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湛江学子三下乡:走进古劳围墩历史陈列馆,切实感悟乡村发展历程

2023-07-15 10:24 作者:向暖1918  | 我要投稿

      为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湛江科技学院“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于7月9日来到了江门市鹤山市古劳镇新星村的古劳围墩革命历史陈列馆进行参观学习。实践队队员在新星村党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前往参观地,在走访的过程中我们也了解到新星村的下辖村落洛社村的发展历程,在党政建设、乡村振兴、环境整治、厕所革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过程。

用活水乡传统文化 开启党建引领新模式

      “晨曦”实践队队员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走进洛社村红色文化主题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党政建设主题公园,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我们了解到,江门市的领导下乡走访,洛社村的红色水乡文化主题公园是必选之地,在公园旁边的简介栏上也附有相关领导下乡的介绍讲解。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听工作人员介绍村落历史 徐冰 摄

      其中,古劳围墩革命历史陈列馆在村落深处,且该陈列馆内细致介绍了杨德元老先生的革命历史,其中包括杨德元先生的生平简介、革命事迹以及一些家具的陈设。在历史陈列馆内,“晨曦”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杨德元先生的起居室、新星课堂(秘密会议室)、厨房、通讯室等地方。听工作人员介绍,杨德元先生在在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共鹤山县委书记、中共新高鹤区工委委员兼县委书记、新高鹤游击总队政治部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第六支队政治部主任、中共新高鹤地委委员。在1947年初,杨德元从新会辗转到达鹤山,以教师身份作为掩护,联系和领导鹤山县的党员活动及开展革命斗争。中共鹤山县委以古劳水乡作为联系点和指挥所,将鹤山党组织逐步联系发展扩大起来,从此鹤山发展了起来。

图为古劳围墩革命历史陈列馆 谢秋亭 摄


 

图为实践队队员正在听工作人员介绍杨德元先生 陈梓琳 摄

文化振兴助推乡村振兴,因地制宜发展渔业

      “晨曦”实践队队员跟随工作人员走访村落,其中介绍到洛社村过往的经济收入来源。工作人员表示在改革开放前,洛社村以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维持基本生计,同时工作人员还介绍到,该村落过往的环境条件落后,经过整改后,发展了当地具有水乡特色的渔业,屋前屋后实现了“三清”整改。

      乡村振兴作为当下全国的重点项目之一,洛社村在该方向下足了马力,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在实现物质发展的同时推进精神满足。古劳镇将党建和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发挥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在脱贫攻坚战中出实招、下真功、求实效,紧紧围绕“选干部配班子、抓项目聚合力”思路,通过激发基层党组织力量,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该村党总支不断探索扶贫“授渔”机制,强化扶贫“造血”功能,为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注入了活力。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徐冰 摄

      通过本次的下乡之旅,“晨曦”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走访的形式深入学习了洛社村的党政建设和乡村振兴发展的历史,也明白了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肩上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我们应紧跟党的步伐,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将我们所学的知识带到乡村,把乡村的革命文化发扬传承,虽然道阻且艰,但就如行走在人生的道路上的我们,不断面对艰难困苦,在一次又一次的磨练下成长。回望我们走过的道路,有阳光也有风雨,有芳草也有荆棘,快乐与忧伤交织,幸福与痛苦携手,共同富裕和乡村振兴亦是如此。我们品尝到了苦瓜般的清苦、蜂蜜般的甘甜、柠檬般的酸涩……这一路我们曾哭过、笑过、颓废过、努力过、成功过……我们由始至终一直怀揣着初心,不曾放弃。而这些也正构成了我们成长的轨迹。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我们的光亮虽然微小,但我们希望能够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编辑排版|谢秋亭

责任审核|曾梓恒老师

图片来源|“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资料来源|“晨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


湛江学子三下乡:走进古劳围墩历史陈列馆,切实感悟乡村发展历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