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 EarBuds 3 Pro:『面面俱到』的音质标杆/智慧降噪全能高手
如果要拿一个词来概括 2022 年的真无线耳机市场的话,这个词大概是“全面爆发”——这个“全面爆发”的含义有几层:一是经过各家手机品牌几乎是中高端产品“全员取消”3.5mm 耳机接口和入门 TWS 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探,消费者对于 TWS “贵”的印象早已改变,TWS 正在由手机用户的选配变标配,进一步促进了 TWS 整体市场体量的扩张和增长;另一面,供应链的成熟和各家厂商对 TWS 产品定义在这几年产品迭代中的“理解”更成熟,促进了 TWS 产品本身的体验更加完善。消费者惊喜的发现,一两年前可能需要预备一千多甚至是接近两千块的 TWS 上所具备的体验和特性,在不到千元的 TWS 产品上也能完整体现了。
这样的趋势,在手机品牌的 TWS 产品上体现得尤为强烈。
具备声学产品经验和发展历程的手机厂商其实并不多,屈指可数的也就是那几家早年做过影音产品的厂商。所以,对更多的手机厂商而言,介入 TWS 市场的最大初始优势其实是和自家手机产品的深度连接适配,传统声学/音响品牌所不具备的大规模工业生产和销售体量,以及在超脱于声学本身的用户使用体验上有更好的理解。这几点在过去两年手机厂商的 TWS 产品里得到了丰富的体现:你想要低延迟的游戏和影音体验?那还是选手机厂商自家的真无线耳机为好;你想要传统音响品牌的耳机没有的功能?那手机厂商能给你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曾有任职于传统音响品牌的朋友拿着手机厂商的真无线产品感叹,真是太羡慕手机厂商的供应链了:有着比自家产品精细得多的做工,还有着便宜得多的定价,以及自家产品达不到的连接特性。在手机厂商将 TWS 定义为“可穿戴产品”之后,凭借大规模量产的成本和工艺优势、功能和连接领先的特性,迅速吃掉了一大片市场。
但这位朋友彼时还是有略有欣慰的。他对传统声学品牌们出品的 TWS 产品的声音还是有信心的。这的确是,凭借浸淫传统声学行业多年的经验,不管是发声单元、腔体设计还是调音,多数传统声学品牌的 TWS 声音至少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准线上,取向正常,用流行的话说就是“听音观正确”。但早年手机品牌的TWS 或多或少在声音上都有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例如无线迎合消费市场“重低音”和“动词打次”的刺激听感,中频塌陷、低音轰头、高音沉闷,甚至能把蔡琴听出蔡依林的比比皆是;要么就是过分追求所谓的 “Hi-Fi 式高保真听感”,给高音强加料,加到听两分钟就耳朵疲劳的那种。普通用户或许不在意,但当手机厂商准备开始做更高价位的 TWS 产品的时候,或多或少的碰到了音频爱好者或是听过什么是“好声音”的用户的批评和讨伐。同时,在这个时期,在一些大众用户关心的定向功能特性部分,例如主动降噪,BOSE、索尼等传统降噪耳机大厂还是有着明显的优势。这个时期,手机厂商开始意识到阻碍自家的 TWS 向更广阔市场进发的拦路石,其实是自己的产品力不够。
到了今年,我觉得那位传统声学品牌的朋友应该是睡不好了。因为,年初就接踵而至的一系列手机厂商的高端 TWS 产品,已经出现了“一些以前不如传统品牌的重点特性迎面追上来甚至还有超越”的趋势——而传统声学品牌在连接性和功能性上的部分,这些年进展平平。
荣耀 Earbuds 3 Pro即是这样一款富有代表性的手机厂商的高端 TWS 新品。

为什么拿荣耀来举例,因为相较于一些本身有一定的影音产品经验的手机品牌来说,荣耀算是彻头彻尾的从通讯行业起家的传统手机品牌。早年曾有音频圈的好朋友拿着荣耀的耳机说这东西做工真是全面吊打传统耳机品牌的产品,但这声儿实在是……(此处省略两千字)荣耀 Earbuds 3 Pro 是一部你可以完全“颠覆”原来对荣耀 TWS 产品(尤其是入门型产品)认知的产品。它有很荣耀传统的部分,也有非常不传统的部分。它的发展方向完全契合了前面说到了手机品牌 TWS 的走向:保持手机品牌 TWS 在功能性上的优势,在声音的表现上更加成熟,在降噪能力的表现上快速进化。

