墨尔本”号的刘宁梁,还是这支驱逐舰编队,都没有剩下一块完整的部件残骸。
四:
“还有多少公里!”
“还有40公里,墨尔本号就将进入我们的射程了,舰长!是否准备导弹齐射?”
“冷发导弹齐射,热导二次射击。”
中立国联邦舰队,与北太平洋舰队,正面对着他们所从未遇到过的强大敌人。
“砰、砰、砰…”海面上,203毫米速射舰炮的开火声此起彼伏,德意志帝国的大型巡洋舰用它们无比自豪的火箭增程弹,在对方主炮的射程外用高爆弹重击着那艘巨无霸战列舰。
装备火箭增程弹的朋比其号重巡洋舰已经将墨尔本号纳入了射程之内,它的身后就是德方GV-241号航空母舰,甲板上的三十六架烟云十多用途战斗机的引擎轰隆作响,似乎打算一股脑地飞出去。
墨尔本号正处于“一二一式轮换”中,也就是一百五十枚导弹齐射,300枚按组装填,150枚接替,就这样打出了四五艘专业导弹驱逐舰的火力密度。
尽管无法击穿它,高爆弹还是将那些没有防护的常规防空炮炸了个一干二净,近防炮也损毁了一门。
“报告,我们的攻击能力还是不足。我们目前对敌人的装甲防护还一无所知。”
“巨型战列舰呢?到了没有?”
“还没有,'塞尔维亚'号被一支机动舰队袭击了,暂时还不能前来,'敦刻尔克'号已经来了,但他装备的火炮和'歌德'重巡洋舰口径一样,可能也无法击穿。”
又是一轮导弹来袭,十几艘分散开的驱逐舰连忙向主舰队靠拢,轻巡洋舰和航母的防空系统开始启用过载运作程序,拦截那四百五十个来不及分析的目标。
“该死,漏了一颗。”
一颗SL-05导弹突破了邻近舰队的防空网,打在NV-01轻型航空母舰的载机库,航母舰体冒出浓烟,火焰烧穿了一截起飞跑道,一架刚要起飞的轰炸机被爆炸的冲击波所掀翻,整机落入海中。
“邻近航空攻击舰队来报告了。”
“说说看?”
“它们的补给可能比'墨尔本'号先耗尽。”
“调几支运输船队来这边。”
敦刻尔克号带着四艘轻巡洋舰冲出舰队,超过六艘刚要增援的驱逐舰,抢先将“墨尔本”拉入自己的射程。
“轰——”
四门四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依次射击,炮弹砸在墨尔本号的身上,留下燃烧的痕迹——但好不容易引燃的舰体马上就被全船消防系统解决了。
“想想办法!到底怎么干掉这玩意儿!”敦刻尔克号舰长几乎要把手中的听筒握碎了。一颗炮弹精确地达在舰船前端,前端的一段龙骨直接断裂,舰首的一整块钢板被砸入海中。
“撤退!我们打不过它!”舰长向外面喊道。
又一颗炮弹打在它的舰尾,冲击力将一架水上飞机炸入海中,敦刻尔克号毫无战果地撤退了。
墨尔本号经过六个小时的大战,终于将损坏的核反应堆传动组修理好,开始向位于南部的影子舰队领海进发——若是让它进入领海,那就几乎找不到再次攻击它的机会了。
卡尔莉姆咬着手,她在思考击沉它的办法。她的盟友指挥官伯格坦则向夏威夷发送了数封求援报告。
“要不我们换个思路。”卡尔莉姆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好主意:“虽然它的近防炮很多,但防御高角度下落的反舰弹道导弹就只能用密集防空导弹,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么个能发射饱和短程弹道导弹的东西,或者得到陆地长程导弹阵列的支援,我们就能摧毁它。”
伯格坦一拍脑门:“对,你说得对,我总是光考虑战术而不考虑装备。那…哪里有能动用的导弹基地呢?”
“我舰队有四艘潜艇,但只有四艘,如果包括能扛海基长程弹道导弹的战列舰,那也只能一次性齐射三十六颗,完全不够,对方的六联装防空导弹发射器我们都已经见过了,外加上定点雷达制导干扰…”
“夏威夷的陆基射程只有三四千公里…对付一艘船又不能出动洲际导弹,你们谁考虑用原子弹炸一下?”格洛沃尔夫上尉提出了一点问题,他似乎对用弹道导弹集火一艘战列舰的主意有些疑虑。
“从印度洋调来你们的攻击核潜艇编队,或者至少让墨尔本号进入它们的射程,需要多久?”
卡尔莉姆一脸无奈:“水面航行的话,至少需要四天时间。我很怀疑我们的舰队能不能…”
外面传来日本人说话的声音。
东川贤治走了进来,他是卡尔莉姆的大学同学,现在在帝国海军担任上校。
“很久不见,你还是这么漂亮。”他一进来就看到了卡尔莉姆,伸出手要和她握手。
“他说什么?”卡尔莉姆问翻译官。
“上校说'很久不见,你还是很漂亮'。”
卡尔莉姆脸上露出不屑的表情,但只维持了难以察觉的时间:“说吧,你来有什么事?”
