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林徽因的故事告诉我们:感情中最好的“捷径”,是这件事

2021-03-11 17:16 作者:嘉鱼女侠  | 我要投稿

爱情和婚姻,从来都是人生中至关重要的课题。


古往今来,无论是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还是凡夫俗子,都无不在爱情、婚姻中迷醉、挣扎、欢喜、沉沦······所有人都在经历,所有人也都在疑惑、在找寻、在思索、在参悟:男女之间的感情,为何每每总是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令人如同深陷迷宫、永远也无法看清其中那些精妙的“机关”?


爱情和婚姻的关键究竟是什么?男女之间究竟该如何相处,才能尽可能地减少彼此情爱中的艰辛和曲折,更和睦、更从容地经营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呢?


其实从近代一位杰出的知识女性身上,我们便不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答案。


而这位杰出的知识女性,就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作家——林徽因女士。




不过,一提到林徽因,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并不是她卓然的成就和才华,而偏偏是一个不太美好的字眼:“绿茶”。不得不说,这实在很令人遗憾。


要知道,林徽因不但出身名门(父亲林长民,曾出任过民国政府的司法总长),而且还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常春藤名校)的高材生。她不但写得一手好诗和好文章,而且还参与了我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被业内人士誉为“了不起的中华第一女建筑师”、“文学艺术造诣很深的、才华横溢的学者”。


林徽因是公认的才女,同时也是公认的美女。大概正因为如此,她的“花边”、她的感情经历,才往往过于“招摇”地盖过了她的“实力”。


而她之所以被人诟病为“绿茶鼻祖”,一个最关键的“证据”就是:她对丈夫梁思成,做了一件十分“雷人”的事。


林徽因和梁思成有一个很好的朋友叫金岳霖。但这个朋友可并不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朋友这么简单,因为他同时更是林徽因最忠诚的爱慕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林徽因的超级“迷弟”。他对林徽因一见钟情,虽然明知林徽因夫妇感情极好,却仍然欲罢不能地追随在二人左右,不惜搬家也要坚持与二人为邻。


时间一长,林徽因也不由得被金岳霖的执着所打动。于是便有了这样一场“经典”对话。


一天,林徽因突然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梁思成、金岳霖),不知怎么办才好。”


这话说的!即使现在的许多人听来恐怕都觉得有些“石破天惊”,更不用说放在当时那个时代了。这简直太张狂、太嚣张了!怎么能对自己的丈夫如此明目张胆地说爱上别人了呢?!


如此一来,林徽因“绿茶”的名号似乎便结结实实地给焊死了。


然而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尚且不论——我们就姑且认为它是事实吧,但即便如此,也并不见得林徽因就是“绿茶”。事实上,这个故事中的林徽因非但不是“绿茶”,反而是真正懂得男女相处之道的智者。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男女关系中最重要的,既不是爱情,也不是理解,更不是物质,而是——彼此是否足够坦诚。


所谓“坦诚”,就是开诚布公、有一说一。动摇了就是动摇了,爱上了就是爱上了,有裂痕就是有裂痕······不回避、不躲藏、不遮掩。这不仅是一种难得的个人品质,更是两性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项能力。


为什么男女之间的“坦诚”如此重要?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1、坦诚代表了发现问题的能力。


能够坦诚地提出问题,证明一个人首先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对此,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心想:发现问题有什么难的,我还不知道我的问题出在哪吗?


其实不然。


有句话叫“当局者迷”。身处感情之中的当事人,很多时候往往是很难洞悉自身真实的情况和处境的。


而在大多数感情纠纷当中,人们也不过只是一味地被恶劣的情绪所左右,并不曾发觉相互之间真正的问题之所在。故而大多数人生的不过都是糊涂气、吵的也不过都是糊涂架而已。


拿个常见的例子来说吧。有的女孩子因为另一半不够关心自己,很生气。但她们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更无法坦诚地向另一半提出这个问题,而是往往会通过对另一半打游戏、看球赛或是做其他事情的厌恶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而另一半当然是莫名其妙、火冒三丈,心想我就这么点爱好,你却偏要来找茬,实在是太过分了!如此一来,俩人一场“恶斗”自然不可避免。


而另一些人则会选择直接告诉另一半:“我觉得你最近好像不太关心我,因为你花在打游戏、看球赛上的时间太多了,你能多花点时间关心我吗?”


