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脚趾痛,是否一定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患者有时候总感觉双足的脚趾疼痛,他们担心是不是出现糖尿病足了?那么,糖尿病患者脚趾痛是否一定是糖尿病足呢?

其实导致脚趾疼痛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骨折,还有鞋子不合脚。但是这种情况一般本人知道病因,不难诊断。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脚趾疼痛多数情况下是糖尿病足的表现之一。
足部是糖尿病这个多系统疾病的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周围神经病变与外周血管疾病,可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系统的破坏与畸形形成,进而引发一系列足部问题,从轻度的神经症状到严重的溃疡、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关节病和神经病变性骨折等。

那么,为什么脚趾会痛呢?为什么受伤的是脚趾呢?
不能否认,足部是一个人最忍辱负重的器官,走很多的路,不停地与鞋子摩擦;每时每刻,脚都受着外界的压力。而且,脚离心脏最远与其他的器官相比足部更不容易获得血液灌注。所以足部是一个干活多吃得差的器官。但是由于人类的长期进化,足部基本上适应了这种状态。但是健康的足可以适应这种状态,生病的足就不能适应这种状态了。
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的高血糖,对血管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表现为血管变细、血流减慢,足部作为离心脏最远的器官最先受到影响,这样血液就不能充分地滋养足部。因为足部的新陈代谢是需要流畅循环的血液保证的。废物带不走,损伤的细胞得不到修复自身的物质,就像一个没有保洁员的垃圾场,时间一长就会垃圾遍地,对周围的水土造成损害。开始表现为麻木或者疼痛,严重的话表现为溃疡,甚至坏死。

血液不通畅是原因之一,还有神经的影响。神经也是有血液供应才能完好行使功能的。糖尿病患者的很多足部并发症来自感觉性神经病变及轻度的自主与运动神经病变。
其中感觉神经病变合并机械损伤是引起糖尿病足的主要因素。来自鞋子或其他邻近足趾的压力导致足趾的损伤形成。自主神经系统的病变造成皮肤正常排汗调节功能、皮肤温度调节功能和血运调节能力丧失,导致局部组织柔韧性降低,形成厚的老茧并更易破碎和开裂。此外,正常排汗能力的丧失造成组织进一步的破坏,使得深部组织更易于细菌定植。运动神经病变在糖尿病足的发病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足内在肌的挛缩造成典型的爪状趾畸形。跖趾关节过伸也被证明能够直接增加跖骨头下压力,使得该部位更易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