“海军部让我来支援盟友的作战。”
“你说这个我可就不困了啊。”伯格坦从椅子上站了起来,握住他伸出的手:“带了多少人?”
“帝国海军第四舰队全都在这里了。”
窗外,简易军港旁,有三艘战列舰停在补给区里。挂着旭日旗的四五艘大型驱逐舰在其中穿行,还有许多载满食物和弹药的补给舰与鱼雷艇——标准的日本帝国海军编队,当然,是战列舰编队。
“让我看看你们的舰艇。”
“不了。”东川贤治回绝了他:“我刚刚已经听说了你们的计划。不瞒各位,帝国的新战列舰J-606,总共携带六十四颗海基长程弹道导弹,可能能满足各位的要求。不必多想,请用。”
卡尔莉姆看了一眼伯格坦,见他好像没什么反应,便抢先一步说:“请尽量离它远一些。”
“不怕,我军的导弹有两千公里的射程。也就是说在此时此地就能发射。”
两分钟后,东川贤治就站在J-605的甲板上,拔出那把天皇赐给他的指挥刀:
“准备!”
倾斜六十度放置的那十二组导弹发射器猛地打开,一颗颗被漆成黑色的反光的弹头从中推出了一部分。
“发射!”
东川贤治捂住耳朵,其他人纷纷效仿他的动作。
“五、四、三、二、一!”
足足比Mac-10B潜射导弹大一整圈的导弹分四组向天空飞去,尾烟将路过的两架战斗机埋了起来。
五百公里外,墨尔本号。
“砰砰、砰砰…”“继续开火,击沉那艘重型战舰!”
主炮还在发挥着它的威力,一艘接一艘的主力战列巡洋舰被轰入海底。导弹还在一轮接一轮地发射着,尽管自己的弹舱已经快用清空了。
“该死的,那些门塞列特去哪里了!”
墨尔本站在舰桥顶,指挥着船员开火,自己也拿了一把单兵防空导弹,对着一架敌机打了过去。
“那、那是!”
难以描述的景象——
六十八颗弹道导弹就像流星一样划过漆黑的夜空,背后拖着常常的尾迹,向她的位置飞了过来。
“你们快跑!”
意识到无法防御,她向船员命令道。
离救生快艇和补给舰较近的船员纷纷离开,而那些在建筑物内的,在船体里的四百五十名船员,只能和他们的舰长一起陪葬了。
墨尔本十五万吨的船体此刻裂成了七块,整个船体冒气大火,大多数人都被冲击波震碎了,墨尔本拖着残破不全的身躯,用指挥刀指向天空——
“是你们赢了!”她大喊道,似乎浅蓝色的,染血的长发也要随着她的吼声飘起。
二十分钟后,它完全沉入了水底。
为了消灭它,联合舰队损失了四艘战列舰,十艘战列巡洋舰,十二艘巡洋舰和四十艘驱逐舰——如同毁灭打击一般的损失。
要说究竟是谁获利了,那就只能是未参加这场战争的苏联和中国了,他们获得了难得的海军发展期。
这项损失对影子舰队无关痛痒,他们还有二十艘这样的战列舰,但是——
生产六十四枚弹道导弹,可能仅仅需要一周,而生产这样一艘巨型战列舰,则要两个月。
“战列舰的时代,过去了。”看着它的水下残骸,它的姐姐“堪培拉”号发出这样的感叹。
五:
在大群市民的欢呼声中,又一艘中立国联邦的巨型战列舰下水了。高耸的桅杆和雷达室,两个核锅炉与四台二十四联装BF-L600C弹道导弹发射器,墨尔本号巨型战列舰正式被编入澳大利亚海上自卫队中。
有一名浅蓝色头发的少女被海浪冲到了新西兰的海边的沙滩上,似乎是突然出现在这里的,水下探索队并没有发现有关她的踪迹。
“墨尔本?”
被带到了当地一座牧场的安保室,另一名女子问她。
“你怎么知道我的名字?”
“我叫J-606,在你沉没的那一天出生——似乎是成为了引起变革的舰艇,没有你,我也就不存在。”
“战列舰的时代,终结了吗?”
“没有终结,你不就在这里吗?只是……再也没有巨炮间的对战了。”
烟囱中冒着水雾,“墨尔本”号巨型战列舰驶过这座牧场边,在它的舰体上,最引起墨尔本注意的是:
“导弹发射器……导弹战列舰的时代吗…?”
“是的,来吧,吃午饭了。”
墨尔本决定再去军队。不为了什么复仇或者战争,只是为了巨型战列舰的回归。
这些钢铁巨兽,担起了新的任务,在二十年后,又重新捡起了它们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