能够坦诚,证明有发现问题的能力。


而发现问题,则是面对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否则,两个人即使吵再多次架、发再多次飙,终究都是无济于事。因为真正的“问题”没有被发现和解决,故而只会让他们一次又一次地重蹈覆辙——哪怕下一次不是游戏、球赛,而是别的什么事物。


2、坦诚代表了面对问题的勇气。


即使能够发现问题,也并不代表所有人都有直面问题的勇气。


比如一些人即使真的遇到跟林徽因一样的问题——发现自己爱上了别人,他们往往大概率不会承认,更不用说第一时间向另一半坦白了。


因为他们羞于开口、更害怕承担问题可能产生的后果和罪责,所以便矢口否认、竭力掩饰、或者干脆将责任转移到对方身上——尽管这对于解决问题毫无助益,甚至更可能在逃避和躲闪中使问题进一步加剧和恶化。


他们内心越是不安、越是焦虑、越是内疚、越是恐惧,就越是会努力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并通过让自己承受内心的挣扎和煎熬,来替自己尽可能多地争取、积攒一些“好人卡”和良心分值,以此来抵消内心的负罪感,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某种意义上的“正义”和自保。


正因为如此,一个人要做到坦诚才往往需要莫大的勇气。



坦诚,是让对方拥有对于双方问题的知情权、讨论权、决定权,而不是将一切全都攥在自己手里,却让对方像个傻瓜一样被蒙在鼓里——这也正是之于对方最基本的尊重。


就像故事中的林徽因,无论她是坦白还是隐瞒,她的心都已经实实在在地动摇了,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不说,不代表伤害并不存在。说了,却是将问题交出来,并给予对方裁夺的权利——你可以原谅我,帮助我一同面对和克服这个问题;你也可以选择憎恶、不原谅,或是干脆拂袖而去。这都是你的权利。


比起让对方因为不知情而感到被侮辱、被愚弄,“坦诚”方才可谓是不失礼貌和诚意的智者所为。


然而人的天性总归是趋利避害的。面对危机四伏的“问题”,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不会是去面对和解决,而是竭力掩盖和逃避。不说,也许可以蒙混过关;不管,也许一切可以自行好转;不承认,能撑一天是一天——我们就是宁可这样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也不愿、不敢将问题拿到阳光下来。


可是正所谓“纸包不住火”,你选择隐瞒的“问题”,终究会以各种更为糟糕的形式暴露出来,给对方和自己带来更大的伤害和困扰。比如以下几种情形,往往便是因为掩盖问题所招致的“祸端”:


1、冷暴力


这种情况在感情中极为常见,却又相当隐蔽,因为它往往并不容易被察觉。


一方对另一方有了看法或意见,但又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于是选择不说,憋着。但心里却生着闷气,一边生闷气还一边找对方让自己生气的“证据”,于是变成了气上加气,于是只想离对方远远的,或者干脆爱答不理。


另一方因为莫名其妙地被冷落而感到“受伤”,自然也没好气。


如果这个时候双方仍然选择继续“省事”,继续忽略和掩盖问题,那么可想而知,他们很快会走向什么样的结局。


2、语言暴力


不发现、不面对、不提出问题,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不会日复一日地影响和干扰我们的情绪。


事实上,对于问题的强行遮掩和压制,往往会促使我们“拐弯抹角”地以别的方式来宣泄内心被压抑的情绪,比如争吵和责骂。


感情关系中有一个很知名的法则,叫做“要热吵不要冷战”。


因为冷战只会掩盖问题,而“热吵(有意见及时表达)”则有助于在争吵中发现问题的真相。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争吵都能产生这样的价值。尤其是一开始就建立在回避问题基础上的争吵,非但毫无意义,更是白白浪费时间精力、损耗彼此之间的感情分值。


比如明明想要更多的爱,结果却骂对方只会干饭没脑筋;比如明明嫉妒他跟别的异性走得太近,结果却攻击对方满身缺点、平时在自己面前是哪来的自信。


这样的争吵,除了对彼此的关系“雪上加霜”,又有何益?


3、行为伤害


很多人很可能会不自觉地认为,面对问题选择隐忍是一种有修养的、高尚的表现。


我不说,是给你面子;我忍受,证明我在付出;我沉默,是在给你机会。


然而这种自以为是的“高尚”,显然不可能得到真正有效的回应。因为对方压根儿不知情,又怎么可能产生你所期待的回应呢?


于是他们刻意打造的伟岸“人设”,很快就会像一只充满气却被扎破的气球,“砰”地一声,灰飞烟灭。


他们很委屈、也很愤怒,于是他们背叛对方的渴望很可能由此发生报复式的增长。


因为他们往往会错误地以为,自己一直以来对于自我感情的压抑、挣扎和“牺牲”,有理由得到相应的“补偿”。比如出轨,或是诉诸武力。


然而这样一来,另一半却分明需要承受比一开始面对问题多得多的痛苦和伤害。


所以你还会认为感情里可以“曲线救国”、“沉默是金”吗?


别忘了,“曲线”有可能白白绕远、“沉默”有可能酝酿着无可挽回的爆发。




数学公理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在感情里同样如此。


最直接的坦诚,永远是感情中最好的“捷径”。



END


林徽因的故事告诉我们:感情中最好的“捷径”,是这件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