荣耀 Earbuds 3 Pro 的第一主打特性是音质,这是荣耀 TWS 产品之前所较为少提及的。它的官方第一大卖点是“全球首款采用超大振幅动圈与陶瓷高音单元的超宽频同轴双单元”,其实就是 11mm 的动圈+陶瓷单元的同轴双单元组合。大动圈有助于提升耳机的动态范围、低频下潜以及不仅仅是低频的三频响应,而拥有高灵敏度的陶瓷单元则可以用来弥补动圈单元在高频细节和解析力上的一些缺失。但我想说的重点并不是这个单元组合的搭配——事实上做这种类似中低频+高频双单元或多单元搭配的耳机产品数不胜数,但不少产品都体现出一个问题:高低频的衔接失当导致的中频缺失,以至于产生了中频塌陷这种令人不悦的听感。人声或单薄、或尖利、或干瘪,这绝非一个令人愉悦的听感表现。
在我看来,荣耀 Earbuds 3 Pro 在音质表现上最成功的地方就是用这样的双单元组合做出了一个三频分配均衡、契合大众用户口味、久听不累的暖声风格。一方面,它在三频衔接和分配的时候没有出现一些双单元耳机常见的中频塌陷问题,中频人声得到了很好的过度和保留;另一方面,它没有像某些品牌为了强调音质,走所谓的“Hi-Fi”路线让低频和高频细节“过度丰富”,营造出一种声音细节无比丰富但听感很累的“两头翘”调音风格,而是走了一条最容易被大众用户接受的中性基础上偏暖、较柔的调音风格。而且,在细节上这两颗单元的固有优势也得到了比较好的保留,例如低频下潜、弹性和响应不错,但不轰头;中频饱满,但不聒噪;高频延展上保留了不错的细节和足够的信息量,但不会“过分抢戏”让你耳朵听一会儿就累。不过分追求 “Hi-Fi”式听感的“政治正确”而是有一套务实的“正确听音观”,或多或少的表现出荣耀在对声音理解的上的成熟。把它放在市场里的所有TWS 产品,它都算是能排得上前列的表现。


也正式因为这套相对大众化、普适化的调音风格,使得这款耳机没有那么“挑风格”:你可能常听到有人说某某耳机适合“女毒”但不适合摇滚,有的耳机适合摇滚但不适合交响。荣耀 Earbuds 3 Pro 属于那种不怎么“偏科”的“大众情人”——你要说它在某个单项曲风上可能没有某些偏科产品更有感,但它对基本上所有的曲风都能有一个“正确”的还原和令人愉悦的听感回馈。对于一款面向大众市场的耳机产品而言,这其实是难得的特质。不为受众设立聆听的限定和门槛,兼顾林林总总的听音需求,这点事情的确是“见多识广”的手机厂商的产品定义优势。

就在撰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荣耀 Earbuds 3 Pro 又因在音质上的出色表现拿下了多项认证和奖项:包括了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颁发的全球首款 CHPA 认证主观听音评价五星级 TWS 耳机和Billboard 公告牌 “Best of MWC 2022”奖项。对用户而言,这也是一个可具象参考的信号:你应该换一种眼光看荣耀的 TWS产品了。


荣耀Earbuds 3 Pro 可能唯一的一个小缺憾是对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更高规格的蓝牙音频协议支持不是那么多,仅支持 AAC 协议,而没有类似于像是 LHDC / LDAC 这样规格的支持。对“参数型用户”而言是个缺憾,但其实……这耳机在 AAC 连接下的细节表现比不少支持 AptX Adaptive 或 LHDC 的产品仅开启 AAC 支持的时候要好,后面这类的产品时常能在 AAC 连接下听出一些高频有“过度压缩”的感觉,但这副耳机的表现却比较令人意外的好。搭配包括麒麟平台、高通平台和联发科平台的机器,以及其它厂牌的手机产品,都有比较稳定统一的听感和音质表现(当然前提是其它品牌的手机产品蓝牙输出素质没有大问题)。声音素质连接适配的普适性和它的调音一样,“兼容性”足够好。当然,还是受限于 AAC 的限制,这耳机在一些大编制交响乐的表现上还是有些“吃紧”,这也是无线耳机产品目前的瓶颈之一——下一代产品适当的加入点高清无损的高规格蓝牙传输协议?毕竟这耳机的声学设计和调音都到了这么 HIGH LEVEL 的地步了。

