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什么NBA在中国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了?

2023-02-18 15:11 作者:今日懂个球  | 我要投稿

“NBA在中国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了。”

这确实是我的感受,我也注意到我自己和我周围的人对NBA的关注度正在逐渐下降。然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不应只停留在表面上。透彻分析当前的社会问题,才能揭开真相。

1.主力粉丝群体的崛起与“落伍”

先来看天心体育在2020年发布的一系列《NBA中国球迷画像》分析数据:

由于天心体育这几年一直是NBA在中国大陆的主要版权运营商,所以这个数据还是有参考价值的(前提是数据必须真实)。根据图中的数据,我们直接选取峰值最高的年龄段。基于2020版本,我们可以知道以下内容:

2020年18岁:对应2002年出生的组

2020年39岁:对应1981年出生的人群

也就是说,2020年中国NBA球迷主力的年龄段集中在18-39岁年龄段,对应的是1981-2002年出生的群体。说得更形象一些,中国NBA的主力粉丝粉丝对应的是更能接受新鲜事物的“80后”、“90后”。

当然,这个结果的产生也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直到1986年,中国大陆才首次录播NBA比赛,1994年才首次直播NBA比赛。从那时起,双方经过一系列探索,形成了如今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合作模式。

内容截自央视英文官网

此外,据国家统计局公开数据显示,1981年以后城乡居民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的数量继续增加。1994年NBA比赛首次直播时,城市居民拥有彩电的数量至少为86.2台,当时电视是观看比赛的唯一媒介。

接下来,我们关注NBA主要球迷群的出生年份,并查看相应年份的出生人口统计数据:

可以看出,在不考虑死亡率因素的情况下,单纯计算上述年份的出生总人数,其价值≈4.63亿。当然,这里不可能人人都是球迷,所以我们随机抽取10%来做个估算——10人中就有1人是NBA球迷,这个判断应该不夸张吧?那么结果也是4627万人。

综合以上数据,我想说明的是,NBA之所以在中国这么“火”,是因为它拥有庞大的群众基础,再加上当时国民体育运动兴起、消费升级等因素,让NBA文化在中国扎根。良好的营养土壤。如果我们直接统计第一张图中的数字比例,就会发现⌈MainPower⌋的比例高达79%。那么为什么NBA突然不受欢迎了呢?

“火”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主观感受,是一个难以量化的概念,所以我们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更多的人知道,更多的看到,更多的听到,更多的讨论,就是“火”;相反,它意味着“不要开火”。上文提到,⌈主力军⌋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即使没有数据支持,我在这里说他们是最愿意发声的群体,至少是第一批愿意发声的群体,难道没有人反驳吗?

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很容易做出判断。试着统计一下你朋友圈里曾经热爱NBA的朋友之间分享NBA内容的频率变化,就可以得出过去分享NBA内容的频率。

至少在我的朋友圈里,我看到的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原因很简单。不是他们不爱NBA了,而是因为他们长大了,生活重心发生了变化——毕业、工作、结婚生子,都消耗掉了原本的热情,需要面对轻重缓急。在更高层次的生活问题上投入更少的时间并减少分享的欲望是人类的天性。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MainForce⌋还是学生的时候,中午下课就兴高采烈地跑回家,可以看NBA比赛的第四节,有时甚至是下半场;我可以?虽然现在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看球,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在疲惫的午休时间保持高度的热情吧?

也许你会说:⌈主力⌋老了,还有新生代?还是用第一张照片的数据,18岁以下,也就是2002年之后出生的人,只占7%。粉丝群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继续增长。为什么?

结合客观史实,2000年后游戏产业蓬勃发展,甚至催生了电竞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各种社交工具,缩短了世界各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稀释了每个普通人的时间;将其划分为专业综艺节目更是百花齐放。此外,每一个成熟的产品背后,都诞生了相关的产业链——比如吃鸡游戏如果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就可以催生出相关的游戏社区和边缘产品——娱乐形式已经多元化到上升。

NBA看似与“体育”联系紧密,但对于普通球迷来说,它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关注NBA比赛是一个牺牲自己的时间来换取情感或者知识的过程。如上所述,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千禧年后出生的人有了更多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对他们来说可能比NBA有趣得多。总之,NBA在中国的火爆场面是由以“80后”、“90后”为核心的球迷⌈主力军⌋支撑的。随着他们对NBA的关注度逐渐淡化,NBA也没有吸纳足够多的新球迷,NBA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火爆了。

2、NBA在华营销受到重创

如果你认同前面的观点,那你一定认同NBA目前需要想办法在中国加大宣传力度来吸引新球迷,而不是继续消耗老球迷。不幸的是,莫雷事件严重打击了NBA在中国的营销。

即使在姚明退役之后,休斯顿火箭队仍然是大多数中国球迷的主队。只要对比一下火箭队和其他球队在不同论坛社区的粉丝数,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但谁也想不到,一条不恰当的推文来自当时被认为与中国球迷关系最深厚的球队总经理。

或许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莫雷事件对中国NBA的影响有多大。真正的球迷会认为比赛就是比赛,场外的评论不会玷污我对篮球的热爱。然而,莫雷事件直接导致中国大陆所有平台的NBA比赛全部停播,央视停播近三年。

是的,我们仍然可以观看图形直播和比赛集锦,我们仍然可以观看NBA新闻,但不可否认的是,视频直播可以带来最直接的视觉冲击。而当球迷不得不暂时抑制住看球的欲望时,他们似乎发现,不看球对自己的生活并没有太大的影响。