前面提到,主动降噪这项考验设计、算法甚至是一些多年产品经验的特性,在前一两年的时候还是 BOSE、索尼这样的厂商拥有比较明显优势的领域。而随着苹果 AirPods Pro 在降噪能力上的“异军突起”,手机厂商 TWS 产品的主动降噪开始大跃进。一面得益于这些年 TWS 主控芯片算力和算法的提升,另一面,厂商也在从“没吃过猪肉看过猪跑”慢慢的进化到“摸着石头过河”——这河过完了,水趟过有多深了,或多或少就该知道点门道了吧?
荣耀 Earbuds 3 Pro 的降噪宣传参数并不算“登峰造极”的那种,其宣称“在人耳听觉敏感的100Hz左右频段,降噪深度最高可达46dB”。鉴于之前有太多的 TWS 产品都在宣传自家的主动降噪指标能做到 42-45 dB 之间,基于对此前产品的聆听体验,对它的产品预期也就是市面常见的手机厂商的主动降噪 TWS 水准再好一点。然而当我第一次戴上它的时候,它有点超出我对手机品牌 TWS 降噪能力的认知,甚至有当年第一次带上 BOSE 主动降噪的感觉。用“万籁俱寂”来形容开启主动降噪的那一瞬间再不为过了,而且,在传统主动降噪 TWS 并不算很擅长的人声频段,它的滤除能力同样优秀,规避了某些主动降噪 TWS 产品“降噪的同时反而放大了人声清晰程度”的尴尬局面。更优秀的全频段降噪能力,使得你开更小音量的音乐也能完美的彻底避除环境杂音,其实也算是一种对听力的变相保护。


这在另一个维度上“打破”了大家对手机厂商 TWS 产品的传统印象:以前的手机品牌 TWS,什么都有什么都凑合什么都不精。现在,在传统声学品牌的“经典强项”音质和降噪里,手机品牌的 TWS 产品正在对其发起猛烈的攻势。老的“优势壁垒”,似乎变得不在那么牢靠。
作为荣耀 TWS 的“老传统”,像是 AI 能力加持下的 AI 骨声纹传导、AI 降噪佩戴补偿和 AI 风噪优化都是 Earbuds 3 Pro 的“家常便饭”了。配合“荣耀智慧空间”这些特性即可轻松操作。包括很多朋友特别喜欢的双设备连接功能,在荣耀 Earbuds 3 Pro 上亦未曾缺席,对于两部手机的用户或是连接一部手机+一部电脑的用户而言,无需来回连接切换即可同享两个设备的自动声音切换连接实在是太方便的事情。无需因为听歌、看视频或是语音、视频会议需求来回连接不同设备——这个功能,我一直认为是现今主流 TWS 产品必备的功能之一。
但如果你以为荣耀就躺在过去的产品功能经验里,那就大错特错了。在疫情依旧反复的当下,荣耀创新性的将测温功能引入了 TWS 产品里,而 Earbuds 3 Pro 成为了市面上第一部具备体温监测功能的 TWS 产品——注意,不是简单的“测温”,而是可以定时定点的周期测量的“体温监测”。这也体现出手机品牌对 TWS 产品“可穿戴设备”定位而不是纯粹移动声学设备的新理解。不过想做这个功能,并不容易——重点是如何保证测出来体温的准确性。在之前举行的产品沟通会上,荣耀的产品经理就介绍过不仅仅需要高精度的温度传感器配合,还需要对测得的数据做算法校正,以规避环境和其它因素对耳内测得的皮肤温度和耳部环温的干扰。而 10 分钟一次的自动体温监测,能让用户在“无感知”的状态下留意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尤其是在最近新冠疫情多地升温、各地加强居民的健康管理和监测的情况下,这项功能的出现显得尤为得有意义。



说句实话,在接触到荣耀 Earbuds 3 Pro 产品之前,我或多或少还在对荣耀的 TWS 产品停留在“大众用户的手机捆绑销售产品”的印象里。要求不多的荣耀手机用户,随机买一个,别的,不能要求太多。但 Earbuds 3 Pro 彻底的打破了我对荣耀 TWS 产品甚至是市面上纯正通讯起家的手机品牌的 TWS 产品的“刻板印象”。如果说早年的荣耀 TWS 产品,是自家手机功能连接适配出色的“一面好手”,即使是搭配非荣耀品牌的手机,只要你不是那么在意特定的蓝牙传输协议,这款产品都可以是一个从音质、降噪到功能性“面面俱到”的全能好手——而更重要的是,这款产品的定价只要 899 元。而在产品价格正式公布前的试听时,我给出的心理预期价格是 1099 元。
是时候,换一个眼光看手机厂牌的 TWS 产品了;也是时候,重新审视市面上 TWS 产品力竞争的新格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