对于球迷来说,一场比赛本来就可以长达2个小时,或者我们再宽容一点,只看一半的比赛,也就一个小时。现在,对你来说,一个选择是图文直播,另一个选择是哔哩哔哩、抖音、爱优腾、各种游戏等等,你会怎么选择?真正的球迷当然会说我还是会选择看图解直播,但你不能要求每个球迷都像你一样热爱NBA。

在此之前,NBA对中国大陆市场营销的投入其实是非常谨慎的。基本上每个赛季在中国的不同城市都有季前赛;每年,顶级明星都会在中国进行巡回活动;春节期间,热门球队也会穿上带有中国元素的球衣;jr.nba项目将在中国落地生根;继TXSports版权运营后,中国球迷将有机会投票决定球队的正式中文名称;并且我们也看到大量的授权店在线上线下销售NBA官方产品。

此外,NBA本身也知道,他们吸引新生代球迷的力度正在逐渐减弱,否则他们不会邀请吴某凡到全明星赛场参加名人赛,也不会邀请蔡某坤作为形象大使。NBA知道他们当时拥有最多的流量,知道他们的背后有数千万的年轻球迷。这些都是大胆的营销尝试,但都没有奏效。

但一旦案子上升到面对民族情绪,尤其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基层群体,打击会相当沉重。即使未来恢复,双方也肯定会经历一个缓慢的重建信任的过程。其实,联盟想要维护自己在中国球迷心目中的形象,是知道该怎么做的。无非就是领导道歉,萧华社长却选择了一个含糊其词的表情,并没有得罪任何一方的意思。粉丝们深信不疑。

PS:其实背后的动机也不难理解。NBA起源于美国,中国是全球第二大市场。肖华不想失去自己在中国球迷心中的公信力,但他也不想被美国球迷认为是叛徒。萧华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牵涉到巨大的商业利益。

毫无疑问,莫雷事件是NBA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最大公关危机(事实上,继莫雷之后还有一位中锋曾效力过雷霆、开拓者和凯尔特人,该球员也发表过不当言论,但他被所有媒体悄悄从公共新闻中删除,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伤害)。过去的伤口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合。为了与中国球迷重聚,NBA或许需要拿出更多的诚意和好的想法。

3.提高了成为粉丝的门槛

老实说,我不太确定这是否真的有所作为。

如上所述,NBA本质上是一种娱乐形式。版权运营之后,看球甚至成为了一种消费行为。我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电视上看NBA,但作为⌈主力⌋的一员,我发现我周围有很多人都在用手机看比赛,这意味着他们很可能要为此付费.

学生时代⌈MainForce⌋可能会误以为看球赛不需要付费,但其实电视套餐也是要付费的,只不过这部分费用当时由家长承担。版权运营之后,我们要花很多钱才能看直播。我一直想抱怨这个。天心体育最初提供给球迷的最便宜的套餐,一个赛季就要近700元。不比爱优腾等视频平台。就连英超、西甲甚至FootballPass的费用都比这便宜。

所以大部分⌈多数⌋主观上都经历了【免费看球,付费看球】的过程,但由于大部分人已经工作了,所以还是愿意为心中的热爱付出。但对新粉丝来说收费合理吗?如果一个没看过NBA的新人想要尝试了解这场比赛,发现要花几十块钱或者忍受一个广告看一多分钟,他会愿意花钱和时间买单吗?

当然,NBA也开通了微博,会有大量免费集锦;甚至某个体育社区会把视频转成GIF动图呈现给用户(我一直很好奇,这样处理和呈现会不会造成侵权?)。所以只要你想找,还是可以找到免费了解NBA的渠道的。

所以成为粉丝的门槛是否提高了,你可能需要听真实的声音再妄下定论。

4、缺少中国球员

姚明的表现让NBA在中国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姚明能入选名人堂,其商业价值当然起到了推广作用。姚明进入NBA后,很多事情似乎都说得通了。这与几乎所有加拿大球迷都支持多伦多猛龙队的原因是一样的。

姚明退役后,联盟还有林书豪这种能让中国球迷动情的美籍华人球员(我没否认易建联和周琦的意思,但他们走得太早了)。虽然有很多聪明人喜欢强调他是美国人,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知道如何调动民族情绪,许多粉丝只是接受了这个噱头。

球迷们真希望时隔这么久,能有一个让他们为民族骄傲的球员登上NBA的领奖台,否则落选的曾凡博也不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中国球迷需要一种纽带来维系关系。不得不说,全世界的球迷都是如此——即便是像卡斯比这样的球员,在他的故乡以色列也算是神一般的存在。

不过,大多数粉丝还是比较理性的。想要进入和留在NBA,还是要靠自己的话语权,不会因为血统纯正就盲目吹捧。但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越长,NBA对球迷的吸引力就会越低,这是肯定的。毕竟我们不在大洋彼岸,不能亲自去球场,不能在大街上遇到球员,也缺乏足够浓厚的体育氛围,缺乏地理因素的影响。如果我们不能建立深层次的联系,就很难维持下去。

总结一下:

⌈主力⌋NBA关注度下降,新生代球迷缺乏,加之营销受挫、球迷门槛提高、中国球员匮乏等客观因素,都意味着NBA没有那么火爆在中国更早。

我并不完全同意一些受访者的观点,即现在的比赛质量下降,缺乏巨星。我什至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在这个答案公布的2022/23赛季,我们刚刚在几天前见证了勒布朗成为历史得分王的成就。而在这个时代,我们可以看到中场位置的绝杀,可以见证场均三双的奇迹,有些球员单场还能砍下70分,中小城市的球队依然可以汇聚巨星潮流。夺冠的梦想、打破曾经被认为遥不可及的各种记录等,并不意味着篮球运动的衰落。

NBA还是NBA,但NBA的球迷可能不再是那个时候的热血沸腾的人了。


为什么NBA在中国不像以前那么受欢迎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